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Samuel Anoints David(1842), by Francois Victor Eloi Biennourry

◎陳鳳翔(神學院老師)

「掃羅王是彌賽亞」,怎麼可能?耶穌才是彌賽亞!而且掃羅王很糟糕,他不可能是彌賽亞。那麼再來一句「大衛王是彌賽亞,大祭司亞倫是彌賽亞,先知以利沙是彌賽亞。」雖然有些不敢置信,但這三位都是上帝所愛的,也許有可能是彌賽亞,至少比「掃羅王是彌賽亞」接受度高多了。

「彌賽亞」是希伯來文的音譯,意思是受膏者,被油膏了的人(上帝所選中的人)。「掃羅王是受膏者,大衛王是受膏者,大祭司亞倫是受膏者,先知以利沙是受膏者,我們也是受膏者」,大概多半的人都能接受得了這樣的翻譯。之所以造成多數人無法接受耶穌以外的人也被稱為「彌賽亞」,那是因為末日電影常把「彌賽亞」譯為「救世主」。

但「彌賽亞」與「救世主」分別是不同的兩個字。「彌賽亞是救世主」,應該要理解成「這位被膏了的人是救世主」。若傻傻地把「彌賽亞」、「救世主」不分開,閱讀聖經上會失去許多與彌賽亞相關的重要意涵。

聖經中彌賽亞之意
聖經最早出現彌賽亞(受膏者)的經文,在哈拿的感恩禱告文。上帝垂聽不孕的哈拿禱告,賜她一個兒子撒母耳,哈拿稱頌上帝的大能超過一切地上王權:「與耶和華爭競的,必被打碎;耶和華必從天上以雷攻擊他,必審判地極的人,將力量賜與所立的王,高舉受膏者的角。」(撒母耳記上二章10節)此處是希伯來文文學常見的重複平行句,「受膏者」對應前面的「王」,「角」對應前面的「力量」。

哈拿禱告的第一句:「我的心因耶和華快樂,我的角因耶和華高舉。」她原本不孕,被人瞧不起。直到耶和華賜下一個兒子,她就似乎成了威風凜凜高舉雙角的羊,得意萬分。就像中文稱讚一個女人美麗漂亮。美麗、漂亮,是同義詞。疊在一起使用,效果更強。「將力量賜與所立的王」、「高舉受膏者的角」作為重複平行句,兩小段的意思皆作,人類君王的力量是耶和華所賜。

古代君王通常會有膏立的程序
「受膏者」最常指稱「王」。以色列人進迦南地,第一位領袖約書亞死後,並沒有設立君王,上帝給他們的軍事和行政上的領袖是士師、宗教領袖是祭司。然而,周遭的迦南其他民族多有君王,也是經過膏立的程序。在士師記九章的記載可以得知,當時的以色列人也懂得「受膏者指稱王」的概念。

當示劍人和米羅人要立亞比米勒為王,他是士師基甸的兒子,殘暴無比、殺死七十個親兄弟。唯一逃過死劫的約坦,就用樹木選王的喻道故事來勸阻,告訴眾人若推舉亞比米勒作王,將來會有自食惡果的一天。其中兩段描述:「樹木要膏一樹為王,管理他們」,荊棘回答說:「你們若誠誠實實地膏我為王,就要投在我的蔭下;不然,願火從荊棘裡出來,燒滅黎巴嫩的香柏樹。」(士師記九章8、15節)

以色列人到了王國時期,第一個國王掃羅也經過膏立的程序,先知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他的頭上,撒母耳將政權移轉給掃羅時,下台演講詞就指稱掃羅王是受膏者,還連用兩次:「並我在這裡,你們要在耶和華和他的受膏者面前給我作見證。我奪過誰的牛,搶過誰的驢,欺負過誰,虐待過誰,從誰手裡受過賄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償還。」「撒母耳對他們說:『你們在我手裡沒有找著甚麼,有耶和華和他的受膏者今日為證。』他們說:『願他為證。』」(撒母耳記上十二章3、5節)

後來,掃羅離棄耶和華,上帝厭棄掃羅作以色列的王,差遣撒母耳往伯利恆人耶西那裡去,祂已在他眾子之內,預定一個作王的。撒母耳看見以利押,就心裡想著說,這一位應該就是耶和華的受膏者。但上帝揀選的是大衛。當大衛來了,「耶和華說:『這就是他,你起來膏他。』撒母耳就用角裡的膏油,在他諸兄中膏了他。」(十六章13節)

