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0 基督教論壇報 / 藝文影視

疫情加速順天美術館典藏線上展 許鴻源長老畢生收藏是一頁台灣藝術發展史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謝宜汝 追蹤
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轉為線上展出。(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是什麼樣的人,畢生蒐集台灣藝術發展史上橫跨一個世紀的重要作品,並在海外設立美術館典藏和推廣;又是什麼樣的愛,能使子承父志,甚至願意完成父親的心願,將典藏的670件藝術珍品全數捐贈給台灣?

【記者謝宜汝台南採訪報導】國立臺灣美術館於今年三月展開「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內容為順天美術館創辦人許鴻源長老畢生的重要收藏,為台灣藝術發展史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然而開展後即爆發新一波的新冠疫情,但這也加速了「台灣美術拼圖──順天收藏」中英文專屬網站及時上線;網站中包括順天美術館收藏的作品、文獻、收藏紀年等資料,開放民眾上網檢索瀏覽,並設有順天藝術品收藏、捐贈過程的紀錄片、人物專訪等內容,以及深度探討順天典藏的作品與台灣藝術發展研究的專文等,其中更有長達345頁的圖文、影像呈現收藏家實踐夢想的歷程,相當感人!

國立臺灣美術館於今年三月展開「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父有信有愛 子以行動帶出盼望
擔任「海外存珍」策展人的,是長期致力於研究台灣美術史的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蕭瓊瑞。身為基督徒的蕭瓊瑞教授表示,許鴻源長老收藏這些台灣藝術品的出發點,非為了投資而買畫作,而是以為台灣保存藝術品的心,進行系統性的收藏;同時也用一己之力幫助藝術家,買畫時從來不跟藝術家殺價。

蕭教授表示,許鴻源長老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是他的收藏充滿了對社會、對人文的愛與關懷。他收藏藝術家的畫作,並不受限於當下的社會氛圍,與藝術家的信仰影響,他是全面性的收藏,不分統獨、不分族群、不分本省人、外省人,不分宗教,在他的典藏行動中,顯明了基督的愛與關懷,是全面性沒有分別的,透過藝術跨越隔閡進入永恆。

「海外存珍」策展人蕭瓊瑞教授。(圖/受訪者提供)

「許鴻源長老與他的孩子對台灣的愛,是基督信仰的展現。」蕭瓊瑞教授表示,早在多年前許鴻源便告訴自己的孩子:「這些藝術品只是暫時保管,等台灣更好時,再讓作品回到台灣。」而其子許照信認為,要傳承父志將這批畫作送回台灣,「不用等台灣更好,而是先讓藝術品回到台灣,讓台灣更好,被世界看見!」

最初許長老收藏畫作的契機,是從基督徒畫家廖繼春老師的提議開始。由於許鴻源與廖繼春老師同屬台北基督和平教會,廖繼春鼓勵許鴻源若有能力,可幫助經濟困難的畫家。他聽了之後,立刻投入收藏。

蕭瓊瑞教授表示,在1950年代時期,戰後經濟尚未開展,更沒有藝術發展環境。若在這些歲月裡沒有人系統性地收藏,很可能許多台灣的重要作品就此遺失。

石川欽一郎<風景>(木曾之山村)。(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基督徒畫家廖繼春〈公園一隅〉
蕭瓊瑞教授表示,欣賞這些畫作,可以從日治時代成名的台灣油畫家廖繼春(1902~1976)開始。他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對基督信仰的接觸,主要來自夫人林瓊仙女士的影響。

廖繼春個性木訥寡言,但作品風格活潑、色彩豐美。廖繼春的色彩美感受母親很大的影響,由於母親擅長刺繡,刺繡時會使用到豐富的色彩搭配;從小他就將這些顏色記在心裡,成為創作中重要的元素。

