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5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帶領自己,發現真愛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口述/陳德堅・整理/林敏雯

領導力是影響別人的能力;認識自己,是培養領導力的第一步。

我在本刊63期〈發現嶄新的生命意義〉一文中,介紹從四個維度的觀察來認識自己:1)我所熱愛的是甚麼;2)我所擅長的是甚麼;3)我能以甚麼來賺取收入;4)我能滿足世界的甚麼需要。所找到的生命意義,成為此生的目標;要達到目標,累積經過選擇的行動,持續前進。

在成為領導者帶領別人之前,首先要帶領自己,走上生命之路。這需要無比的勇氣。

人的天性是遵循最省力法則。當需要在兩種相似的選項間做決定時, 自然會傾向於較容易(工作量較小) 的那一個。然而這樣的選擇不一定正確。要勝過這個天性,做出正確的選擇,就需要勇氣。能激發我們勇氣的,惟有真正的愛。

聖經說:「人生在世必遇患難, 如同火星飛騰。」達到生命目標的過程,總會遭遇挑戰和挫折,可能轉錯彎、繞遠路,或是想半途而罷。如何決定做或不做?下一步該踏在哪兒?甚麼是取捨的關鍵?

本文將從「時間管理」和「習慣養成」兩方面,來探討如何從選擇中向著生命的目標前進。盼望與讀者一起看見─帶領自己,是發現生命中真愛的過程。惟有愛,才是前行的動力。

時間管理=痛苦管理

使徒保羅說:「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許多時間管理的方法,強調立志和計畫,但這並非關鍵。成功者和不成功者,都可訂立一樣的計畫。關鍵在於,很多時候沒有力量繼續執行計畫,而且以「沒時間」、「做不到」為藉口。再美好的立志和計畫,最終因困難和痛苦而放棄。

時間管理表面上的藉口,可能源自不願付上行動需要的代價;懼怕付出代價可能承受的痛苦,攔阻了行動。有人喜歡拖延,因為可以暫時不需面對問題本身。因此,時間管理就是選擇管理(做事的優先級管理)。優先級實際上是基於價值觀。做選擇時內心的爭戰、取捨,與可能承受的痛苦直接相關。斯坦福大學教授尼爾‧艾歐(Nir Eyal)在他《專注力協定》(Indistractable)書裡指出:時間管理就是痛苦管理。

要真正解決懼怕,需要發現生命中愛的激勵;聖經說:「愛既完全,就將懼怕除去。」

好比幼兒起步學走路,沒有立志,而且剛開始會跌跌撞撞,卻不怕摔倒,願意爬起來繼續嘗試。這是天生的能力。父母和家人不斷積極回應,拍手、稱讚、擁抱,讓孩子感受愛的鼓勵與肯定,勝過摔倒的痛,就願意再試一次。在家人營造出愛的環境中,孩子安心成長,直到會走、會跑、會跳。反過來說,即使孩子立志,若得不到愛的鼓勵,無論學走路或講話,都可能是段漫長的掙扎。

再來看基督徒常說要做,也知道應當做的讀經。要明白神對我們生命的呼召,要活出有基督樣式的生活,豈不該從讀神的話開始?然而多少人新年立志每天讀經、一年通讀整本,卻只持續了短短時間,便因「沒時間」、「受打擾」而停止,直到新的一年開始,再次立志。

能否固定讀經,時間的安排和管理只是表面因素,真正原因是我們選擇在這個時間做甚麼事。「沒時間」、「受打擾」的說詞,是把責任推給外在環境,似乎自己就不需要承擔責任了。

只有願意承認「我選擇了做或不做」,才能拿回主控權;深究為甚麼選擇不做,才能知道如何更有可能選擇做。

要讀經,必須放下一些事情,把時間和心力分出來。可能是睡眠(提早起床或延後就寢),可能是習慣(吃中飯時不看手機上的新聞),也可能是態度(認為自己讀不懂或覺得沒意思)。取捨的關鍵,在於願意承受多少痛苦,以及何種痛苦。

減少睡眠、改變習慣、讀不懂或沒意思,會讓人立刻感受痛苦。不讀經呢?對主的話陌生而無法更認識神,感受不到與天父親近的關係。甚至因為不認識真理, 言行意念得罪神、得罪人,必須承受後果。這樣的痛苦或許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體會。

