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君
曾經那幾年,母親還比較年輕,所以一年之中總有幾次,她會把我抱下樓放到輪椅上,再用輪椅推著,沿著長江邊走大約卅分鐘路程,來到本市的基督教堂。
每次一進入教堂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教堂大門口「以馬內利」這四個字。首先讓我想到的,則是這四個字所表達的「神與人同在!」
話說回來,我人生中去過最多的宗教場所可能不是教堂,而是各地的寺廟和道觀。因為小時候為了治病,不僅曾前往各地求醫問藥,也曾到各處去求神拜佛。只要父母聽說哪裡的廟宇靈驗,他們就肯定會帶我去拜拜。記憶中每次拜廟燒香,父母都得抱著我或者背著我,走好遠的路,登好高的山。
後來,我認識了耶穌,便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對比,那便是知名的寺廟和道觀往往都建在山清水秀、曲徑通幽的名山大川之間。但基督教堂,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卻總是建在人口稠密的城鎮中心地帶。
漸漸的,我明白到,寺廟和道觀之所以要建在遠離塵世、人煙稀少的地方,既是為了表達它們出世的教義,更是為了讓拜佛的人透過跋山涉水,來表達自己的虔誠。而基督教堂呢,之所以要建在人員密集的地方,則是為了表達我們所信的這位耶穌基督,原本就是以馬內利的神,是與人同在的神。
是的,我們的神是與人同在的神。所以當一座城市在戰爭中被炮火蹂躪的時候,教堂或許也會變得滿目瘡痍;當一座城市因地震而房倒屋塌,教堂或許也會成為一片瓦礫;當一個地區因遭遇瘟疫而百業蕭條時,教堂同樣也會處在其中而大門緊閉。
建在遠離塵世的寺廟,與建在城中的教堂,既是一種對比,也是一種象徵。它意味著作為基督徒,我們無需在跋山涉水間,用自己那點可憐的虔誠,去討取神靈的喜悅,因為上帝自己已經走進了你我的生活。我們無需在山巒疊翠間,用自己的肉眼凡胎去尋找神靈的蹤跡,因為基督已經來到世間,尋找拯救屬於他的子民!
最近這些年,母親越來越老了,我因身體的限制也很少走進教堂。至於新冠疫情的肆虐,更是讓許多人都不得不駐足於教堂大門外。甚至連教堂大門口原本的「以馬內利」那四個字,都早已被迫讓無神論者的核心價值觀給取代了。
但即便如此,我卻依然堅信,無論教堂的大門是否敞開,無論人們身在哪裡,神都依然與祂的百姓同在。因祂是道成肉身的神,祂是以馬內利的神,祂是與人同在的神!
因為耶穌基督早已經來到,降生在這充滿悲傷與隔離的世界裡,進入你我的艱難與痛苦中。與人們一起,經歷著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