【華神專欄:從神學進入社會】教會和基督徒該如何看心理和精神疾患?
檢舉
很多有這類困難的人,不敢將他們真實的狀況告訴大家,也不敢尋求肢體的代禱和扶持,只能自己默默掙扎,卻還要戴著一個「我都很好」的面具來到教會;或情願向不信者求援。為什麼?
身為團契主席的你,在教會走廊碰到小組長守信,你問他:「你知道為什麼最近主佑都沒有來團契嗎?」守信左右看看,壓低了聲音說:「他最近憂鬱症復發,所以不想出門。」你非常驚訝,壓抑住想要大叫的衝動說:「怎麼可能?他看起來那麼陽光,而且靈命不錯,也很追求主……是發生了什麼事嗎?」
看來好好的人 為何會得憂鬱症?
守信歪著頭想了想說:「詳情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好像他過去也有這種情形,其實我知道時也有點驚訝。」你和守信兩人陷入了沉默,心裡忍不住開始猜測主佑得了憂鬱症背後的故事和原因……以上類似的人際對話或個人內心對話,可能我們都經歷過。當教會弟兄姊妹或周遭親友出現心理或精神疾患,不論是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過去稱之為精神分裂症)、焦慮症……,我們可能都會忍不住想,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本來看起來好好的人,甚至大家覺得是很喜樂的人,出現上述的狀況?
我們也可能會開始覺得,也許過去看到這個人的情形,原來未必是實況,他並沒有看來的那麼屬靈、有信心,他是否戴著面具在生活?若這個人本來就靈命冷淡,我們更會肯定的說,他會如此,是因為不夠追求愛主所致。然而這樣的想法,很容易讓我們對處於這類掙扎的弟兄姊妹有負面的看法,甚至在心裡對他們生出定罪和論斷。
精神與心理疾患無法一概而論難道以上這些看法都是錯的嗎?聖經不也是說,我們若親近、順服神,神就會保守、賜福我們;我們若得罪神,神就會管教我們嗎?雖然以上的說法沒錯,但這樣的苦難觀,以及對心理疾患的因果推論卻是過於簡化的,簡化到我們可以說,在很多情況下是錯誤且有害的。
這裡限於篇幅和主題,我們暫且不談聖經對苦難的教導,只先針對心理疾患的成因來看。從現代醫學、神經科學以及許多實證研究的結果,學者們大致同意心理疾患是多重成因,包括了生理、心理、會(人際和環境等)、以及靈性的因素。
簡單來說,也就是心理疾患跟一個人的基因遺傳、生理機能、個性、想法、情緒反應、家庭和成長環境、人際影響、生活經驗、重大事件、創傷,還有與神的關係、靈界的干擾等都可能有關,但每種因素對一個人的影響,會因人、因時而異。造成憂鬱症患者A發病的因素,未必是憂鬱症患者B的重要因素;而憂鬱症患者A在不同生命階段發病時,導致他每次發病的重要因素可能也不太一樣。因此,某人為何會在此時得某種心理或精神疾患,我們無法一概而論,必須針對他當時的狀況,理解他裡面的感受和想法才能得知。
戴著「我都很好」的面具來到教會
因此,任何時候僅憑一個病名,和對這個人表面的認識就妄下結論,都是很危險的作法。特別是當我們很快用「沒信心」、「得罪神」、「神的管教」、「不夠愛主」等罪名來論斷人,更是在當事人的傷口上灑鹽,使情況雪上加霜;讓很多與心理疾患辛苦作戰的基督徒和家屬,不但不敢將自己的問題和需要帶到教會和弟兄姊妹面前求助,反而感覺在教會裡受到的傷害,比在教會外面更大。
不幸的是,這似乎是我從很多與心理疾患苦苦掙扎的基督徒那裡,聽到的心聲和親身經驗。當他們身心正飽受心理疾患的煎熬,期待從教會的牧者同工和肢體得到支持和安慰時,接收到的卻常常是大家異樣的眼光和有形無形的論斷與定罪。
教會應該是成為受傷者得醫治、傷心者得安慰、破碎者得整全的地方,也是基督徒屬靈的家與醫院,卻在這些人最需要之時,成為傷害他們最深之處。這迫使很多有這類困難的人,不敢將他們真實的狀況告訴大家,也不敢尋求肢體的代禱和扶持,只能自己默默掙扎,卻還要戴著一個「我都很好」的面具來到教會;或情願向不信者求援。
我們都是軟弱蒙恩的罪人
問題出在哪裡?是教會或基督徒沒有愛心嗎?我覺得很多時候不是。我相信多數基督徒這麼做,是因為不夠認識心理疾患,以及表達方式上不恰當。許多基督徒或牧者同工,讓這些當事人感受被「論斷」或「定罪」的時候,其實本意是要幫助他們,希望能藉著這些善意的提醒,使他們明白神要他們學到的功課,好快點走出苦難。有時候這也是對的,很多病友是真的有需要調整之處,但急著要幫忙的人,常因表達方式不佳反而弄巧成拙。還有很多時候,事情並非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不是一個簡單的A造成B的線性因果就能解釋。
當然,除了表達的內容和方式,講的時機也很重要。若當事人還沒有預備好,或他現在的狀況還不適合聽這些建議,也許我們要耐心等候更合適的時機。總之,該如何幫助有心理或精神疾患的人,除了需要對當事人的狀況有深入的了解,也要禱告求神給智慧、愛心、耐心,並跟隨聖靈的引導,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說合適的話。同時要記得,我們有可能做出錯誤的判斷,因為我們不是神,看不見人心。
本文並未否認心理疾患也有可能跟罪有關,或者有可能出於神的管教,或當事人有需要調整的地方。但這不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光景?我們都是軟弱蒙恩的罪人,都需要神的憐憫,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這篇文章希望提醒每一個人,當我們過於簡化和武斷地臆測某個人心理疾患的原因時,可能帶來的問題。
當然,若是當事人真的有罪需要悔改,出於愛心的挽回也是必要的,只是要注意表達的方式和時機,同時要帶著憐憫的心。最後,深願耶穌基督的教會,都能成為一個弟兄姊妹敢顯露內心軟弱掙扎、彼此認罪、也能得到醫治和饒恕的地方。
焦如品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牧輔導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