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編譯林辰欣/報導】以色列文物管理局(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IAA)於七月12日宣布,靠近以色列南部的 Khirbat er-Ra’i 考古地點,出土一塊可追溯至3,100年前的文物,上面寫有聖經中的「信心偉人」(希伯來書十一章32節)基甸的另一個名字──「耶路巴力」(Jerubbaal)(參士師記六章32節、七章1節)。
研究人員強調:雖然目前無法證實文字所指的,是否就是聖經中提及的那位士師,不過這項發現為證明聖經文本與史實之間的關聯,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文字研判是水罐主人自行寫上
主前十一至十二世紀出土的文字極為罕見,該文物透過陶器分類和放射性碳定年法來鑑年。水罐上的墨水字「耶路巴力」,是首次在聖經文本外被發現,據信是水罐主人自行寫上的。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賈芬柯教授(Yosef Garfinkel)以及考古學家加諾(Saar Ganor)共同進行這項考古挖掘,並由澳洲雪梨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的凱爾・基梅爾(Kyle Keimer)、吉爾・戴維斯(Gil Davies)兩位教授合作指導。
他們解釋:「聖經提及基甸拆毀偶像巴力的壇、砍下壇旁木偶,之後他擊潰米甸人。根據聖經記載,基甸招集300名勇士在夜間襲擊米甸人,地點靠近哈律泉。」
聖經載明耶路巴力就是基甸
士師記七章1節:「耶路巴力就是基甸,他和一切跟隨的人早晨起來,在哈律泉旁安營。米甸營在他們北邊的平原,靠近摩利岡。」
自2015年起,Khirbat er-Ra‘i就被挖掘,賈芬柯表示,該遺址在 19 世紀英國考古學家進行的調查中,已經為人所知。這次團隊決定翻新該遺址的挖掘工作,因為他們在遺址表面發現的陶器,與另一考古遺址海貝凱雅法(Khirbet Qeiyafa)出土的文物非常相似。海貝凱雅法是大衛王時期一座古老的防禦城市,時間點大約在主前十世紀。
考古學家說:「我們本以為會找到另一座防禦城市,但我們只發現了六間可以追溯到那個時期的房間,所以在當時可能只是一個小村落。」不過後來又發現:該遺址的歷史可以再往前追溯一、兩世紀之久,也就是士師時期。
Khirbat er-Ra’i靠近另一座重要的考古遺址——聖經常提到的拉吉(Lachish),非利士人的加特城(Gath)也在附近。
遺址可能是迦南難民據點
根據考古發現, Khirbat er-Ra’i 是迦南人的據點,但包括建築和陶器,都受到非利士人很大的影響。賈芬柯教授說:「我認為該地居民大多是迦南難民,活在非利士人的管轄之下。」
喬治華盛頓大學銘文專家克里斯多福・羅斯頓(Christopher Rolston)破解了陶器上五個字母:yod, resh, bet, ayin, lamed。雖然字母發音聽起來像是希伯來語,不過字母並非希伯來文,而是早於希伯來文的語言;希伯來文是幾世紀後,才從中發展出來。
賈芬柯教授發現:「該字母是迦南人發明,且受到埃及人影響,時間點在主前1800年。該文字從埃及聖書體延伸而來,人民日後在後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繼續沿用。希伯來文和腓尼基文要到主前十世紀中才出現。」
賈芬柯教授和考古學家加諾說:「從地理位置來看,文物上的名字也有可能是指另一位耶路巴力,而非基甸,但也不能排除該水罐屬於士師基甸的可能。無論哪一種情形,都證明耶路巴力在士師時期是廣泛使用的名字。」
聖經只有士師時期出現此名
他們補充:「據我們所知,各界對於聖經是否反映史實、是否忠於士師時期、大衛王時代的歷史紀錄,有許多爭論。」聖經中耶路巴力這個名字,只在士師時期出現過;但如今在考古學界也出現了,並且時間點符合聖經記載。
「同樣的,伊施波設這名字,在聖經中只在大衛王治理時期提到過,而考古地點海貝凱雅法出土文物中,也出現了這個名字,時間點與聖經記載相同。」
兩人做出結論:「聖經和考古文物出現同樣的名字,顯示這些故事和回憶經過保存、流傳給世世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