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1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台灣氣候變遷評析報告】增溫速率高於全球 台灣2060年恐沒有冬季 大旱及強降雨接連來成常態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梁敬彥 追蹤
氣候變遷加劇,未來乾旱及洪澇接連而至恐成常態。圖為嘉義中埔地區八月份因短時間強降雨,導致土石崩落,努力搶通的景況。(嘉義縣政府提供)
若不從現在起節制溫室氣體的碳排放量及落實生態永續行動,最壞的情況是2060年時就完全沒有冬天!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氣候變遷加劇,全球旱澇災害頻傳,2021年的台灣也出現上半年大旱、下半年各地強降雨成災的極端氣候現象。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協同氣象局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等單位,八月10日共同發布「台灣氣候變遷評析報告」,公開提出警訊。台灣過去110年的年均溫上升攝氏1.6度,高於全球平均的1.07度。

推估21世紀末時,每年夏季會從現在的130天增長到155-210天,冬天則會從70天減少到0-50天。若不從現在起節制溫室氣體的碳排放量,及落實生態永續行動,最壞的情況是「2060年時就完全沒有冬天!」

台灣氣候變遷評析報告提出2060年時冬天恐消失預警(圖表為中央氣象局提供)

台灣升溫高於全球 降雨極端化已發生

「台灣氣候變遷評析報告」報告的主責者、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今天(八月11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提醒,很多民眾看到「2060年時就完全沒有冬天」,可能會因為缺乏病識感,覺得時間還久,甚至還會用「反正我不一定活得到那時候」的戲謔態度去看待。但他提醒「氣候變遷帶來的災害,已經是現在進行式」。

這份台灣氣候變遷評析報告呈現的現況就是「台灣大氣環境升溫的速率比全球快,再不採取減碳作為,最快39年後,冬天就消失」。「降雨極端化,像2021年的乾旱暴雨輪流來,頻率會增加,而且成常態。」

台灣高溫日數變化

近年來台灣(包括馬祖)各地都曾出現短時強降雨成災,或是像盧碧這樣路徑怪異的颱風,「說來就來」的頻率增加。民眾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危機意識,因為21世紀的此時,每個人都有成「氣候災民」的機會。

冬天還能穿短袖就是警訊

許教授說,冬天的消失、連日不降雨乾旱的發生,以及1個小時降下超過200MM雨量的次數增加,其實都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一直無法有效減量有關。台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全球第三名,所以人們對於極端天氣更有感。舉例來說,過去幾年大家應該都有明顯的感受到,需要穿著厚重的冬衣的時間愈來愈短,甚至到了11、12月都還能夠穿短袖出門。

「台灣氣候變遷評析報告」也提出,過去110年臺灣平地的年平均氣溫上升約攝氏1.6℃,且近30年增溫有加速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臺灣的季節長度變化明顯改變,夏季的平均長度增加約120~150天,但冬季卻縮短至僅20~40天。

近期地球氣候系統與其各面向的變遷程度,是過去數世紀至數千年來前所未有的;人為氣候變遷已經影響世界各地許多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依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預估,無論哪種排放情境,全球地表將持續增溫至少到本世紀中。

台灣近年來高溫達36℃以上的時程已提前到五月出現,像今年五月的均溫就達到攝氏27.8度,創74年來新高。而過去110年的年最大連續不降雨(降雨量1mm以下)的日數,增加了5.3日。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110年的年平均總降雨量的趨勢變化不大,但1990-2020年的年最大1日暴雨的強度和發生次數都增加,這正是全球暖化帶給台灣及全球乾愈乾、濕愈濕的極端氣候現象。

台灣強降雨趨勢圖

若是民眾還沒有病識感,從生活中落實節能省碳減少碳排放量,最壞的情況是,到21世紀末時,瞬間暴雨的強度(指時雨量及日雨量)會增強41.3%,侵台的颱風的平均數會減少55%,但強度會增加50%。也就是說,若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再來一次,總雨量會增加近倍,帶來更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從專業的角度許晃雄教授提出建言說,若台灣繼續一切如常維持現在的人均高碳排放,台灣2060年就非常可能沒有冬天,但若是全民有自覺並採取行動,嚴格控制溫室氣體的製造及排放,極端氣候對台灣未來的衝擊何影響就會減緩許多。

孫志鴻:百萬基督徒要成環保雄兵

曾任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召集人的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孫志鴻受訪時指出,因為人們追求經濟及科技發展,卻沒有善盡環境的好管家,累積超過百年的生態破壞,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量日增。所以現在發生的一切氣候異象,都是必然發生的趨勢和結果。事實上,神早已透過聖經的《啟示錄》等書卷,啟示教會和信祂的百姓。

孫教授說2020年延續到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世界的經濟,台灣五月份的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後,對台灣社會造成的衝擊,也讓教會非常有感且受到影響,他要提醒大家,極端氣候的衝擊和威脅絕不亞於疫情,影響的層面和時間會比新冠肺炎更廣更長,勿不可等閒視之。

從專業的角度來分析、推估,如果無法在未來幾十年內大幅減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暖化幅度在21世紀內將超過1.5℃或2.0℃。全球暖化將直接造成氣候系統的改變,包括極端高溫、豪雨、乾旱發生頻率與強度的增加、強烈熱帶氣旋比例增加等。孫教授提醒教會和基督徒:「此刻我們有忠於上帝給的做好管家的託付,開始帶頭做生態永續的行動、影響社區、城市和國家了嗎?」

孫志鴻說,台灣至少有100多萬民百姓是信耶穌的,雖然是人口比例的少數,但若是有更多的基督徒願意從自己所在的社區以及職場,「從我做起」回應神在創世記一章28節創造之時就給我們「治理」的使命,集結百萬基督徒雄兵,就能對國家產生影響力,帶動生態永續的轉化。

當極端氣候已成常態,基督徒要起來行動發揮影響力(台南市政府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