比如說在欣賞廖繼春的〈公園一隅〉時,可以看見他使用了許多的色彩,如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等,這些色彩他能夠運用得明麗而不俗豔,表現出自由的造型。從畫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創作過程,不是慢慢地描繪,而是帶著節奏的筆觸。

〈公園一隅〉除了感受到春天的色彩之外,還可以從天空到水面上的粉紅色,感覺到活潑的生命力。蕭教授在研究廖繼春的作品時曾表示,廖繼春的生命歷程中,雖曾遭遇228的傷痛,然而他因為信仰的緣故,以包容代替怨恨、以關懷代替報復,所以他的畫作中,散發出多彩又和諧的美麗,有著來自信仰的寬容與平安。

廖繼春——〈公園一隅〉。(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李洸洋長老、李仁豪牧師作品介紹
線上展覽中還可以看到李洸洋(1924-1996)的畫作。蕭瓊瑞教授表示,他也是重要的基督徒藝術家。展覽中的〈基隆港〉在創作上採「逆光畫」;太陽將在對面遠方的山頭落下,所以光線從遠方露出,基隆港的水面映照粼粼波光,接著會看見港口的地型特色;近景看起來黑漆漆的,但是顏色很有變化,有許多美麗的細節在其中。

李洸洋〈基隆港〉(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李洸洋是李水車傳教師的次男,整個家族看重藝文,所以後代子女在音樂、藝術上都有很好的造詣。由於李洸洋先生在高雄開設學友美術社,是當時高雄重要的藝文中心,有許多藝術家進出,因此子女也深受藝術薰陶。

此次展出的作品〈鹿港隘門〉,是李洸洋之子李仁豪的作品。由於李仁豪是一位對教會建築有研究的牧師,所以從〈鹿港隘門〉畫作中,可以看見他對人文歷史背景的關懷。隘門是漢人防守強盜的地方,卻又包含著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期待,是很有建築關懷與歷史意識的藝術作品。
林玉山〈大峽谷〉

李仁豪牧師〈鹿港隘門〉。(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蕭瓊瑞教授表示,另一位台灣重要的基督徒藝術家是林玉山(1907-2004)。他的畫體現台灣的性格與感情,充滿對台灣本土文化的深切關懷。這次展出的作品〈大峽谷〉,他用墨彩,如黃色、青綠、黃赫色和赭色,畫出青綠山水。雖然〈大峽谷〉畫的是美國的大峽谷,但其實他很可能心懷故鄉阿里山的塔山景致,因此畫出了雲煙繚繞,有如阿里山一般的大峽谷。

林玉山——〈大峽谷〉。(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鄭榮得〈風箏〉
蕭瓊瑞教授表示,這次展出的作品當中,特別引發他關注的是作為展覽結束代表作的〈風箏〉。畫家是生於1986年美國的第二代台僑鄭榮得,他也是成長於基督信仰家庭。

〈風箏〉是壓克力彩畫,畫中的小男孩拿著一個透明的風箏,站在空曠的地面上;逆光的效果,讓男孩的影子拉長地投射在前方的路面上,背景是烏雲與白雲相間的詭異天空,小男孩則有著一份迷惘的神情??。蕭瓊瑞教授表示,〈風箏〉描繪的正是一個對自我認同產生質疑的小男生,是鄭榮得的自我描繪,也是對整體台灣命運的映現。在遽變的時局中,台灣的未來將何去何從?彷彿像那放風箏的小男孩,正在詢問:「風吹!風吹!你要往那裡吹?」

鄭榮得——〈風箏〉。(圖/蕭瓊瑞教授提供)

蕭瓊瑞教授表示,當我們在線上欣賞這批橫跨一世紀的台灣藝術作品時,不妨可以從作者的時代背景來了解,如此便能在欣賞畫作的過程裡,有更多的共鳴與時代省思。

李柏毅<耶穌在那裡>。(蕭瓊瑞教授提供)

Data
台灣美術拼圖──順天收藏
https://ntmofa-sunten.ntmofa.gov.tw/home/zh-tw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