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4 基督教論壇報 / 台灣教會

台南新豐教會66年首例 辦生前告別式體驗活動 躺棺並學習道歉、道謝、道愛與道別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王燦昇牧師從傳道書談信仰的生死觀。(圖/教會提供)
在民風純樸且銀髮族人口居多的台南鄉下,要舉辦生前告別式的體驗活動,其實是極具挑戰性的行動,這是台南新豐長老教會設教66年的首例,但卻是教會和公部門聯合關懷鄰舍的重要行動。

【記者梁敬彥採訪報導】面臨摯愛的親友驟逝,總叫人驚愕且震驚,有著「還有很多話沒有跟對方說」的嘆息。因著對死亡的未知與恐懼,生前談「死」更是華人世界的禁忌話題。台南新豐長老教會與台南市衛生局九月10日合辦「生前告別式」樂齡體驗課程,與會者寫小卡片跟親友「道歉、道謝、道愛與道別」,並且進行躺棺體驗,以正向及健康的態度來面對這條人生必經之路,也對周遭的人活出「愛要及時」的行動與關懷。

明天(15日)及17日。在教會還有悲傷輔導與陪伴課程,帶領驟失所愛親友的人們,不但自己可以得療癒,也能陪伴有需要的人走出流淚谷。 

大學學妹驟失慈父促成公部門連結教會

台南新豐長老教會主任牧師王燦昇受訪表示,在民風純樸且銀髮族人口居多的台南鄉下,要舉辦生前告別式的體驗活動,其實是非常不容易且極具挑戰性的行動,這是台南新豐長老教會設教66年的首例,但也是教會關懷鄰舍的行動。

王牧師說,當他的大學學妹、現任關廟區衛生所護理長劉俞琳跟他提出這個從「生前告別式」體驗,到悲傷輔導與陪伴的系列樂齡課程,體驗人生最後旅程,及時跟所愛及在乎的人「五道」(道謝、道愛、道別、道安及道歉)的生命教育。15日及17日的上午,帶領社區福音朋友從基督信仰教導,學習面對親人的驟逝。如何擁抱及處理悲傷,除了自己不再深陷哀慟中無法自拔,更能進一步陪伴關懷身旁因為親友驟逝哀痛逾恆的人們。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許以霖局長指出,生老病死的歷程,從古至今誰都一樣,沒有任何人可以有權利不走,只是走的方式有所不同。然而在社會上,還是會看到許多人對家中長輩的身後事不知所措,甚至家人彼此發生爭吵、衝突。因此希望藉由此次「生前告別式」的辦理,帶領社區中的長輩,突破心理上的恐懼、正面態度面對死亡,學會活在當下,對於生死都能坦然面對,進而以正向、樂觀的態度談生死。以及了解預立遺囑、自主決定身後事的重要性。等到真正的時間到來那一刻,就能平心靜氣與家人討論,不用怕禁忌、避諱,才能感到安心,好好地準備、好好地道別。

護理長表達對父親的想念及家庭的虧欠

在這場「生前告別式」追思禮拜中擔任躺棺體驗者的劉俞琳護理長上台分享時,一度哽咽久久說不出話來。情緒平復後,劉俞琳護理長分享,她擔任護士的工作,在職場上救人無數,卻在自己父親倒下病危的時刻無能為力,只能看著父親離世。她很想知道父親現在過得好不好?也很想再以女兒的身分跟父親撒嬌,跟父親抱抱、聊聊。

而劉俞琳護理長在分享時也脫稿向丈夫和婆婆道歉,對於自己在護理工作上日夜顛倒,沒有辦法全心全力顧好家庭,扮演好媳婦、好太太的角色表示虧欠。在劉俞琳護理長分享完之後,與會者也給她一個愛的擁抱,為她打氣。

與會者跟劉俞琳護理長(著藍衣者)擁抱打氣

在這場生前告別式的追思禮拜中,王燦昇牧師引用傳道書三章1-2節對在場包括劉俞琳護理長在內,多數都是福音朋友的參與者,提到「生有時,死有時」的聖經啟示。

從親情及人性之常,當我們所愛的人驟逝時,再堅強的人都有可能陷入憂傷。但死亡是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必經的道路,所以當我們用正面的態度去面對,並且從平常就不避諱跟身旁的人談生死的議題,。

從信仰的角度,他鼓勵大家「把握當下,愛要及時」,想超越死亡,就更該積極的活。死亡的議題,其實就是生命的議題。真切的體認到生命有限後,我們才能把握當下,認真生活。生前告別式就是面對死亡的新態度:站在它之前,看的不是「死」,是「生」,而這也就基督信仰的再相見、有盼望的核心價值。

王燦昇牧師也和師母輪流進行躺棺體驗,並且為對方送上一張小卡片,分享愛之語。王牧師說,現今這個末後的世代,家庭、夫妻及親子的關係都在急速的崩解中,所以及時跟所愛的家人道謝道愛與道歉,是愛的進行式。他也盼望這次新豐教會與公部門合辦生前告別式生命教育的模式,能推廣到全台各地,相信能夠幫助教會與社區民眾談死亡議題的生命教育中,得著在基督裏永生的盼望。

王燦昇牧師躺棺體驗

生前告別禮拜體驗

寫下愛之語祝福小卡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