要面對的選擇是:先痛還是後痛?現在改變所承受的痛,或是因不願改變而靈命得不到成長的痛?著名的正向領導力專家羅伯特‧奎恩(Robert E. Quinn)教授說過,若非經歷深刻改變,就只能慢慢步入死亡(deep change, or slow death)。

誰願意承受痛?惟有在愛中才能勝過苦痛。因選擇讀經而放下慣有作息的痛,能讓我們體會神話語的親切,得到鼓勵。讀經時,主動選擇承受一些痛,就是因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有神兒女的身分,決定活出神對我們的呼召。

「時間管理」,實際是「選擇管理」,更進一步說是「痛苦管理」。做或不做,不再只是有沒有時間,而是選擇如何安排時間,也就是選擇接受何種痛苦。拿回主動權,做出選擇,就不會再落入無可奈何的心態。心態正確了,就可以選擇具體的時間安排方法,例如S.M.A.R.T.方法。

習慣養成=身分認同

保羅道出許多人的心聲:「我所願意的,我並不做;我所恨惡的,我倒去做。」新年立志要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你我堅持了多久?要如何堅持,才有果效?

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在《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書中提到,習慣的開始在於獎勵;習慣的持續在於身分認同。一般人以為不斷重複行為就能形成習慣,其實不然。真正的習慣養成以及行為改變在於身分改變;對身分認同越感到自豪,越能堅持與這個身分相稱的習慣。例如每天洗澡這樣看似簡單的習慣,在許多文化中的內在含意是:我是乾淨的人。放棄或改變了這個身分認同,過去堅持的習慣也可以放棄或改變。

對基督徒而言,參加主日敬拜是再自然不過的行為吧!無可否認,要持續而成習慣,也可能受到工作、旅行、早上起不來等等情況的打擾。

參與青少年事工,時不時聽見家長替孩子「請假」,因為功課多而晚睡,早上起不來,無法來敬拜。剛開始偶一為之,漸漸缺席成了常態,高中的最後兩年就常常見不到學生。

這是因為時間不夠,或者功課太重?癥結是時間管理,還是習慣養成?都是,但更在於身分認同。

要青少年堅持主日敬拜的行為,家長和教會輔導的威脅利誘或許能收一時之效。若不從根本的身分認同著手,孩子離家上大學後,少了叮嚀和催促,又有甚麼動機和動力來維持這個「習慣」?

對孩子而言,參加主日敬拜可能出於父母要求。小時候無從選擇,只好跟著去。若孩子沒有與神建立個人的關係,「耶穌是救主」的信仰和「基督徒」的身分,都是父母的,不是自己的。反之,花時間做功課,下功夫得好成績,是孩子(甚至是父母)真正選擇的信念和身分。

當時間與精力有限,做功課和去教會必須排序和取捨時,決定的關鍵在於孩子如何回答「我是誰」─基督徒還是學生,和「我要成為甚麼樣的人」─以敬拜尊榮並親近天父的神兒女,或是在學業上得到榮譽的好學生。

接受耶穌為救主,和信靠祂為生命的主,是聖靈的工作,是個人的決定,確實勉強不來。家長和輔導仍可營造環境,讓敬拜成為身心靈的經驗,全人得到餵養。

要求孩子來教會敬拜前,或許先想想:信息與他們的生活有關嗎?程序是否拘泥於形式?我的生命是否流露喜樂與平安?我自己是否看重敬拜,並且活出神的真理?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渴望經歷信仰的真實,認同神兒女的尊貴身分。敬拜,就不再是要求出來的習慣,而是反映身分的行為。以上情形對成年基督徒,也一樣適用。

帶領自己=發現真愛

「痛苦管理」的確是帶領自己做好「時間管理」的重要基本方法。但痛苦不是,也不能是帶領我們進入生命成長的動力和原因。只有愛才是。

試想,我們做的每件事,包括屬靈操練(讀經、禱告、傳福音)及活出生命的意義,若果皆因害怕痛苦而勉強為之,生活可有多麼難受!

