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採訪報導】兒時從閣樓的縫隙,看隔壁戲院播放的電影,啟蒙了他對影像的興趣。大學畢業後,他從攝影師、紀錄片及劇情片編導,厚植「影」人入勝的功力及經驗;2003年執導的《孽子》囊括多座金鐘獎項,自己也拿下最佳導演獎。之後的《一把青》掄元金鐘獎最佳導演,並拿下亞洲電視大獎戲劇類最佳導演獎。「曹瑞原」這個名字,從此在華人影視產業佔有一席之地,且具有關鍵影響力。
神是曠野開道路做新事
從昔日彰化鄉下「愛看戲的囝仔」,到近年來掀起台流浪潮,讓世界看見台灣影視產業的競爭力的領航者。曹瑞原和團隊頂住外界「真的拍得出來?」的懷疑聲浪,「曠野開道路,沙漠開江河」,不斷突破做「新事」,也開創台灣影視作品的新境界。
「曹導」曹瑞原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堅定地說道,台灣是眾多文化、族群及語言在此交織的美麗島嶼,他很珍惜能用影像為孕育他的鄉土說故事,讓福爾摩沙豐厚的文化、人文內涵能夠影視化,讓世界看到台灣的精彩,這是上帝對他的恩典與預備。
「台灣即使製作預算不及日韓及中國大陸,不輕易要放棄讓台灣影視業變得更好的機會,愈是看荒漠的環境,愈要勇敢造夢!」文化部邀請曹導擔任本屆金鐘獎評審主任委員,曹導勉勵大家,台灣面臨的是國際影視產業的競爭,可喜的是今年就有多部不同題材且叫好作座的戲劇在五月之後播出,明年的金鐘獎會是前所未所的競爭激烈與精彩。
面臨日本、韓國乃至中國大陸的強力競爭,他期許台灣的影視產業工作者要在「戲劇題材類型的大膽開拓」、「老中青演員都要更多挑戰自我與突破」、「劇本寫作更加完備與嚴謹」,以及「劇本創作等後進人才的培育與專業落實」,更自我要求及下功夫精進。
曹導勉勵,戲劇創作及影像處理要盡心盡力做到最好;唯有將眼光和格局繼續拉高放遠,發揮台灣影視特有的文化深度,相信未來是台灣影視產業的黃金十年。
談到信仰對投入影視產業的影響?曹導說,他信主及從事影視產業,都與媽媽有關。曹媽媽是在曹導《倪亞達》殺青後安息主懷。曹導說,媽媽一直都是支持他圓夢的推手及忠實觀眾,感謝上帝和媽媽。
媽媽是進入影視及信仰啟蒙者
由於爸爸早逝,曹瑞原約莫5-6歲的時候,每逢週末就會坐著在國小任教的曹媽媽的腳踏車上街,並從戲院的觀影經驗中,引發對電影的興趣。
學生時期的曹導很喜歡攝影,剛入行當攝影師時就入圍金鐘獎,後來在企畫、製片、編劇及導演的工作也嶄露頭角。曹導的二姊先信主,傳福音給家人,後來曹媽媽信了耶穌,事母至孝的曹導就跟著受洗。
但曹導坦言,起初信主及上教會是為「讓媽媽開心」,但他打心底認為「對影視產業工作者而言,宗教信仰就是創作框架的制約」,而且每次回彰化陪媽媽上教會聽牧師講道,他總會心生驕傲認為:「這內容也太簡單了吧,我拍一部戲的劇情都比這豐富許多。」當時他只是名義上的基督徒。
後來真正嘗到主恩的滋味,是因為朋友齊錫麟邀請曹導參加新竹新恩堂的佈道會,結識了「齊哥」的牧師潘劉玉霞牧師。因為齊哥及阿KEN黃萬伯等演藝圈的朋友都在新恩堂聚會,曹瑞原找到信仰同伴,也更深經歷神,在信仰中成為「新造的人」。
曹瑞原感謝主,《一把青》到《斯卡羅》一部比一部更難拍,但他總是鼓勵團隊:「相信神一定會有豐富的預備和帶領。」
影像工作者需要團契生活
潘劉玉霞牧師受訪時回想,初見曹導時根本不識這人?只覺得他穿得全身黑,窩在角落裏,真的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
這些年曹導的作品已被世界看見,也具有極大影響力,但曹導卻反而謙卑地將一切榮耀都歸給上帝及團隊。而且曹導的作品,總能帶出和好、安慰及醫治的信息,雖然拍的不是福音劇,卻總是能讓觀眾同得福音的好處。
「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指神)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四章6節)曹導拍攝《一把青》和《斯卡羅》時,雖然已是業界知名且資歷豐富的金鐘導演,但從無到有的過程,從場景、服裝、演員的配搭訓練及兼具歷史性及故事性的呈現,仍是難題。特別《斯卡羅》動員超過6000人次演員,加上很多布景都是按照歷史考據全新搭建,總拍攝金額超過2.02億,這是台灣電視劇空前的投資。也讓他備感壓力。
