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各級學校本週六(七月3日)起放暑假。家扶基金會今天(六月30日)召開記者會,公布「疫情下的兒少照顧現況」調查。結果發現,43.7%的家長在三級警戒期間,每天與孩子相處時間增加9小時以上,51.44%已經出現負面情緒、53.5%親子衝突變多。
面對今年暑假因為防疫,必須「宅」在家的長假,33.8%的家長「不知如何安排孩子在家的活動」,20.4%擔憂「分工照顧子女的人手不足」,需要關顧。
居家照顧孩子責任85%是媽媽擔
家扶基金會社會工作處處長周大堯分享,三級警戒持續延長,親子長期間宅在家的時間跨越到暑假,家長的情緒、經濟及工作等壓力若無法有效抒解,其實對於國小中、低年級及幼稚園學齡階段的孩子來說,就潛藏兒虐危機。而青春期的孩子與家長,則容易因為關係緊張,而衍生較多的衝突,這從衛生福利部2020年的兒虐通報,比前一年(2019)增加12%可以看出。而疫情嚴峻的台北市,六月份的兒少通報量(兒虐、家暴)較去年同期則增加3%,皆有跡可循。
周大堯進一步指出,學校占兒少保護通40%,接下來的暑假時間,必須倚靠厝邊頭尾關懷鄰居的家長及孩子,對有受虐之虞的高風險家庭及時關懷及通報,才能讓潛藏的兒虐黑數降到最低。
不到1%的家長尋求外在資源紓解照顧壓力
而在這次的「疫情下的兒少照顧現況」調查發現,在三級警戒期間主要承擔兒女居家陪讀及照顧是媽媽,在過去一個半月停課不停學的期間,媽媽與孩子相處平均增加的時間是爸爸的1.24倍,而媽媽出現負面情緒的比例,也高出爸爸11.3%。而在出現負面情緒時的處理,67.8%會選擇自我消化或隱忍,19.5%會向家人求助,只有0.9%會尋求外在(生命線、張老師)的資源來紓解。
受邀參與記者會的中崙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王雅涵表示,處理負面情緒的關鍵就是「自我覺察並且去面對及處理」,選擇壓抑和隱忍,其實會讓問題更加嚴重,特別是在三級防疫期間,面臨孩子教養、收入的減少以及與配偶的分工,家長必須先把自己照管好,才能把孩子照顧好。
在FIGHT.K教會聚會的王雅涵鼓勵家長,在暑假期間,可以邀集有同年齡孩子的家長,5-6個人組成一個線上的支持團體。基督徒可以跟福音朋友揪在同一個群組,建議可以邀請教會裏的傳道人、輔導或是學有專精的職場信徒(心理諮商師、親職專家)固定來帶領主題性的活動,像是她最近就應邀帶領一個全職媽媽的線上支持團體,鼓勵這段時間肩負孩子居家照顧壓力的媽媽「畫」說心情,就有一個媽媽隨筆畫出「火冒三丈」的心情塗鴉,情緒就得著宣洩。
談到給這個親子要長時間宅在家的漫長暑假的建議?王雅涵建議家長,需要先彼此溝通並做好分工,夫妻也可以一同或各自參加支持團體,處理負面情緒並尋找發洩管道。建議父母都可以家長保留每天花15到30分鐘讓自己空下來的獨處時間,親子也要一起共同安排做家事、桌遊、運動等假期行程表,幫助孩子在宅在家的長假,仍能建立固定生活作息,拉近親子關係。父母也可以鼓勵孩子跟教會的同伴,建立網路上的社群,彼此交流、打氣、代禱。
線上夏令營及支持團體一網打盡
「疫情看似帶來最壞的時代,但也是最好的傳福音契機!」王雅涵指出,像是她最近透過線上支持團體的方式與東南亞等地的教會媽媽們互動,由於疫情的關係,國內外很多夏令營都轉成線上,若在開放外教會孩子報名的前提下,孩子們可以跨城市甚至是跨國參加線上的營會。而辦活動的教會也可以接觸到過去接觸不到的家長和孩子,善用科技撒網(指網路)傳福音的教會,將能帶來得人如得魚的收獲。
那麼父母要怎麼在暑假期間跟孩子正向的互動呢?王雅涵建議,可以藉由親子一同談心及遊玩,關心孩子對疫情的認識和情緒的照顧;善用網路上的資源,跟孩子一同參加親子DIY的活動;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放下手機和手上的工作,專心且享受在其中。若是基督徒的父母,假期期間也要持續連繫跟教會以及各自交友圈的互動,主裏連結。
立委王婉諭則分享,她的三個孩子在學校停課不停學超過1個月後,因為不能跟同學見面,已經出現一些情緒反應,所以她就讓孩子跟同學可以透過線上交換日記來互動、分享。她也會在晚上工作告一段落後,跟同群組的家長們分享育兒心得。孩子和父母一樣,都需要有在一起互動以及各自安靜獨處的時間。
家扶也提出暑假期間「不、閉、打、小、孩」,快樂親子五步驟:
「不」要生氣,深呼吸10下
「閉」上眼睛,靜心10分鐘
「打」給家扶,專線0800-078585(你請幫我幫我)
「小」孩抱抱,擁抱孩子10秒鐘
「孩」要大笑,與孩子一起大笑10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