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龐君華會督,衛理門徒培育中心提供,經文採用和合修訂版
士 6:1-10 先知警告以色列人
【經文】
6:1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就把他們交在米甸手裏七年。
6:2 米甸的手戰勝以色列;以色列人躲避米甸人,就在山中挖洞穴,挖洞建營寨。
6:3 每當以色列人撒種之後,米甸、亞瑪力和東邊的人都上來攻打他們,
6:4 對着他們安營,毀壞那地的農作物,直到迦薩,沒有給以色列留下食物,牛、羊、驢也沒有留下。
6:5 因為那些人帶着他們的牲畜和帳棚上來,像蝗蟲那樣多;人和駱駝無數,都進入境內,毀壞全地。
6:6 以色列因米甸的緣故極其窮乏,以色列人就呼求耶和華。
6:7 以色列人因米甸的緣故呼求耶和華的時候,
6:8 耶和華就差遣先知到以色列人那裏,對他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說:『我曾領你們從埃及上來,從為奴之家出來,
6:9 救你們脫離埃及人的手,脫離一切欺壓你們之人的手。我從你們面前趕出他們,把他們的地賜給你們。
6:10 我對你們說,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你們住在亞摩利人的地,不可敬畏他們的神明,但你們卻不聽從我的話。』」
【默想】
約書亞臨終前叮嚀他們的事,他們顯然遺忘了,漸漸地遺忘引領他們離開埃及,從埃及人手中救贖他們的上帝,「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於是他們的生活竟失去了祝福與寧靜。於是他們就呼求上帝,上帝就打發先知來告知他們之所以不被祝福的原因後,通常上帝就會差派士師來拯救他們,接著他們就獲救,在過了一段太平的日子,百姓又開始遺忘引領他們出埃及的上帝….,士師記的內容就是這樣不斷的循環著,遺忘→受苦→呼求→拯救→遺忘……,你可曾發現這樣的循環也在你的身上?也發生在我們信仰的群體身上?你認為我們應該如何才能中斷這樣的循環呢?怎樣才能不再遺忘救贖我們的上帝呢?
詩 51:1-12 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
【默想】
(請閱讀詩篇經文後,安靜默想,有那句話或那一個詞你特別有感觸,就以此領悟作為祈禱)
太 16:5-12 餅所代表的記號
【經文】
16:5 ( 可 8.14-21 )門徒渡到對岸,忘了帶餅。
16:6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
16:7 門徒彼此議論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帶餅吧。」
16:8 耶穌知道了,就說:「你們這小信的人,為甚麼因為沒有餅就彼此議論呢?
16:9 你們還不明白嗎?不記得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你們收拾了多少籃子的碎屑嗎?
16:10 也不記得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你們又收拾了多少筐子的碎屑嗎?
16:11 我對你們說『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這話不是指着餅說的,你們怎麼不明白呢?」
16:12 門徒這才明白他所說的不是要他們防備餅的酵( [ 16.12] 「防備餅的酵」:有古卷是「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而是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
【默想】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才在試探耶穌不久,耶穌就趁著門徒渡湖忘了帶餅一事,提醒他們要謹慎,要防備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的「酵」。門徒無法立即明白耶穌的意思,其實一般家庭要做餅,都要先和麵粉作麵糰,在放一點點酵在麵糰裏放置一陣子,麵糰就會發起來,才能繼續作成餅或麵包。所以放一點點酵在麵糰裏,不用特別去管它,它就會使麵糰發生變化。在信仰上也是如此,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表面上有一定的敬虔,但離真正的信仰或耶穌的教訓有所差別,宗教信仰不是成為改變我們內心,從上帝的角度關心周遭的世界,宗教信仰反而成為他們自義獲得權力的工具。這樣可以說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只要以一點「假冒為善」的酵,放在心裏,隨著時間它就會發起來,使整糰麵的性質改變。請想想你可曾容許哪些信仰上或敬虔上的「膺品」存留在心裏?(你的心靈會提醒你,但你總是消滅聖靈的感動。),小心不去理它的話,終久會使你的信仰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