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8 天路客

《文學隨筆》建構「夢想之地」的藝術家

檢舉
語聆 語聆 追蹤
(劇照提供:傳影互動)

◎語聆

那年,當導演的他陷入職涯低谷。剛接下一份朝九晚五的教職,準備從此轉換人生跑道。坐在咖啡館裡,突然一個陌生的名字──薇拉‧凱瑟(Willa Cather)在他耳邊響起。

雖然是一位基督徒,但是這樣明確聽到聲音的經驗還算前所未有。薇拉‧凱瑟究竟是何方人也?好萊塢演員?鄭李爍後來在網上查到,原來她是位普立茲文學獎作家,作品因大量描述故鄉內布拉斯加州而深受讀者歡迎。

《夢想之地》改編自導演成長經歷。(劇照提供:傳影互動)

失意導演找回自己的故事
鄭李爍從圖書館找到凱瑟的小說“My Antonia”,敘述一個在內布拉斯加州農村長大的小男孩故事。敘事者的聲音字字句句敲進他心裡,讓他想起自己阿肯色州成長的鄉間歲月,在那幅圖畫裡有變化多端的雲層、嚇人的響尾蛇,和豔陽下看起來永遠困頓疲倦的農夫身影。

隨著深入閱讀凱瑟的著作與創作軌跡,鄭李爍彷彿看到自己的故事。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無意間踏入美東學術圈,在耶魯大學愛上拍片、寫劇本,後來棄醫從影。農村背景出身的他,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不安全感,在城市孩子面前覺得低人一等;後來屢屢嘗試在創作中,讓自己的聲音被同化,以為那才是成熟的聲音。

凱瑟在創作初期模仿亨利‧詹姆斯及伊迪絲‧華頓等小說家的風格,書寫紐約上流社會的風情敘事,卻乏人問津;直到她回到故鄉尋找靈感,把自家農村的故事寫出來,才開始在文壇展露頭角。

「當我停止豔羨別人,並學會記憶之後,我的生命才真正開始。」凱瑟的聲音喚醒了鄭李爍自己的聲音。他打開紙筆,開始撰寫有關童年的80個回憶,這些有關家庭、失敗與重生的故事,孕育了電影《夢想之地》(Minari)。

故事講述80年代移民美國的韓裔夫婦,打算建造一座屬於自己的農場。(劇照提供:傳影互動)

移民家庭經歷分崩與重生
《夢想之地》是鄭李爍執導的半自傳電影。講述一對80年代移民美國的年輕韓裔夫婦,帶著兩個小孩從加州搬遷到阿肯色州。丈夫和妻子在家裡附近的孵化場打工,做小雞性別的鑑定工作;但是丈夫不甘心終生如此,於是購買一大片田地,打算建造一座屬於自己的農場,種植韓國蔬菜,就此落地生根為孩子構築更美好的人生。

無奈現實環境與人際關係的巨大轉變,讓雅各與莫尼卡的感情生裂,一次次口角讓他們的婚姻岌岌可危。此時,從韓國遠道來幫忙的外婆,成為家中的新成員。這個非典型的外婆,既不和藹可親,也不善烹調,而是個愛追劇、嗜賭,滿口髒話的老太太。不按牌理出牌的外婆,最初是小男孩大衛的夢魘,但她的出現意外使得這個瀕臨分崩的家庭,重新回憶起最初構築夢想時的模樣,逐漸凝聚彼此之間的感情。

一家人搬家後初次踏進教會。(劇照提供:傳影互動)

「所有的移民都是藝術家,因為他們光憑夢想就能打造出一個人生,一道願景。」小說《這不是愛,這只是巴黎》(by Patricia Engel)故事主角向父親說明自己要踏上創作一途時,父親告訴她,身為移民,早就讓她擠身藝術家的行列了。父親說,改造你個人和人生的重新創造工程,幾乎可以和人生最偉大的文學作品相比。「移民們的人生是藝術最純粹的化身。」

