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而這樣的「虛實整合」即時互動、交流和分享的情景,不單是在教會,更已經在你我的家庭、職場、校園以及生活中,成為普遍發生的生活日常。
網路無國界 聚會多元化
因為五月份本土疫情爆發,全台灣超過3個月的時間,因為防疫的限制,許多活動(聚會)、消費以及學習和工作,都移轉到線上舉行。以教會為例,就出現參加A教會的線上敬拜,聽B教會的牧師講道,把奉獻給了C教會或機構的情形。也因此,台灣教會及傳道人所接觸甚至是牧養的羊群,早已不是現在實體會堂內的人,而是一「網」打盡的萬民。
台北真理堂愛傳資訊媒體發展協會(愛傳協會)理事長曾獻瑩受訪時表示,資訊媒體與科技載具在各領域的應用與發展,最近幾年已經蓬勃發展,連已屆退休之齡的銀髮族爺奶們,都踴躍報名手機攝影,以及影片剪接等應用課程。
更不用說年輕人,甚至是國小的學童,他們是「網路原住民」,所以無論是辦活動,還是團契交流,教會過去那種「邀人來教會」的單一實體傳福音模式,在後疫情時代,已經是「回不去了」。
曾獻瑩坦言:「絕大多數的教會應該不樂見網路會眾貨比三家式的線上聚會方式,但趨勢已經發生。10年前北部教會曾提倡透過智慧型手機APP,連結網站及社群媒體,在雲端聚會,當時教會界都還在觀望;但時至今日,雲端聚會不但已經不是新鮮事,更已經是疫情期間的生活日常。
但他表示,任何雲端的聚會活動,只要關係建立後,裏面的成員一定會「想(實體)見你」;這也是真理堂主任牧師楊寧亞一直倡議的「教會要成為愛的團契」。
「凡事線上來」是不可逆趨勢
曾獻瑩認為,2020年延續至今的疫情,促使教會和信徒無論是主動或是被動,都必須適應「凡事線上來」的行為模式。這也為後疫情時代的「虛實整合」的牧養及聚會的新模式,奠定了基礎。
舉例來說,像是給銀髮族上的手機增能課,在疫情前都是實體聚會,但疫情期間完全無法舉辦,愛傳就採取「線上主持加上預錄上字幕的教學影片並行」的線上教學模式,長輩們的接受度也很高。
曾獻瑩說,神要教會和信徒「用諸般的智慧傳福音」,線上或實體聚會都是策略,重點是得人。就像是愛傳在暑假期間舉辦的愛之語雙語夏令營,在疫情最嚴峻的七月舉辦,神啟示曾獻瑩和他年輕學生一起同工,結果不但七月開成兩個梯次,後來因為供不應求,八月份再增開了兩梯次。
虛實整合增加新朋友接觸
神讓愛傳在疫情期間,不但沒有按下「暫停鍵」,反而因為疫情大環境的關係,訓練起了教會和協會的虛實整合事奉團隊。眾人熟悉了相關線上軟體及平台的使用。國際大廠也在疫情下都投入線上通訊軟體的研發及產製,功能愈來愈齊全,使得使用上愈來愈順手。而這其實都有神的帶領和美意在其中。
舉例來說,疫情期間家長和孩子需求比較大的課程就是「3C使用的時機管理」,因為曾獻瑩帶領的愛傳同工團隊,多年來都已經在做虛實整合的預備,所以很快就能在線上持續開課,也接觸到很多過去實體課程接觸不到的新朋友。以後若是在教會舉辦實體研習會,這些線上學習者也很樂於親子一同前來參加。
然而曾獻瑩亦提到,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主日聚會,其實都會面臨聽眾「容易分心」的挑戰,而他採取的對策是「要分組來互動」。
舉例來說,若是像線上的課程,大堂的課程螢幕上全是方格,隊輔和學員必須另外開小房間來共學。教會的聚會也是一樣,若是透過RPG的分組一同來參與,可以適時放進一些鼓勵性的競賽及有獎徵答,並且快速透過快遞的方式送上小禮物,提高參與度及專心程度。
教會不單講道和敬拜 更要有愛
疫情期間,台北真理堂還舉辦過線上職場講座,針對特定的職場邀請特定的上班族來參加。很多過去不容易邀請的新朋友,此時的參與度提高。
曾獻瑩表示,教會虛實整合的傳福音模式,已是新媒體世代不可逆的趨勢,疫情帶來的,不是對教會的限制和危機,反倒是擴大福音接觸面的契機。
而未來的世代對科技及網路社群的應用並不陌生,所以教會要留住他們的關鍵就是「愛的團契」,人們不再受實體建築的限制,全世界都是教會。
但曾獻瑩也要鼓勵不熟悉網路和媒體科技的教會不必過於憂心,因為教會的功能不是只有提供華麗的敬拜,及動人的講道,更是肢體間彼此切實相愛的關係。
逐網路而居的遊牧基督徒,要幫助他們在真實的愛的團契中找到歸屬感。虛實整合是與時俱進的傳福音工具,更重要的是幫助每個信徒在線上及實體聚會中,都切實感受「我是蒙愛的」,這才是得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