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雪瀅採訪報導】想到萬華,你會聯想到什麼?老舊的社區、複雜的環境,「三流」(流鶯、流氓、流浪漢)的聚集地⋯⋯?這些都是不少人對此地的印象。領受使命、為貼近風化場所婦女所成立的「珍珠家園婦女中心」,已在萬華深耕了13年。成立以來,讓隱身「紅燈區」的婦女有機會接觸福音更重要的是,同工們帶領這群婦女看見自己如「珍珠」般的生命,重新尋回生命存在的寶貴價值!
除了茶室工作者外,遊民、低收入戶、獨居老人⋯⋯等,都是萬華在地普遍的弱勢群體。從新加坡來台的內地會宣教士趙歆怡,本身就對服事邊緣族群充滿負擔。一次來台短宣,機緣下認識了荷蘭籍宣教士林迪真,就此加入了她在2008年創立的珍珠家園,開啟個人在台灣12年的服事路程。
而創辦人林迪真,則其實在未設立中心之前,便於2005年開始此地的探訪。
陪伴被城市遺忘的孤單靈魂
走在黑暗無光的世界裡,你會發現到處都是孤獨的靈魂。「萬華這裡充滿孤單的人」,趙歆怡這樣說。珍珠家園就坐落在龍山寺旁的西昌街上。平日主要接觸的族群就是遊走萬華街頭、生活在社會邊緣的茶室工作者,她們長期受社會異樣眼光看待,成為被城市遺棄的弱勢底層。
你也許好奇:珍珠帶有什麼意思?趙歆怡解釋,珍珠是人們要潛入水中才能尋得的珍寶,在水深之處,那裡漆黑一片。珍珠,同時象徵生活在城市黑暗角落的婦女;然而每位女性都是上帝看為寶貝,是被耶穌深深愛著的重價珍珠。
趙歆怡說道,這群被稱為「茶室小姐」的女性,平均年齡介於50到70歲之間。她們當中有些人為了賺錢養家、有些人因為要償還債務,還有些人則因埋藏在心裡,種種悲傷與痛苦的原因,而踏入這個行業。
她並有感而發地說,這群婦女生長於一個重男輕女的年代,由於傳統的封建思想,造成她們悲慘的命運。她們不被家庭看重、不曾受教育,自幼有個根深柢固的想法,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對自我生命的形象與價值觀,充滿負面與否定。
探索新技能 摸出改變生命的道路
珍珠家園的團隊和志工們,會固定走進街頭巷弄探訪及佈道、一對一關懷這群茶室婦女,也為她們送上物資,讓她們深刻感受到有人在關心自己。中心也開放場地讓人前來,像是每週團契大家享用午餐、一起唱詩歌敬拜神,分享聖經信息。
不僅如此,中心還提供婦女學習新技能的手工藝班,像是製作串珠鑰匙圈、杯墊、手縫吊飾和布娃娃等純手工創作,都是他們長期以來投入的事工。手工班除了有退休的茶室婦女,還吸引社區的獨居老人、萬華的弱勢婦女前來。
你也許很難想像,拿起顏料塗色、簡單的勞作拼貼、拿起布料穿針引線,對婦女而言,都是非常困難的事。「這對她們來說太陌生了」,趙歆怡解釋。婦女們經常會說:「我好笨、我什麼都不會⋯⋯。」不過在同工鼓勵下,她們還是願意跨出一步,接納及嘗試新事物。也就此摸索出新技能,甚至發展成日後賺錢及新謀生技巧。
趙歆怡強調,也許因為世俗觀念影響,這群在風化場所工作的女性,將人的價值定義在金錢上。如果沒有專長,一生就只能從單一途徑混口飯吃。不過透過學習一技之長、探索新出路,她們從原本的自我否定,到後來自我認同,並肯定地說:「原來我也可以做出這樣美的東西!」婦女重新看自己如寶貝,就如同每個人在上帝眼中,也都有著非凡的價值一般,是無價可貴的珍珠。
行出耶穌腳蹤 燃亮漆黑社區
趙歆怡表示,此波疫情前,每週的聚會固定約有40人;如今因疫情中心無法對外開放,她們還是會用電話及LINE關懷。但她強調,自始至終陪伴婦女的,其實是她們與上帝建立的那份愛的關係。
「讓她們改變的,從來不是基督徒或宣教士,而是耶穌。」同工是被耶穌使用的器皿,基督對困乏者靈魂的關愛與憐憫,透過眾人的服事,流入並翻轉婦女的生命。
她引述聖經耶穌親近罪人的故事為例,當耶穌被人質疑,為何靠近社會中最卑微的人?耶穌立即回應,祂從來不是為義人而來,而是要拯救世上軟弱的罪人脫離黑暗權勢,讓人得以經歷生命的蛻變重生。作為跟隨耶穌腳蹤的門徒,她祈願台灣有更多教會和基督徒,願意行在黑暗死蔭之地、走進人群中間,燃起福音的亮光。
趙歆怡說,弱勢者特別容易被社會遺忘,成為沒有被記錄在歷史裡的一群人。然而,當人的生命在認識耶穌後,就如失喪迷路的羊被主尋回,已不再是遭人遺忘的孤獨靈魂。珍珠家園的服事團隊,數十年來在萬華區對婦女們展開的陪伴牧養;宛若暗夜裡的火光、無際夜空的點點繁星,為這地注入了基督的大愛,燃亮了漆黑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