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宜汝美國連線採訪、曾雪瀅綜合編譯、韓蕓婧整理報導】疫情的快速變化成為每個人如今最關注的焦點,各地感染和死亡的人數也造成人心惶惶,更是直接重挫人們的生活。包括工作、上學、教會聚會,在生命安全的考慮下,人們躲進家中,將一切外在事務都退位下來。
如今美國約有五分之一的教堂因信徒出席下降、教會缺少奉獻、財政出現問題而關閉,即使教會重啟,人們也因害怕染疫而不再上教會。這場疫情「戰疫」,讓世界各國的教會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局,不但讓我們看到生命與人類社會的脆弱,也看到人們面對死亡與未知時的恐懼 。
然而也有不少國外教會努力尋找出路,例如擁有兩萬2千名會友的美國加州巨型教會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 Church),在去年開始強調小組系統,他們成立了三千多個新小組,每週於線上進行聖經研究,幫助人們應對由病毒引發的壓力和其他心理問題。
還有在英國西米德蘭茲郡(West Midlands)奇茲格魯夫(Kidsgrove)的聖多馬聖公會(St Thomas’ Anglican Church)擔任牧師已經17年的伊恩.巴克(Iain Barker)於去年聖誕節主日時發揮創意傳福音,他租了當地一間超市的停車場,舉行「免下車」聖誕頌歌計畫,舞台的部分,使用高空升降平台,牧師站在上面,方便讓觀眾看見。停車場中間走道由機車載著巨大的星星裝飾從中經過,後面緊跟著一輛跑車,裡頭載著東方三博士……。
如今世界各地的教會都在尋找出路,當教會必須面臨各式衝擊,諸如不能實體聚會時、線上聚會該怎麼辦?會友的牧養與關懷該怎麼作?期待能藉由海外、國內教會的經驗與訪談,與大家一起站在抗疫前線,共同面對未來的挑戰!
美國愛恩教會:
中小型教會挑戰大 思考信仰的本質
「這一年來『線上崇拜』已經是美國教會必備的技能。」美國愛恩教會1.5代堂陳炳中牧師(Benjamin Chen)表示,美國各州因不同的規範,各教會有不同的作法,雖然現在各州對教會都逐漸開放,然而線上崇拜已是每個教會的常態。
陳炳中牧師表示,疫情影響了人們對信仰的態度與認知。許多家庭因害怕群聚感染不敢上教會,對中小型教會的挑戰非常大。以愛恩教會1.5代堂為例,現在改為每月一次實體聚會,搭配每週線上崇拜,原本一百多人的實體聚會,疫情下願意上教會的人剩四、五十人。面對這場疫情戰役,值得我們一起來省思:
一、思考信仰的本質
由於美國已經將近一年沒有實體聚會,使人省思究竟是什麼在支撐著我們的信仰?過去教會有許多的活動維持與會友之間的互動,當拿走敬拜時間、短宣、團契,那麼我們跟上帝的關係是不是能維持下去,教會能否提供會友深度的靈修生活,重啟與上帝的關係?
