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從今年五月中起,台灣學生歷經一個多月全面線上教學後,隨即進入暑假,如今因著疫情緩和,學生終於能夠回到學校。然而大家都知道,雖然國內疫情趨緩,但也不可能回到去年連續253天的零確診。因此在開學重回校園後,到底學生、學校、家長要如何面對與因應?
恢復實體上課挑戰仍多
五、六月全面採取「線上教學」是台灣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很多老師是臨時開始使用線上教學,然而師生們在使用軟體和線上學習經驗卻顯得不足。一個多月下來雖說教學不間斷,但仍有許多問題,特別是小學生往往無法專注。所以像芬蘭,他們在去年恢復實體上課之後,政府也承諾非必要不再關閉小學。
在國外疫情仍舊一波又一波的延燒,無人敢說疫情不會再起。因此學校如何透過這段時間,累積新的線上教學素材、改進先前教學的困境,這是分秒必爭之事。而且這些教材是可以在實體上課透過多媒體進行教學,好使學生習慣多元的教學方式,老師也能更精準的瞭解學生反應。
至於上一波線上教學的檢討,校方也紛紛提出開學後的補救教學,試圖讓學生順利銜接新學期進度。然而當焦點放在知識教學時,我們也需要反省學校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識,還有同儕的互動、人際的培養、品格的養成,這都是學校教育重要的一環;在無法實體上課時,也更加體會這些功能的重要。那麼我們如何在新的學期,讓學生珍惜人與人可以互動的時間,學校也要更加營造這樣的環境。
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與主動學習
從線上教學回到實體上課,老師們需趁機教導學生如何面臨疫情來襲。這包含幾個不同層面的自我管理,第一層面就是身體的自我管理。面對疫情,學生如何適應長時間戴口罩?又如何敏感於自己身體的反應及衛生習慣,這都是學生應該學習的。再者就是在線上教學時,學生往往精神萎靡不振,如何訓練自己的專注度,以及維持生活作息正常就格外重要。特別是高中生或大學生,在擁有更多的自由與自主時,更需要學習這方面的自我管理。
第二層面就是知識學習的自我管理。台灣過去的教育還是屬於老師緊迫盯人的教學,但面臨線上教學時,老師除了授課,較不容易進行課堂管理,所以老師如何循序漸進、教導學生在這方面的自我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有興趣,也能主動的學習,並改變過去常用考試來確認學生學習的狀況。未來或許需要透過更多互動,方能瞭解學生的學習與吸收,這也都是老師跟學生們的挑戰。
學子身心發展同樣需要關顧
第三層面就是心靈的自我管理。學生的成長很重要的是與同儕的互動,因為人與人的互動能帶來許多層面的滿足。也因此在線上教學時,老師也要關注學生們的互動,除了教學,是否下課時能引導學生繼續分享交流。另外也要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情緒、心情等反應。特別是因疫情鮮少外出,學生長時間面對螢幕上課,除了老師的關心,老師也要讓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與情緒變化。
疫情來臨雖然帶來不便,卻也是讓學生學習自我管理、獨立自主的好時機。當老師無法像實體課一樣盯著學生學習景況時,學生確實需要主動學習;這也是台灣教育轉型的好機會,除了開發更多線上和多媒體教學方式,另外就是學生鍛鍊自我管理和學習的態度。
箴言十八章15節說:「聰明人的心得知識;智慧人的耳求知識。」我們如何讓學生成為聰明人、智慧人,那就是讓他們願意主動喜愛知識,讓他們學習自我管理。在疫情來襲後,我們不是關注疫情帶來的不便,而是看見在疫情下我們可以進行的轉變。或許教育的路總是長遠,也祈願台灣教育能因此帶來更大的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