「一部片子不可能去承載所有歷史的真相,《斯卡羅》若能讓被遺忘的歷史拼圖一片片補上,就有益處;這麼多不確定的因素,若靠人的經驗和能力,很快就會枯竭,唯有全然倚靠主!」曹瑞原如是說。
「幸運的是,我有信仰,從籌拍到上映都全然交託。」曹導執導時,完全相信神必帶領,並反思「自己跟神的關係有多緊密?」讓心不被外在環境所干擾,安靜等候神。
「現在要問我到底是怎麼在又大又難的挑戰中完成作品,從理性的分析,我沒有辦法給答案,就是出於神超自然的力量。」曹導這樣見證主恩。
〈耶穌恩友〉入戲是主的帶領
曹導也分享為什麼在《斯卡羅》大結局,放入〈耶穌恩友〉配樂?他說,從接到《斯卡羅》這個案子後,〈耶穌恩友〉的旋律就浮現在他腦海,查了〈耶穌恩友〉創作的年代,跟《斯卡羅》的歷史年代是吻合的,這讓他讚嘆神的奇妙帶領。
曹導跟神禱告「請帶領我合宜在戲劇中放入這首歌」,並跟配樂師交流自己的想法。但直到他後製《斯卡羅》完結篇時,聖靈啟示曹導「就是此時了」。觀眾的反應則是很療癒,而這就是為人心預備好土。
每當有熱門的韓劇、日劇在台灣引起討論及話題時,輿論總會有「為何日韓能,台灣不能?」的反思。曹導說,日韓官方扶植影視產業已超過30年,最近這4-5年,我國文化部透過「旗艦計畫」來補助本土影劇,像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火神的眼淚》及《天橋上的魔術師》,都是近年一時之選。日韓的競爭帶來的「鯰魚效應」,對台灣影視產業發展其實是助力。因為全球華語影視市場非常大,這是台灣極大的利基點。
他看到台灣年輕一代(觀眾、工作者)對影視內容及創意普遍是高過他這一代的,再給年輕人3-5年的時間,相信他門能從生活和生命經驗發掘更多元的題材,開創在偶像劇之外更多戲劇類型。
要把新酒裝在新皮袋
曹導鼓勵有志從事影視產業的年輕人,特別是基督徒,要「把新酒裝在新皮袋」,不要陷在既有的題材跟拍片,要打破框架,唯有影視產業多元多樣發展,工作人員及演員就會源源不絕。
拍福音片也必須貼近人心及生活,說故事比說教引人入勝。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播,影像已更勝千言萬語,這是21世紀的認知作戰。
第四屆全球華人福音微電影金鷹獎已經開始徵件,給想要用影像(微電影)傳福音的教會及基督徒的建議?
曹導認為,影像創作者本身必須要能緊抓住主,他以「諸天訴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詩篇十九章1節)鼓勵大家,我們所信的主,是非常寬廣浩瀚的,萬有都是祂所創造。
福音作品不一定要大篇幅引用聖經,而是讓觀眾從戲劇內容裏,感受從天上來的愛、憐憫、包容(饒恕),引領觀眾省思人生。
他建議可以邀約主內的影視從業人員,就像是他與齊哥及阿KEN這樣,有固定一起分享團契的聚會,在靈命及專業上交流,幫助彼此在創作上更緊緊抓住主,故事裏自然滿有從神而來的訊號,更貼近人心和生活。
「福音是很生活化的,影像結合福音是人心撒種的希望工程,願更多人同得福音的好處!」曹導這樣期盼。
曹瑞原導演小檔案:
主要執導作品
2003年《孽子》、2004年《米迦勒之舞》、2005年《孤戀花》、2010年《倪亞達》、2012年《飲食男女》、2015年《一把青》、2021年《斯卡羅》
獲獎及榮譽記錄
第38屆電視金鐘獎最佳導演獎、最佳連續劇獎、第51屆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導演獎、年度戲劇節目獎、第21屆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導演獎、第56屆電視金鐘獎評審團主任委員
給影視工作者的勉勵
「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指神)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四章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