和所有偉大的藝術創作一樣,移民者空降到新天新地,像是在一張空白的畫布上,一筆一畫從無到有,勾勒出一個人生;遷徙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冒險精神、希望和想像力,都是成就藝術的基石。

(劇照提供:傳影互動)

鳳凰女下嫁養牛窮小子
移民者必須先孵出一個夢想,然後腳踏實地,逐夢成真。

我的公婆70年代移民美國。當年在台灣經營畜牧業的公公,因為政府農業政策大轉彎,造成牧場生意虧損。眼看著就要走投無路,婆婆心一橫,抱著手邊最貴重的飾品,賣了台幣40萬元,解決燃眉之急。之後她隨著公公攜帶一兒一女,從南台灣移民到洛杉磯。

曾經是麵粉廠老闆的掌上明珠,婆婆高中未畢業就在教會詩班裡認識公公,當時一見鐘情,鳳凰女下嫁家裡養牛的窮小子,勢必經歷一番革命,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婆婆也從一個原來天天坐在公司裡數鈔票的會計,變成每天凌晨三點起床擠牛奶的牧場女主人。

她回憶剛來美國時,親戚帶她到一座洛杉磯近郊山頂,當時俯瞰山下萬家燈火,嚮往著不久的將來,就能在這裡建構屬於自己的夢想家園。

70年代在南加州經營旅館業的並不多,同時能藉此取得投資移民的合法身份。在朋友建議下,公公在洛杉磯城中區買下一棟有20個房間的小旅館,解決了全家生活、住宿及交通問題,子女也可就近幫忙。

經營旅館業雖然辛苦,但不需要說太多英語,且隨時都有現金入帳。公公只請了一位經理,外加一個領鐘點費的清潔員工。為了省錢,婆婆從成人學校下課回家後立刻幫忙打掃。原以為來美國後,不需要再從事體力活,但為現實所逼,她每天要洗廁所馬桶、清理客人嘔吐過的地毯、或醉酒客人破壞的傢俱,從未有半句怨言;甚至還到成衣廠接下裁縫工作,半夜在家車縫襯衫貼補家用。

移民者宛如藝術家,以創造力、應變力,為下一代打基礎。(劇照提供:傳影互動)

所有的移民都是藝術家
生意漸漸穩定後,公公賣掉了原先的汽車旅館,在鄰近城市買一塊地,蓋了一棟43個房間的旅館。由於地點靠近機場,附近也有大型百貨商場,人流車流增加,讓這個旅館為公婆在美的事業打下基礎。

拿起自己年輕時的照片,婆婆經常感嘆韶華易逝、青春不再。她辛苦一生,如今已不需要再為生計操勞,身體健朗時最享受的時光,是在教會裡唱詩歌。在美國居住的時間早就超過她當年移民來美的年歲。說英文仍帶一口濃濃台灣口音的她,早已把洛杉磯當成自己的家。回首這條移民路,中年離開家鄉,與公公在陌生土地上經歷寒暑春秋,攜手打拼的夢想之家,如今已開花結果。

《夢想之地》故事裡的主角,並非西方媒體報導中刻板的亞裔家庭圖像:名校、高薪、名車、豪宅。我所認識的亞裔移民家庭中,大多數人的背景都如片中所述:父母可能並非高級知識份子,也許在美國生活了半世紀,說英文永遠有腔調,永遠在亞裔圈裡交朋友,他們可能開7-11店、旅館或餐廳,對美國文化格格不入,但是最終都靠著藝術家的精神:創造力、應變力和希望,為下一代子孫打下建構夢想人生的基礎與藍圖。

而作為天國的子民,無論移居何處,心中想望的都是永恆裡那更美的家鄉,一個永遠的神與我們同在。(本文由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2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原諒仇敵還是秋後算帳?
2024-11-22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爸爸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