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一中(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楔子/
關於主耶穌的身份,近年來有些解經強調,藉由與摩西出生故事和頒布律法的比較,詮釋他的身份就是「新摩西」,是新律法的頒布者;他們認為主的教導,重視群體信心的重要性,當然也就貶抑個人信仰的重要性。
本系列專文,將強調主耶穌的身份和教導,在身份上,主就是那位高天至上的大祭司;此外,主也強調他不做「斷事的官」,至於「斷事的官」這傳統,就是由摩西而來。
個人的信心重不重要?當然重要,特別是主為我們樹立的榜樣和見證,他與父神親密,也時常與有需要的人同在,展現出主的智慧和他謙卑的愛。
經文:馬太福音五至七章
許多基督徒對於「登山寶訓」的教導應不陌生,然而近幾年「登山寶訓」多了一種新的詮釋,強調從整卷馬太福音來看,耶穌出生的故事與摩西相似,耶穌的登山寶訓又與摩西頒布律法的情境類似,因此得出耶穌是「新摩西」,是救世主與律法的頒布者,登山寶訓好比西乃山上的律法,是立在神與百姓所立的盟約之上,希望能拉近猶太族群與基督信仰之間的距離。
群體信仰不貶抑個人信仰
這類解釋通常會強調遵守盟約、重視身份,重視權利與義務等主張。就身份記號而言,舊約猶太人的身份記號就是「割禮」,新約基督徒的身份記號就是「洗禮」。
很特別的是,他們特意挑出路德對這段經文的解釋,認為他將山上寶訓的要求降低「矮化」,將其「侷限」於教會生活,並且強調個人的信心。這類觀點之所以會批判個人的信心,是因為他們強調群體信仰的重要性,因此解經重心就強調盟約,重視身份和遵守權利與義務。這個解釋確實是個很吸引人的解釋,但果真如此嗎?猶太人的信仰,的確很重視身份記號,這種身份記號可以追溯到先祖們的虔誠信仰,然而這種態度會產生雙面刃,好的一面是如同希伯來書所教導的,我們必須承接信心先祖們如雲彩一般的見證,榮神益人。
但在壞的一面,只怕會產生錯覺或不必要的種族優越感,有些猶太人產生錯覺,以為可以依靠先祖的護庇就一定得著救贖,但主直接警告:「不要自己心裡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
主拒絕成為另一位摩西
另一方面,舊約摩西的敘事不只有出生和頒佈律法的敘事而已,摩西甚至帶領他的同胞,抵抗法老王而得到自由。相較而言,如果說耶穌的出身記載以及登山寶訓,是符合摩西形象的敘事,那麼耶穌的其他敘事,是否也符合摩西形象,就是一件要緊的事。
同樣在馬太福音當中,僅僅只有一次逾越節的記載,但這次記載的卻是一個特別的逾越節。人們那時突然覺得逾越節不再只是個紀念性的節日而已,對於門徒和許多跟隨者而言,他們期望那位能行神蹟的主耶穌,能夠如摩西一般帶領天使天軍,領他們脫離羅馬帝國的統治,再次獲取自由。然而當門徒中有人帶刀抵抗之時,主卻說:「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現在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嗎?」(馬太福音廿六章52節)
主的回答,顯示出作為上帝兒子的耶穌,拒絕成為另一位摩西,他沒有如摩西一般行使神蹟,也沒有如摩西一般讓天使來幫助他。主耶穌的表現的確讓門徒和跟隨者震驚,特別是當主騎驢駒進入耶路撒冷之際,合城都驚動了,情勢似乎對他們有利。雖然當時四周有許多仇敵,雖然有內奸出賣,使他們開始憂愁,但是那些門徒見識過主能夠平靜風和海,見識過主能夠醫病趕鬼,他們相信耶穌一定有辦法勝過那些仇敵,於是門徒中還是有人敢於拔刀抵抗,但主所做的讓他們無法理解,至終只好四處逃散。
只是在門徒四散之前,其實主已在逾越節的晚餐當中,就宣告了他的身份。他首先宣告逾越節的新意義,特別是聖餐的設立,藉著逾越節的餅和酒,向他的門徒宣告自己的使命。主耶穌的答案確實改變了逾越節的意義,但是這個逾越節的發展與摩西的故事完全不同,最終竟然是主的被捕和遇難。但也因此,這時逾越節的餅和酒,以及逾越節預備的羔羊,就指向耶穌的犧牲與救贖世人的罪。
主的身份就是大祭司
其實除了逾越節晚餐的記載之外,還有其他經文顯示出主耶穌的身份是上帝「至高的大祭司」。就在主被釘十字架之時:「耶穌又大聲喊叫,氣就斷了。忽然,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
「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在希伯來書記載之中,可不是一件小事,這裂開的幔子就代表了主在十字架上被釘的身體。按照希伯來書的解釋,主的身份就是大祭司,是為著萬民贖罪的大祭司,甚至還不能拿亞倫等次的大祭司來比擬,因為自亞倫以下傳承的大祭司,都是來自人間的大祭司。凡是來自人間的大祭司,在為萬民的罪獻祭之前,都還得先為自己的罪獻祭。但我們的主耶穌,這位至高的大祭司,他自己無罪,所以不用先為自己獻祭,他是為我們的罪一次獻上永遠的贖罪祭。並且基督既然一次被獻,就擔當了多人的罪。
強調耶穌就是「新摩西」的人,他們將登山寶訓視為新的律法,將主耶穌當作新律法的頒布者。但在新約中,若是要強調主耶穌和律法的關係,整卷希伯來書,反而強調主大祭司的身份,以及他為世人所獻的祭。
希伯來書告訴我們,上帝接受主的獻祭之後,我們的主就作了新約的中保,因此聖經承諾我們可以因著耶穌流出的血,得以穿過裂開的幔子,坦然無懼地來到至聖所。聖經強調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洗淨,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或許有人質疑真這麼簡單嗎?其實要有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並不簡單,有些人三心二意,有些人信了又反悔,甚至有些人不冷不熱,這些人就不能來到至聖所神面前了。
人非有信 就不能得神的喜悅
從登山寶訓的解經當中,進而強調耶穌是「新摩西」這種詮釋方式,從希伯來書來檢視,反而才是矮化了耶穌的身份,因為我們的主高於亞倫等次的大祭司,也高於以色列的始祖亞伯拉罕,他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遠的大祭司,怎麼能把他說成是「新摩西」,也就是把他的等次降低了!
基督信仰的重要性,就是耶穌基督以至高大祭司的身份,為我們獻上永遠的贖罪祭並得救贖。與此相應的就是我們的信心,希伯來書應允我們:「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