惟有愛,能從根本上溫暖人心,鼓勵我們勇敢前行。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天使也前來加添力量給祂(參考路加福音22:43)。保羅強調要堅固門徒的心,因為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參考使徒行傳14:22)。

認識自己是培養領導力的第一步,關鍵詞是「清晰」(Clarity),清楚認識自己,發現生命的目標。接下來在帶領自己的過程中,關鍵詞是「持續」(Consistency)。基督徒要作世上的光, 成為燈台見證主。燈要發亮,就需要常有膏油─愛。

神呼召我們,一定預備了環境和同伴,來完成祂所給的使命。因此要常常留心觀察環繞身邊、帶著愛心來幫助我們的愛的天使。還記得受洗成為基督徒之初,關心、幫助我們靈命成長的弟兄姊妹嗎?因著他們全心全意愛的關懷,讓我們新生兒般的信心逐漸茁壯。

在我自己經歷生命挫折、痛苦,以及成長的過程中,許多屬靈長輩、導師和同伴走到我身旁鼓勵我。他們的愛,就是神通過他們傳給我的膏油。

就像在學習領導力的過程中,「神國資源為基督」會務顧問蘇文隆牧師曾給予我許多指導,讓我得到造就。又如2021年1月到3月,有20位義務同工和教練,包括本單元企編林豐樑長老及真愛家庭協會的黃麗薰牧師,與我一同培訓21位來自夏威夷、俄亥俄、加州的高中學生,學習Amazon的AI人工智慧賽車和領導力課程。這是北美華人教會界第一次為青少年所舉辦的無人車比賽。讓我在服事青少年的人生目標中,跨出另一步。

▲導師、同伴的激勵和肯定和反饋,幫助我們找對方法,走對方向;傳遞愛的關懷,營造愛的環境。圖為陳德堅(上排左二)和同工團隊,帶領高中生學習Amazon的AI人工智慧賽車和領導力課程。(供圖:陳德堅)

 

有了導師、同伴的分享和激勵,給予及時的肯定和反饋,這條帶領自己、通往生命意義的道路,走得更有趣,更有動力。他們真是「愛的天使」。

神給人進步、成長的能力,但不意味著過程中沒有苦痛。要活出生命意義,也會跌跌撞撞,也會有「老我」、「新人」兩種身分的交戰。愛的天使給予肯定和鼓勵,幫助我們找對方法,提醒我們走對方向。他們把從神領受的愛,以實際的關懷和接納表現出來,營造愛的環境,以愛餵養,使我們能勝過所經歷的痛。

勝過痛並非目的,而是讓基督徒裡面從聖靈而生的新人,得以漸漸成熟,滿有基督長成的樣式。當我們領受愛,就能開啟內心愛的眼光,以愛來鼓勵、肯定其他人,自己也成為愛的天使。鼓勵的英文encourage,源自15世紀法語encoragier。en表示進入,corage是心。encourage的本義是進入內心,使內心強壯。

愛是推動生命前進的燃料。從初代教會信徒彼此交接(團契),到保羅比喻信徒為屬於一個身子的不同肢體,神的真理讓我們看到,在活出生命意義的過程中,需要同伴。維繫同伴關係的就是愛;愛的源頭乃是神。正如耶穌親自為門徒洗腳,自己成為愛的榜樣,並教導門徒,「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我們也藉由禱告,直接與神相連,因為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帶領自己,首先在於承認自己有選擇權,能決定做甚麼、怎麼做,而不把責任推給時間或外在情況。既然有選擇,就會有取捨,就會有痛苦。只有主動、用心在過程中找到愛的天使,才可能發現環境中愛的存在,產生內心的力量,勝過挫折而成長。因此帶領自己的過程,是發現生命中真愛的過程。

翡翠石板(Emerald Tablet)上有句話:「上行、下效;存乎中,形於外。」(As above, so below; as within, so without.)

當我們帶領自己活出生命意義,從內裡產生改變,就能形諸於外,並進而影響別人、帶領別人,發揮影響力。

思考與行動

本文是否激發您願意更深入了解如何帶領自己? 歡迎聯絡: dejian.chen@gmail.com。

在帶領自己活出生命意義的過程中,您曾遇到甚麼難處?若有愛的天使從旁鼓勵和肯定,會有甚麼不同的結果?

請嘗試在周遭找到愛的天使,也向神求合適的對象,成為別人愛的天使。

〔作者簡介〕陳德堅,現於Oracle電腦公司任職資深電腦雲端設計師。曾任CA(Computer Associates)公司中國南方區技術總監,及CA美國總部的亞太區策略聯盟總監。Executive Leadership 領導力碩士,斯坦福大學Dr. B. J. Fogg教授認證的Tiny Habit Life Coach。國際真愛家庭協會展翅青少年團契的輔導老師及總教練。

本文摘自《神國雜誌》(64期:神國管家)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