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人生充滿悲情苦難,要如何走出?」2021台北研經培靈會主題是「教會的覺醒與重整」,主講舊約研經的台北浸信會懷恩堂吳榮滁主任牧師,從十月5-7日一連三天以「耶利米哀歌研經、去妄存真」為題分享。他表示,過去一兩年,台灣的社會和教會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末世的苦難我們應該警醒。他從耶利米哀歌寫作的背景來看以色列人國破家亡處境,作者不僅與百姓一起同哀哭,並且帶領受苦的人跳脫苦難的困局。雖在不同的時空,我們也有這時代的苦難,我們也透過耶利米哀歌,帶領我們走過苦難,帶出反省和盼望。
人生充滿苦難要與人同哀哭
5日第一天研經中,吳牧師不但用了一些圖片,也播放一小段威爾第的《Nabucco拿布果》,描寫猶太人亡國歷史的歌劇作品,幫助我們與先知共鳴。寫作文體是「哀歌」,處在國破家亡的悲哀詩歌,類似的處境如美國黑奴,完全沒有尊嚴和沒有國家。從〈老黑爵〉歌曲或《為奴十二年》影片,可以體會他們悲慘的情況。最後他甚至用希伯來語唱出耶利米哀歌第一章1-3節經文,讓會眾從語調中來體察當時以色列人的心境。
吳榮滁牧師一開始即表示,我們都希望人生一帆風順,不過事實卻非如此。我們也希望國運亨通、風調雨順,但常常事與願違。整個世界,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不論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都受到影響。
同樣地,舊約有許多神的百姓受苦;先知遭受苦難、殉道也是常見;連耶穌基督也說:「人子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最後甚至上十字架為人捨命。這些都讓我們看見真實人生,不是一帆風順、雙喜臨門。
他表示,有時候我們對悲情的人說:「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卻忘記「與悲哀的人同悲哀」。聖經中常看見詩人在悲情中問:「要到幾時才結束呢?」或「伸冤的日子,何時才來到?」人在悲情中必須抒發出來,但若只是發抒感情,很難從悲情之中走出來。吳牧師說,在面對悲情苦難,我們要兼顧感情的發抒和深刻理性的分析,耶利米哀歌就是一卷非常好的例子。
從「何竟」開始 帶出當時悲情
他說,先知寫先知書,是先知親身經歷某些重要場合所寫出來的,也是神的靈感動先知說出來的話。先知耶利米寫耶利米哀歌的歷史背景,是在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淪陷的歷史場景。在此之前一、兩百年,北國以色列被亞述擄去,南國猶大被巴比倫擄去。在耶路撒冷淪陷的歷史場景中,作者耶利米透過哀歌來記錄、輔導和幫助大變局中的百姓。
耶利米哀歌一章1節:「先前滿有人民的城,現在何竟獨坐!…」「何竟」希伯來聖經也出現在第二章和第四章第一節第一個字,意思「怎會這樣?」更傳神翻譯是「哀呀!…怎麼會這樣?」感嘆語氣,形容原本滿有人民、充滿榮光的城,現在卻成為孤獨的城。從1-4節形容以色列過去與現在的落差對比;5-7節形容以色列人與敵人亨通的落差對比。無所不在的苦難進到祭司、領袖、女性、孩童等各層面當中,不但無人救濟,而且無人伸出援手,甚至被敵人嗤笑。
從他們的痛苦中,幾個層面思考:一、物質上城門被拆毀、城池被破壞。二、心理上的痛苦。家人的生離死別。三、信仰上的痛苦。耶路撒冷城代表大衛的精神,是神榮耀充滿的城市,怎可能被敵人毀滅?難道神不再眷顧我嗎?神對大衛的應許落空?神的話語不再正確?難道我們信錯了嗎?面對國家、民族性的苦難,這些心情自然帶來信仰深沉的挑戰。
「聖經不僅是古舊的經文,其實過去的聖經是為我們寫的。」他引用羅馬書五章4節:「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導我們寫的,要使我們藉着忍耐和因聖經所生的安慰,得着盼望。」背後顯明:一、神沒有改變。神透過記錄留給後代重要指引,神過去如何對待當時的百姓,今天也如何對待現在的百姓。二、人性沒有改變。公元586年前的猶太人,有他們的人性缺陷與罪惡,與現在2021年的人的人性相差無幾。透過不變的上帝與相同的人性,公元586年前的作品,也在對人說話,因此在末世中的苦難,耶利米哀歌也能帶領我們度過我們的苦難。
「字母離合式」結構 代表寫作慎重
寫作文體是「哀歌」,當時以色列人悲哀心情,不是有理說得清。當我們看到一個人悲哀時,需要感情的認同,就能體會為何聖經留下哀歌。
吳牧師也從耶利米哀歌的文學結構來看,耶利米哀歌五章,如同五首詩歌,前四首是「字母離合式」的詩歌,也就是作者用希伯來文字母的次序,作為寫作第一節或第一段落共同的字母。整章聖經用這種寫法,並不容易。背後也代表:一、作者對於悲哀的呼號,不是隨意抒發出來,是經過深沉思想,深入分析而慎重寫作出來。二、作者與百姓的心靈非常切合、契合和共鳴。對於悲慘情況紛至沓來,人很自然的反應為何這樣?作者沒有說教,而與百姓一起同理,並在合適的時候,讓受苦的人跳脫出苦難的困局。若是人們無法超越苦難的困局,信仰將從此崩潰瓦解。
吳牧師從耶利米哀歌來看,一、五章是對苦難概覽式的描述;二、四章是對苦難細節更多描述;第三章交叉結構最精彩內容,由於共有66節特別長,內容也豐富。作者先開啟讀者之心,之後引導讀者反省,最後帶出苦難中的盼望。全書結構從同理心,從「何竟」開始,帶給整卷書寫作的切入點,引導讀者與讀者共鳴,從中將重要的信息告訴讀者。
這三天的研經,吳牧師除了從耶利米哀歌的「背景結構」,還有「經文釋義」和「神學反省」等三層面,希望讓會眾掌握經文的重要教導,在苦難的世界裡,人如何記錄苦難、面對苦難,以及超越苦難;並從人生、牧養和事奉的角度來做神學反省,也求主幫助我們從這卷先知書,現今面對教會末世苦難的時候,也有神話語的指引,以及聖靈的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