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基隆連線報導】我們的講道像是放鞭炮,讓人不知道在說甚麼?還是射獵槍,有清晰的焦點?
基隆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四十週年慶,特別舉辦「釋經講道研習會」。美國聖言資源中心創辦人、 聖言講道學院院長賴若瀚牧師,於八月30日上午分享時表示,講台是教會最前線爭戰的地方,是神聖的託付!好的講台可以幫助或吸引人進到教會來,反之,教會的講台變成「拒人於千里之外」,有時候沉悶、不接地氣,無法滿足會眾實際的需要;甚至有時候,不是在講道,而是在分享個人的心得和看法, 或者不知道重點要放在哪裡?
累積多年講道、釋經和經驗的賴牧師,在本次講座中分享面對後真理時代的挑戰。很多人認為「我的感覺、我的意見就是真理」,這種思考正影響教會的敬拜、查經和講道。站在講台上的傳道人,需要更多禱告神,尋求聖靈帶領,按著聖經的正意解釋真理的道,讓會眾即便生活在充滿腐朽的世界,仍能有「腳前的燈、路上的光」為指引。
後真理時代 衝擊崇拜講道查經
「真理是什麼?」彼拉多曾問耶穌,對有權勢有財富的人,自認為就是真理。但耶穌說:「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界,為了給真理作見證。」(參約翰福音十八章37、38節)賴牧師表示,這個世界急遽改變,雖然我們不屬於世界,卻又活在這世界,我們無法擺脫這個世界上的文化、哲學、思潮等衝擊。「後真理」(post-truth)被牛津詞典選為「2016年年度詞彙」,也經常被使用。當有人問「真理是什麼?」的時候,常帶有譏諷的味道,其實是認為「根本都沒有真理」。
他說,後真理時代在斷定甚麼是對錯時,比較多訴諸個人的感情和看法。在80、90年代後現代社會,對「你的立場」和「我的立場」可以和平共處;但是到了後真理時代,是「我的立場」要把「你的立場」打垮,要讓「你的立場」消失,只允許我的立場存在。後真理時代,人人認為「我的感覺、我的意見就是真理」,因而影響到人的立場和意見;尤其現在很多機會可以接觸到網路訊息,特別是自媒體發達,很多人會選擇性地來選擇真相,所謂的真相,只是我們選擇性相信,因此社會變得愈來愈撕裂,無法和平共處。
留意後真理時代衝擊 出現「埃風讀經法」
這對教會也有很大的影響。譬如現代的敬拜注重個人主觀的感受,歌詞多半表達自我的感情和情緒,很少對神的屬性有真切的了解。帶敬拜的人對神學也沒有基礎,只要音調好,大家就很喜歡,也就被廣泛流傳。然而敬拜不單是個人感受,也要扎根在神不變的話語上。
對於讀經和查經也造成影響。加拿大華人神學院院長區應毓牧師曾提到現代「埃風讀經法」,指的是很多人讀經都是從網上東抓西抓,帶查經的人也沒有好好研究聖經,東拉西拉拼湊,成為「埃風讀經法」。如何在塵埃風暴抱持守真道,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奎克 (Michael J. Quicke)在《講道360──上帝的道必不徒然返回》一書中,形容現今很多的講道,像是「屍布未解的拉撒路」。講道者臉面好像蒙上負面的紗布,社會充滿反權威的風氣,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協調。講台上的權柄好像逐漸消失,講道者在台上好像只是表達個人的意見看法,對講道的權威沒有以前的信心,講道者也沒有與聖經建立第一手的信仰關係。大家聽完道,時間到就結束,回到家也不認為要做甚麼,講台無法成為時代的良心,非常可惜。
回歸高舉聖言文化 抗衡虛空妄言
賴牧師說,講道者是「真理的使者」,並不能單單根據主觀的意見和感受,客觀的標準是神的話。真理有排他性,所以在後真理時代,講真理會得罪一些人,讓人有抗拒感,也容易受到批評和攻擊。韋爾斯(David Wells)曾形容高舉聖言的傳道者是「無家可歸者」,因為他們在世俗社會找不到家,在教會也一樣,因為教會已受到世俗的影響,使這些講道者在教會也無立足之地。
必須有一群人更新教會,回歸到高舉聖言的文化。「我們要用聖言奪回我們的心智和想像力。我們要全心全意和全力來讀經,讓神的話佔據我們每一層面。」
他說,講道不僅是回到神的話,真理也彰顯在耶穌基督身上。歌羅西書二章8節:「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我們要抗衡這世上的理學、虛空的妄言,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因為耶穌基督,就是一切的豐盛。
神託付給我們的使命是重歸聖言、高舉聖言、扎根聖言。後真理時代,如何在研經講道上如何裝備同工有穩固的根基、辨識真偽、按時分糧?是值得我們留意提醒的事。
優質講道有道有趣有理有用有情
他認為,今日講台疲弱問題有三:一、多講故事和經歷,缺乏正意解經的依據。即使引用經文卻少解釋。二、注重分析提供資料,講很多歷史背景和詞句的意思,沒有對心靈說話,也與生活脫節。三、要點凌亂全無重心。忽略整合和欠缺思維的脈絡。
如何扎根在正統神學,與永恆生命連結,需要好好思考。優質的講道,需要具備五特徵:有道、有趣、有理、有用、有情。優質的講道需要大家去追求,也需要付上代價。早期他講道比較注重有道、有理,之後會分享一些經驗,實際可用的方案,有趣味些。近年來,透過聖靈來表達信息,加入了個人感情。
賴牧師也說,好的講道與講道的人息息相關,有學者說:「真理透過品格去傳揚」,為何有些道出於有些人的口,讓人聽不進去?因為對方的生命與講的道是背道而馳。講道者應具備「真、善、愛、勇、情」五個特質。
有些人說,我最不喜歡講道,講道也不是我的恩賜專長,若我們不去講,就沒人講,該怎麼辦?他表示,自己第一次講道,是卅分鐘講道,十分鐘就草草收場,過程中他一直看天花板,頭還暈暈的,感到非常痛苦。「講道不是他的恩賜」,是他用四十多年的努力,慢慢訓練出來的。他認為,「恩賜要與勤奮並行」,講道畢竟是我們的責任。就像有些媽媽雖然沒有煮飯的恩賜,但仍要想辦法把具有營養的東西煮給孩子吃。
講道不是主日學 找主題有示範
如何避免將講道變成主日學?他說,「講道是將神的道用生命宣告出來」,「教主日學是傳遞知識」。至於主題有分解經主題、神學主題和講道主題。講道主題是神學主題的應用。解經主題(不同文理)是透過神學主題搭橋到講道主題,應用在時代不同的處境。不論是有經驗或沒有經驗的傳道人,在找主題上都有很大困難。講道是「主題概念」的闡明、解釋與應用,「主題概念」就是主語加上補語。
在「如何用主語和補語找主題」?賴牧師運用一些經文例證示範,也請大家分組討論。
對於在後真理時代的講台,會眾希望多聽接地氣、與實際生活有關、隨時可以應用,幫助解決眼前問題的講道;在選擇題目上有何建議?
他認為,大家喜歡聽故事,如何用想像力,如何進入聖經人物心靈方式,來詮釋聖經,也不會越過聖經的正義解釋,接下來的講課,他會提供正確可行的方法,好讓後真理時代的人,不會覺得老套。
研習會從30日到九月2日一連四天課題,賴若瀚牧師將分享:「尋覓經文主題」、「比喻的解釋與宣講」、「進入聖經人物的心靈世界」、「想像力的運用與培育」等。會中也會多方的示範和實際互動,提升參與者的進深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