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31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山,是我的挪亞方舟】插畫家沈恩民走進山裡用畫筆找到救贖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沈恩民走進山裡,找到神也找到自己,以及繪畫的養分。( 圖╱沈恩民提供 )
「我會走進山林,用插畫記錄山林,與我進到都市工作,生命和信仰跟著迷失,想找回自己,有很大的關係」,沈恩民說。

【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從小在教會長大,長輩說甚麼或教會長執要他做甚麼,他就乖乖地做,他也未曾叛逆過。但在進到都市工作,開始追求功成名就之後,沈恩民35歲時便開始迷失叛逆,回頭看牧養他的教會,終會存在著許多缺失,也因而讓他開始對信仰產生動搖。

在追求成就中迷失 重尋自己
隨手塗鴉,是沈恩民的樂趣。由彰化高商到台科大,從手繪插畫到電腦美工設計,畢業後,他順利進到職場。雖然表現優異,但因無法適應商業環境,於是後來成為自由工作者;並順利通過美國、加拿大的圖庫網站審核,開始進入國際網站販售插畫創作。

由於他獨特的畫風,受到各國的青睞。高收入高成就,使他就像是「上癮」一樣,每天盯著螢幕數字,心情的起伏完全被販售成績所操控著。
而當他發現作品不斷被抄襲,後繼者愈來愈多,讓他感到自己似乎無法跟上腳步,甚至無法再畫畫。

山上即便是掉落的枝葉仍舊美麗。

從小住在彰化,鄰近山邊,從讀書到工作,只要不開心或有壓力,就會不自覺地走進山林,晚上躺在草地上看星星,在大自然撫慰沉澱心靈。宇宙的浩瀚,相對於人的渺小,「我的困難」又算甚麼?每次進到山裡,都讓沈恩民得到能量,重新面對現實。

談到登百岳的經驗,他說,第一次是大學畢業後,登山社的同學邀他登玉山。當時他沒有經驗,太高估自己,背負過重的背包、下山過程非常痛苦。雖然那次經驗非常慘烈而痛苦,但他卻非常懷念。工作之餘也會觀察山訊,甚至開始與山友粉絲互動;並進而加入他們的登山團隊。成員也都是有相當的登山經驗,也是上班族。

沈恩民自己登過的百岳不多,但光是南湖大山和雪山,去過好幾次。

沈恩民用紙筆畫雪山。

走進山裡找到繪畫的喜樂
沈恩民個性沈靜,雖不多話,但喜歡聽山友們的分享。他則是把這些經歷用繪畫記錄起來,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以前自認不會說笑話,對事情反應慢,在職場更成為壓力源。但是當他進到山裡,當別人在聊天時,他便開始用紙筆繪畫,這是神所給他,與眾不同的特質;他也上繪畫的過程中,也找到繪畫的喜樂。

有一次參與嘉明湖國家步道修復,是徒手修步道;休息時他也開始畫畫從中也得到心靈的滿足。台東林管處知道他的專長,便邀請他繪製嘉明湖步道明信片,記錄山林之美。

當他的繪畫被看見,千里步道團隊便邀請他以紀錄員的身分,參與踏勘古道,幅員橫跨桃園、新竹、苗栗、台中間。這次繪畫紀錄過程,更讓他看見台灣土地之美。

他也曾用畫筆描繪巡山員守護山林的工作艱辛狀況,及描繪「樟之細路」的變遷沿革與重大事件。

問到他喜歡爬哪一座山?沈恩民說,年輕時,他的目標是登頂,征服一座座山;近幾年因為參與調查工作,跟著不同的人上山,特別是三年前,他和南澳的泰雅族人一起上山,跟著族人學習泰雅文化的與山林共處的生活智慧,得到源源不絕的原民生活智慧。

走到哪裡便用畫筆畫到哪裡。

從登頂到學習部落原住民智慧
他說,沈恩民記得有一天回到舊部落,下午他們背著背籃,邀他一起去樹林散步,走了半個小時,他們看到黃籐,想要取得上面的比較嫩得籐心,因此要先削掉外面三、五公分的刺,由於黃籐和旁邊的樹纏得很緊,五個弟兄汗流浹背地把黃籐拉下來,每個人身上都被刺流血。

當天晚上他們將籐心煮成湯,雖然味道很苦,但卻是用「血汗」換來的,令人格外珍惜。

還有一次,跟著他們上山,從營地去取水,必須走半小時的路,他背了兩桶水四十公升到營地,沿途汗如雨下。之後他用水,都會變得更節省。「珍惜」是在都會不曾有的心情。

他說,現代文明生活物質取得方便,甚至不用出門,上網就買得到。但是當這些東西,是流血流汗、努力才得到,就會令人格外珍惜。

透過紙筆 與山對話也與神禱告
他說,走進山裡,彷彿是與自己對話,而繪畫的過程,彷彿是與紙筆在對話,也像是向神安靜的禱告,重新思考他與大自然,他與神的關係。這幾年也因為登山、繪畫,找回自己生活的步調,不會急也不會慌,神給他適合的位置和角色,就像神創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位置一樣,只要好好發揮自己的角色就好了。

沈恩民還寫下《山教我的事》一書,描繪2014年以來的山行紀錄,並以融合地理、歷史、生態、人文的方式,描繪台灣的山林。更以溫暖的筆調,記錄為台灣山林付出的那群人與那些事。

這本書也是神帶領他走出黑暗摸索的心路歷程。

沈恩民自信地說,進到山裡,讓他找到神給他的位分;山,是他的諾亞方舟,進入山林讓他的心靈得到救贖,重新反省自己的人生,給他再出發的能量。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