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疫情蔓延的世界,年輕人你「躺平」了嗎?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躺平」成為這世代年輕人「不再掙扎,坦然面對註定結局」的生活態度,那麼怎麼幫助當代的年輕人,在現實的壓力及疫情的變局雙重夾擊下,可以不「躺平」,且開創新局呢?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再怎麼努力,薪資調漲也追不上房價飆漲的速度」、「每個月的薪水,養活自己都快成月光族,哪有餘力結婚養小孩,不如及時行樂!」這是近來中國年輕人時興的「躺平主義」,和台灣年輕人的「小確幸」有不少雷同

不單是華人,根據外電調查報導,包括美國、德國、義大利、瑞典、西班牙、法國和英國七個西方工業國家追求財富的欲望也並不強烈,德國只有25%的民眾認為變富有是重要的,而英國男性及女性更分別只有22%及16%重視財富成就的追求,同樣想要「躺平」。

躺平主義、小確幸正時興
在自認努力再多年,也積累不到如同上一代的豐厚財富,人生最多不過就如此的現實下,許多30+歲「不上不下」的年輕人,「以最低成本為自已而活」;娶妻生子、買房及努力工作,不再是他們必要的奮鬥價值。這波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經濟,更讓他們看不到未來前景,只是加深他們「不要去操煩不確定的明天(未來)、享受當下就好!」在現實的壓力及迷茫的未來夾縫中,這群年輕人,其實是掙扎地活著。

「如果奮鬥有希望,誰會躺平?」這是發表於中國「百度貼吧」的〈躺平即是正義〉的作者無奈的心聲。「躺平」成為年輕人「不再掙扎,坦然面對註定結局」的生活態度,那麼怎麼幫助當代的年輕人,在現實的壓力及疫情的變局的雙重夾擊下,可以不「躺平」,且開創新局呢?

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創新拓展處處長夏昊霝牧師受訪時表示,現今社會勞動條件不佳(薪資成長幅度有限、工時長、努力工作不一定得到預期的結果),而且買房及結婚育兒的經濟負擔沉重,都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也是當代年輕人普遍面臨的困境和難題;但他要引用羅馬書十二章2節「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鼓勵大家,當我們看待環境的眼光和心境不同時,結局就會大不同。

在困境中更要憑信心開新局
夏牧師以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他說,當礦坑突如其來崩塌的時候,被埋在其中的工人第一時間會慌亂,這是人之常情。這時候,多數人可能會不知所措、坐困愁城,有的人會開始說起「沒辦法了,這下死定了」的喪氣話;但也會有人鼓勵大家「不要失去信心,趕快動手清理障礙物,找尋生機!」

夏牧師強調,人多半都是「相信眼見為憑的」,所以就如同崩塌的礦坑一樣,身處其中的人,眼前看到及身體感受到的,一定是四面黑暗,然後空氣愈來愈稀薄,除非心中的信心和求生意念很強。負面情緒和苦毒話語比較容易影響人,但從過往的救災經驗來看,最後能出人意表獲救的,多半都是那些憑著信心,不憑眼見的人。

也就是說,無論眼前所見的現實環境有多險惡,總是有人異軍突起、破繭而出;而那些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很多都被洪流所淹沒。

怎樣在迷茫的未來、現實的壓力以及疫情的變數下,可以不躺平呢?夏牧師給了年輕人以下的建議:

一、 不是每付出一分努力,就能獲得理想中的一分收穫(回報)。相信神的恩典夠用、必供應所需(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夏牧師指出,能買房買車、在工作職場有成就,賺得財富,以及與神所預備的另一半,結婚建立家庭、生養孩子;這當中有出自人的努力,更有神的祝福。但若是出於「為何他有、我沒有?」的爭競與比較時,就很容易受到轄制,成為物質和金錢的奴僕,人生很多的苦毒及捆綁,也出自於此。

以感恩的心去面對風浪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馬太福音六章26節)夏牧師鼓勵年輕人,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多看自己所有的,不要一直操煩自己所沒有的」,特別是在疫情嚴峻的時候,只要還有工作可做、薪水可領,就要以感恩的心,在大、小事上都忠心、努力去做,相信神必供應。

二、 憑信心過慷慨給予的生活(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很多人或許會問,我自己都缺乏不夠用了,怎麼還能拿出去給人啊?夏牧師說,「躺平主義」的年輕人有著以最低成本為自己而活的的想法,但事實上,每個人無論財富多寡,其實都有助人的能力;聖經也提醒我們:「滋潤人的,必得滋潤。」(箴言十一章25節)能夠給出去祝福人,這是神給信祂的百姓最大的恩典。

財富的數字不等於給出去的能力和意願,不然就不會有「寡婦的兩個小錢」,及「耶穌要少年財主變賣一切跟隨他,少年官就幽幽地走了」。

「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夏牧師指出,聖經中的耶穌30歲出來服事,在三年半的時間裏,遇到的困難不比「躺平世代」的年輕人少,甚至更多;但耶穌沒有單顧自己的需要,而是以眾人的事為念、道成肉身去幫助他們,這就是「躺平世代」最好的榜樣。

盤點自己資源和劣勢 進行補強
八方整合社企創辦人、104人資學院特約顧問朱建平受訪指出,無論是小確幸還是躺平主義,其實某種程度反映了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及生命的樣貌,他從輔導年輕人進行職涯規劃的經驗中,會先同理他們所面臨的難處,對他們追求及時享樂的快活人生,並不會特別苛求;但他也會鼓勵他們,要從「快活的人生」,進階到「美好的人生」,甚至是「利他的人生」。

如何在疫情的世界,可以不「躺平」?朱建平建議年輕人可以藉此機會做「職涯盤點」。也就是說,當年輕人對現在的工作職場及待遇不滿意時,可以檢視自己「我的專業及人際能力,足以讓雇主願意付更多的薪水請我嗎?」「我現在從事的工作,讓我樂在其中,且有成就感嗎?」以及「若是想要達到我想要的生活,哪些方面我還需要精進呢?」

朱建平強調,人生的成就、財富名利,以及物質環境,都不會是唯一的衡量指標。重要的是,當眼前的環境看來是艱困重重的時候,我們要追求的,是那看得見的(指財富名利),還是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指耶穌)。就像提摩太前書六章8節「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這不是要我們安於現狀、不思上進和突破,而是信仰幫助我們很清楚知道且相信,人的價值不是建立在物質及財富之上,而是活出腓立比書四章12節「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的富足。這樣的人生,就不會因為外來的風浪,而被擊倒、躺平。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