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八月初,疫情管制好不容易逐漸解封,加上有幾天的本土「加零」,讓民眾期待著可以回到過去。但如今因著Delta病毒的傳染,又讓全國開始緊繃,加上變種病毒潛伏期長和不易驗出的特性,要全面防堵病毒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許多國家已有和病毒共存的覺悟。
僅七成信徒回到實體聚會
疫情不只打亂國人的生活,教會更是深受影響。特別是五月中至七月底的全面停止實體禮拜和聚會,使得教會過去習慣的運作方式全被打亂,許多教會臨時改為線上禮拜,如今雖然恢復實體聚會,但人數上的限制,加上會友對於疫情的疑慮,回到實體禮拜的人數大約是過去的七成。也使得許多教會開始焦慮,未來會如何?有可能回到過去嗎?
然而「回到過去」對教會的意義是什麼?不用戴口罩?沒有聚會人數限制?舉行愛餐?舉辦大型活動?以往,教會習於透過聚會凝聚會友的信仰與向心力,對外則是透過各類活動吸引不同族群的慕道友。如今教會長期累積的宣教活動與模式幾乎都不能如常舉行,教會該怎麼辦?
特別是疫情若再升溫,回到三級,教會該何去何從?雖然我們迫切禱告,祈求上帝讓疫情快快離去,但眼看新冠肺炎病毒不斷變種,會否這樣的疫情成為一種常態;那麼我們是否轉換心態,不退避的正視困境,從中看見上帝對這世代的心意與作為,讓我們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是否看見上帝將要做新事?
面對巨大的轉變與挑戰,往往也是帶來改革與轉化的時候。這就像歐洲在黑死病的肆虐下幾乎減少了1/3的人口,是當時人類重大的打擊與損失,但因著勞動力的嚴重不足,使得封建領主制度瓦解,勞動人口流入新興城市,促使新的商業城市與社會興起,帶來了經濟、藝術、宗教的改變,也催生了現代西方世界的誕生。
以賽亞書四十三章19節,上帝說:「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在舊約歷史中,往往在以色列人面臨極大的困境時,上帝做了新事,然而新的事並非只是按著人的心願,除去困境。就像猶大王國滅亡後,上帝所做的新事並非讓猶大王國復國,而是透過以斯拉、尼希米等人重建城牆與聖殿,讓信仰重新建造在人心裡。上帝的作為,往往超過我們的所求所想,也因此面臨疫情的困境,我們有看見上帝將要做新事嗎?
面對實體聚會的限制,我們舉步維艱。有人積極鼓吹該往線上化發展,這是未來趨勢。但是聚會全面線上化和虛擬化,也讓我們害怕因著無法見面與互動,使我們失去溫度。到底該往前或往後呢?
然而,當我們思想改革有時是往前跨越,但同時也回到初心不是嗎?就像宗教改革,面對當時天主教會長期的腐敗,改革派帶來巨大的轉變,不管是制度或思想都有時代性的跨越,但他們所提的口號,「唯獨基督」、「唯獨聖經」不也是回到信仰的初衷嗎?
改變是向前跨越也是回到初衷
面對改變著實令人不安,不只需要適應更要付出改變的代價。如今教會面臨疫情的挑戰,我們勢必面臨改變,學習新型態的線上活動,不斷地更新改變線上活動的樣貌,滿足更多不同族群的需要。
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有真實、人與人接觸的教會生活,若是100人以上的聚會、活動不能舉辦時,我們如何化整為零,改由更多的小組同時在不同地點舉行,甚至就像初代教會回到信徒家裡。或許在困境中,我們只能更樸實的推動各項事工,也讓我們更學像初代教會的核心精神,透過耶穌的愛去服事他人。
新樣貌的教會型態或許即將來臨,而我們如何預備好,這是教會無可推諉的。「新」不代表與過去截然不同,或許樣態必會改變,然而當我們在無法舉辦習慣性的活動時,反而讓我們更回到信仰的初衷,回到耶穌愛的核心,不是嗎?這或許就是上帝在疫情中,要讓教會學習的新事,也是上帝本身要做的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