二、省思何為消費主義式的信仰
美國經歷一年多來的隔離狀態,人們已習慣線上崇拜,尋找一些人氣講員,每週換不同的教會聽取線上講道。如此一來變成人去找神、找明星牧師,沒有固定的、系統性的聽取神的道。當人們已經習慣消費式的信仰時,要回頭就更困難。基督徒對上帝的信心,能否扎根於磐石上,是否能用國度的眼光思考上帝的作為,是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向。
美南浸信會:
創新模式讓美國增加588間 國外增加1萬8千間教會
美國最大的基督教新教宗派美南浸信會(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SBC),去年在疫情衝擊下也受到重大的打擊。在新冠肺炎開始蔓延之時,SBC就宣布主日崇拜一律採線上聚會,主日學和個別小組也透過Zoom平台聚會。
據SBC在今年五月20日發布的《年度教會概況》(ACP)報告顯示,因受疫情影響,2020年整體會友、受洗人數等都有明顯下降的趨勢,然而好消息是美國與全球各地的植堂都大幅增加。(ACP報告是由SBC附屬的調查機構──生命之路研究所(LifeWay Research)協助進行調查。)
SBC執行委員會總裁佛洛伊德(Ronnie Floyd)表示,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真正看見疫情對SBC造成的巨觀影響。當報告中幾乎所有數字都在急劇下降,顯得不太樂觀之時,卻有一個大亮點,那就是SBC的植堂數字!單在去年,他們就在美國境內增加了588家新教堂,在國外更是增加了1萬8千多處,這些數字相比2019年都有所增加。在疫情艱難的時刻裡,這個消息讓人喜出望外。
雖然疫情限制了主日學和小組的出席率,SBC開始用更創新的方法,來維持社區事工及對會眾的服事。好比用小組聚集的方式在停車場、公園裡進行敬拜活動;開車向社區居民傳福音,這些都是他們過去一年來在社區推動的工作。
另外,美南浸信會北美宣教部(NAMB)主席凱文.艾澤爾(Kevin Ezell)表示,即使在一年中許多教堂關閉了,甚至教會年度報告的幾項重要指標,都在大幅遞減,不過奉獻的下降保持相對穩定,回落不到1%來到115億美元(約新台幣3,196億)。
去年SBC在宣教項目上花費10億美元(約新台幣278億),不到整體奉獻的十分之一。他們的植堂關鍵在於擁有強大的教會建立網絡,以及穩定的財政收入,以致於能應對最嚴峻的挑戰。SBC仍在爭取建立教會,期盼能將教會遍及北美,包括紐約市、華盛頓特區等,希望將福音恩雨遍傳。
自2010年以來,SBC已經在北美建立了8,200間教會,生命之路研究人員斯泰策(Ed Stetzer)表示,「即使SBC的整體會友人數有持續下降的趨勢,但教會的植堂數也提醒我們,他們在北美的植堂量超前。在如此艱巨及困難的一年中,教會仍積極對外拓展、積極尋找創新模式。」
非洲基督徒國家:
疫情下研發APP牧養會眾
以上兩例都屬於美國教會的例子,在這場疫情風暴中,還有一些海外教會靠著創意、科技等突破逆境抗疫,其中非洲教會也有值得我們借鑒的手法。疫情迫使西非迦納(Ghana)的基督教徒改變以往的聚會模式,同時加速了非洲大陸朝線上發展,奉獻的支付轉帳也迎來了飛躍的成展。
據統計,迦納約有近三千萬人口,9萬2千人確診、780人染疫身亡,真實數字據說更高。然而迦納有70%以上的人民是基督徒,疫情下不能上教會讓他們感到困擾。
因此疫情下專門為教會研發的「阿索里巴」(Asoriba)APP便派上用場。軟體開發至今已有1500家教會、60萬名用戶使用,特別是在疫情來襲後,使用者人數增加30%,此系統方便教會提供主日講道、靈命牧養、信徒可於APP上奉獻,這使處於疫情時代的教會仍可蓬勃發展。
阿索里巴的聯合創始人之一祖格(Savior Kwaku Dzage)說:「在疫情嚴峻期間,現金又是一種具有潛在風險的感染媒介,因此線上支付轉帳的方式,似乎是目前顯而易見的解決手法。」他相信透過知識和科技智慧,讓會友「在家也能體驗像在教會」。
馬來西亞神學院:
疫情下教會可以思考的四面向
去年馬來西亞神學院主辦了一場「疫情之下的教會——與各宗派牧者對話」的線上直播,提出了疫情下教會可以思考的四大面向:
一、增加學習範圍
過去會眾對來到教會的印象就是學習屬靈知識,像是靈修、讀經、神學探討等;但未來教會其實能夠擴大學習範圍。「增加」(Add-On)提升弟兄姊妹對情緒認知、公民衛生的意識等學習課程。
二、媒體科技的學習
未來教會也能更多嘗試運用新科技與弟兄姊妹連結,讓教會與社會產生共鳴,並透過新的方式持續傳揚福音。
三、教會未來的合作方式
線上教會合作方式可以更多元化,未來教會要抱著誠實及互相尊重的心一起來合作,帶著相同的使命彼此幫助,讓網路上的未得之民有機會認識耶穌基督。
四、大型聚會活動的轉變
相信即便未來教會重啟仍然無法恢復原本的聚會形態,教會要強化個人佈道的能力,建立教會小組佈道模式,在線上就能持續進行傳福音的使命。
雖然疫情帶來極大衝擊,但是神的工作絕對不會因此而暫停,所以教會更應該在亂世興起,持續依靠上帝突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