受膏沿襲自摩西的時代
君王是受膏者,祭司也是受膏者。這個傳統從摩西時代承襲下來。「要把這些給你的哥哥亞倫和他的兒子穿戴,又要膏他們,將他們分別為聖,好給我供祭司的職分。」「要膏亞倫和他的兒子,使他們成為聖,可以給我供祭司的職分。」(出埃及記廿八章41節、卅章30節)受膏者甚至還包括先知,上帝吩咐以利亞去膏立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他的工作(列王紀下十九章16節)。

當我們了解彌賽亞(受膏者)上述的歷史,可以知道這個專有名詞在舊約時代指稱君王、祭司、先知三種特殊職位的人,耶和華揀選這些人來代理領導祂的百姓。然而以色列人多次離棄上帝,犯罪導致歷經各種異族政權統治,嘗盡百般痛苦;先知預言將來有位很特別的彌賽亞(受膏者)要來拯救,他們大都期待來的那位是政治上的軍事領袖,就是以色列的王,將率領全以色列脫離羅馬暴政挾制,並不太期待那個拯救者是宗教事務的祭司或先知,從馬太福音二章可以得見。

耶穌集三種身份於一身
然而耶穌來了,超過眾人的想像,他集三種身分於一身!上帝道成肉身來到人世間,他在地上傳道教導三年多,是先知的身分;他為救贖我們的罪、上十字架,是祭司的身分;三天後復活,四十天之後升天作王,是君王的身分。

耶穌是與眾不同的彌賽亞(受膏者),因此這個專有名詞這兩千年來就特別用在他身上。這就是為何讀者看到「掃羅王是彌賽亞,大衛王是彌賽亞,大祭司亞倫是彌賽亞,先知以利沙是彌賽亞」會很不習慣或難以置信。但他們都是「彌賽亞」,只是這些受膏者無法拯救世人。只有耶穌這位受膏者(彌賽亞),才有能力拯救信他的人。

至於耶穌何時受膏?就是祂受洗的時候,天父上帝「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使徒行傳十章38節)。為耶穌施行洗禮的施洗約翰作見證說:「我曾看見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耶穌在那一刻受膏,成為彌賽亞,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四卷福音書皆有記載(馬太福音三章13-17節、馬可福音一章9-11節、路加福音三章21-22節、約翰福音一章32-34節)。

施洗約翰並揭露另外一件大事:「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耶穌)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馬可福音一章8節)「他(耶穌)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馬太福音三章11節)所有信耶穌的人,都會被耶穌用聖靈施洗,被耶穌用聖靈膏抹。「那在基督裡堅固我們和你們,並且膏我們的就是神。」(哥林多後書一章21節)

希伯來文的「彌賽亞」(受膏者),翻譯成希臘文就是「基督」。基督徒被膏,也都成了受膏者。然而請注意,這裡希臘文的第一個字母是小寫!基督徒不是那位尊貴榮耀的受膏者╱彌賽亞╱基督耶穌,我們是因著信祂,成了受膏者,成了領受恩膏的人。

天父上帝以聖靈和能力膏立耶穌,耶穌也以聖靈和能力膏了所有信祂的人。恩膏也就是聖靈,幫助我們明白真理,「你們從那聖者受了恩膏,並且知道這一切的事。(或譯:都認識真理)」(約翰壹書二章20節)在信仰的道路上,會遭遇各樣的狀況,早期教會也出現許多引誘人的敵基督、假教師、假使徒,因此使徒約翰呼籲:「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裡,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裡面。」(約翰壹書二章27節)

受膏者有聖靈保惠師的引導
基督徒因著信耶穌,都受了膏。受膏是一次性的授職及授權程序。基督徒被膏,已經發生過了。舊約中的先知、祭司、君王,都只受膏一次。我們不需要每次都呼喊「求主今天恩膏我」。耶穌把恩膏,也就是聖靈,一次賜給信祂的人。靈修讀經就是安靜在上帝的話語中,聆聽默想聖靈(恩膏)的教導,禱告則是對上帝帶領的回應。

那位受膏者╱彌賽亞╱基督耶穌來了,詩篇廿三篇即應用在每一個信靠追隨祂的人身上。「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5-6節)

人生會遭遇各樣的敵人:疾病、失業、人際關係破碎、死亡?,然而因著耶和華是我們的牧者,我們不致懼怕。耶穌膏了每一個信祂的人,我們這些受膏者有聖靈保惠師的引導,一生一世經歷祂豐盛滿溢的恩惠慈愛。我們始終住在上帝的家,活在基督豐盛的生命裡,直到永遠。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