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4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報導

如何成為數位時代下的基督徒作家?張曉風:作品應彰顯誠實、誠懇等基本品格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謝宜汝 追蹤
作家張曉風:作品應彰顯誠實、誠懇等品格。(圖/受訪者提供)
張曉風表示,她很期待能在「創世紀文學獎」中看到包含聖經品格,偉大又深刻的作品。在不模仿別人的前提下——很難,因為有時不小心就模仿了——寫出讓人感動的作品。她也很期待台灣這塊土地的情感,能用文字持續與神的祝福相連。

【記者謝宜汝/採訪報導】科技改變了我們的閱讀習慣,其所帶來的資訊爆炸,也讓我們付出相對的代價,如時間被各式零碎的資訊填滿、碎片化、海量假新聞和謊言充斥其中,究竟數位時代的作家、基督徒作家,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又該如何找回人與閱讀之間的溫度、情感?

在現代閱讀習慣裡,快速的淺閱讀取代了傳統的深閱讀,字裡行間失去了咀嚼的深度,社交網路用語更充斥在數位時代的作品中。這個現象對作家張曉風而言,「文字作品變得同質性很高」。

作家張曉風為此次「創世紀文學獎」的決選評審之一,她接受專訪時表示,數位時代無論是作家還是讀者,在新舊之間互相包容的同時,也需要互相合作。

作家張曉風為「創世紀文學獎」評審。(圖/受訪者提供)

鍛鍊作品風格 作者與讀者應相互合作

「作者應努力讓個人特質進入作品當中,讓作品呈現出獨特的風格;而讀者也要找到喜歡的風格,雖然風格是客觀的,但是一旦讀者找到作者的風格以後,就會和作者產生關聯性,更深度的了解作者的思維,產生新的閱讀樂趣與溫度。」

張曉風表示,一個好的作品,作家需要經過不斷練習、長時間的寫作,才能建立起個人特質。而一個好的讀者應該要在作品中學習欣賞作者的個人特質。「在數位時代裡,讀者和作者都要小心,不要受太多的網路用語影響,那麼只會跟著別人的措辭和思維,而失去了自己的想法與獨特性。」

張曉風以陶淵明和杜甫為例,讀者絕對不會弄混這兩位偉大詩人的作品,他們的作品有著屬於自己的風格,不僅是當代的文學家,更是思想家,像這樣的作品才能歷久不衰、禁得起時代的考驗。

誠實和誠懇為基督文學的關鍵

那麼在宗教文學的立場來看,基督徒作家的風格,更不是以一般世俗思維來寫作。張曉風表示,在基督文學作品當中,可以將聖經中強調的品格加入,例如讓讀者感受到文字當中的「誠實、誠懇」,這是非常重要的。

張曉風表示,「誠實和誠懇」就現今世界所付予的價值觀來說,已經變得非常缺乏。「我們能否在文字表現上,誠懇地說出真相,而不要用模糊的字句來混淆人心?」

例如我們可以看見,世人會因為說謊,而贏得了一些小事而開心,說謊帶給人們一種看似成功的喜悅。這就缺少聖經當中強調的品格──「用愛心說誠實話」。

當大家都隱瞞真相,就會看見網路文章常常虛偽、虛構、假消息充斥。然而若作品表現出誠實、誠懇,就會帶出情感。

比如說聯合報曾經刊過楊渡的一首詩〈守候的母親〉,描寫朋友在告別式上追念母親。雖然不知道作者是否為基督徒,然而他寫出青春時期的叛逆與追尋,表達一個十七歲的少年,不知天高地厚,只想著追女孩子,沒有想到母親辛勞的背後,是一份守候的愛。作者用很真實、誠懇的文字,述說著對母親的追念,帶出了深刻的情感。

文學的表現形式具備高度的想像空間

張曉風表示,用寫作來表現基督教文學,方式與彈性很高,「文學是廣泛而自由的,是靠文字、靠想像的,讓作者與讀者都有更廣泛的想像空間。」

所以不管是寫穿越小說,還是寫柴米油鹽,寫作的彈性,有著其他表現工具,所不容易達到的自由度。

「例如繪畫沒辦法畫出花香。」張曉風表示,北宋皇帝宋徽宗喜歡繪畫,他本身也是一個善於畫花鳥的能手,特別注意構圖意境,有一次他出題考繪畫人才,所出的題目是「踏花歸去馬蹄香」,當時考生們幾乎都忙於畫馬畫花,卻有一幅畫畫出幾隻蝴蝶追逐著馬蹄飛舞,表達了當下的「花香」。

雖然繪畫不易描述花的香味,而文字卻可以觸發人的感官經驗,使人沉浸在字裡行間之中。

期待看見偉大深刻的作品 成為世人的祝福

張曉風表示,她很期待能在「創世紀文學獎」中看到包含聖經品格,偉大又深刻的作品。在不模仿別人的前提下,寫出讓人感動的作品。她也很期待台灣這塊土地的情感,能用文字持續與神的祝福相連。

【相關閱讀】
創世紀文學獎徵文六月起跑  張曉風應邀評審 鼓勵基督徒作者應勇敢拿起筆來寫!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