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 天路客

〈遇見當代教堂〉純樸優雅 丹麥管風琴教堂

檢舉
謝偉士 謝偉士 追蹤
丹麥藝術家嚴森克林特設計的管風琴教堂,原本是為紀念神學家格倫特維的一場紀念碑徵圖,只是嚴森竟然將這個碑的設計,擴大成一棟教堂。
丹麥藝術家嚴森克林特設計的管風琴教堂,原本是為紀念神學家格倫特維的一場紀念碑徵圖,只是嚴森竟然將這個碑的設計,擴大成一棟教堂。

◎圖文/謝偉士(建築師)

管風琴教堂本名與管風琴無關,而且起意興建之初,更不是為了蓋間教堂,但今天走訪這間黃土磚造的教堂,不僅被它的獨特的外觀吸引,甚至會被它的周遭環境感動,彷彿鄰房全被安排過,共同飄著一股優雅的氣氛。

造型如同管風琴而得名

紀念碑放大成教堂
哥本哈根知名的老教堂包含1696年建成的救世主教堂、1894年的腓特列教堂等,其中腓特列教堂是最大的圓頂教堂,由於建材幾乎全採用大理石,也被稱為大理石教堂。但為了達到大圓頂及全大理石的理想,成本高、工期長,曾經停工達150年之久,雖然最終把它興建完成,但第二階段接續時改採石灰石,說起來也反映了當時的宗教、政治與時局發展。

對比於堂皇的大理石教堂,我個人對於另一座全磚造的管風琴教堂情有獨鍾,因為「磚」能反映一個地方的氣息,在世界各個角落都有磚造建築物,不同的土代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土燒製後也呈現不同顏色質感,這是大地的面貌。

手製黃土磚造的哥德式樣

1912年丹麥藝術家嚴森克林特開始設計管風琴教堂,但這原本是為紀念神學家格倫特維(Grundtvigs)而辦的一場紀念碑徵圖,只是在眾多紀念碑設計稿件中,嚴森竟然將這個碑的設計,擴大成一棟教堂,這讓評審陷入兩難。

嚴森的設計優雅莊嚴,帶著傳統哥德式教堂的魅力,卻是全新的詮釋,相較於其他投稿者而言,如果首獎頒給這個教堂,而不是選一個紀念碑,似乎有違徵圖初衷,也難向其他設計者交代,只好保留而遲遲未決。然而嚴森的設計已經贏得了評審的心,經過了些忐忑的時日,評審委員還是選擇了他的提案,而不是個雕塑,當然必須向大眾解釋,原來製作雕塑的預算必須追加,以至於能讓人直接進入空間,體驗神學思想與詩歌的美,後來獲得了居民的支持,也得到不少的捐款才能補平懸殊的營建資金缺口。

美學和數理的土磚呈現

一塊磚開始哥德鄉村風
嚴森是個繪畫與文字創作兼備的藝術家,但擅長數理的他後來朝向建築工程。他對於構成建築的所有元素都嚴苛,基於對這些構材本質的要求,材料必須先呈現出藝術品的價值,管風琴教堂的黃土磚可以說明這一點。

走進教堂,我們可以發現每一塊磚都經過設計,在不同的轉折、弧形搭接、任何角落,絕對不會有胡亂切斷或零碎的磚角。600萬塊的磚按照自己的位置,一一就位,這就組成了零件,所有的零件共同組成房子。嚴森就是把土燒製而成的磚塊看作數學方式的構成,再內化在空間之中,深藏著農牧出生的性格內涵,將哥德風範的力學原理與丹麥鄉村的真摯純樸融合呈現。

管風琴教堂的名號,是因為西側49公尺高的主塔,貌似一根根音管並排的管風琴,且垂直元素不斷在教堂設計中重複,共同撐起30公尺高的紅瓦屋頂。整個房子有明顯的拱肋組成,細膩筆直的垂直線條高聳入天,撐出的空間平時容納700人,特會聚會時加上兩側廊可擺上1800張椅子。會堂內有兩座管風琴,其中最長的音管有11公尺,最短的5公分,由於大部分嵌入建築,只露出十分之一,會看到底端及右側露出一小段管風琴外觀。

嚴森在教堂完工前10年就過世,由他的兒子卡雷(Kaare)、孫子伊思本(Esben)接續他的工作。克林特家族留著藝術的氣息,每個人都多才多藝,擅長跨領域的整合與產品設計,建築只是其中之一。歷時近30年建造的教堂,分好幾個階段進行,最終在1940完工開幕。

北翼較小的管風琴組

丹麥家具設計的先驅
在巨大的空間裡,有最細微的設計。卡雷尤其是設計家具的能手,對於現代家具的品味與要求影響了丹麥設計的走向,是一種在功能主義的前提下,精準講究地選用木料、皮草,甚至嚴苛的挑選產地,而不致力於繁複的裝飾。後來他創立著名的燈具設計公司LE KLINT,其中1969年建築師保羅(Poul Christiansen)設計百褶繡球花般的白色LK172燈具,在台灣很受歡迎,隨處可見仿冒品,只要十分之一的價錢,甚至被冠上和風燈飾,實在對不起克林特家族。

在管風琴教堂裡的座椅,是一種纖細輕盈高挑的風格,坦白說會堂裡像是擺滿高跟鞋的感覺。講究的木料榫接,甚至連椅背後面放聖經、詩歌本的插槽都是一體成形,標準的精簡俐落,又不失北歐的舒適滑潤。輕盈的座椅下方另設計了一枝長桿,用作單張座椅間的固定卡榫,這與我們想像中厚實的長條椅截然不同,卻完全沒有漏掉任何一個功能需要。

聖禮家具、燈飾等精緻設計都是克林特家族三代共同設計,這可能是嚴森自己也沒料想到的。扇貝銅盆尤其特殊,它是有堅實的石造底座撐開,上頭托著一張16瓣的扇貝銅盆,盆內鑄造著幾個會的標誌及一節經文「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在反射中看到的是連續變換的屋頂與兩側長條窗,充滿奇幻風格。

石灰岩基座托著海貝銅盆

上帝並不急
專注執著的藝術呈現,總是令人驚喜敬佩。管風琴教堂是從紀念碑放大而來,由於建造時間長,僅完成部分就先啟用,且歷經多位建築師接力,同時也從教堂設計而放大到周圍的社區。與這個房子經歷相仿的是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家堂,建築師高第(Antoni Gaudi)比嚴森大一歲,兩位建築師都沒親眼見過教堂完成,兩座教堂都從哥德樣式轉化,一個轉化為丹麥表現主義的現代鄉村風格,另一個是轉向西班牙新藝術,在建築和藝術上走向另一個巔峰。

管風琴教堂本來只是個雕塑,純紀念的碑牌,嚴森的手把它轉成可以聚會的教堂,但他等不及這間敬拜上帝的教堂蓋完,自己先去見上帝了。聖家堂本來是個已經開工,卻面臨解約的小教堂建設案,年輕的高第接手,全心投入,如今高第離世近百年仍未完成,關於蓋教堂這件事,也許就像高第常說的:「上帝並不急」。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