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亮(教授)
「旁屋的梁木擱在殿牆坎上,免得插入殿牆。」(以西結書四十一:6)
梁木(bean)的用途,在支撐屋頂的重量。梁木的支撐,在幾根不同長短木頭的搭配,擱在牆坎上,以梁木與牆壁間的摩擦力支撐,而非木頭插入牆壁,是非常不容易的。
這經節所說的,是相當不容易的建築技術,要用木材的彈性、彎曲度、最佳的張力承受點,與不同長短木材,在水平與垂直方向的搭架,才能形成一個支撐系統,將屋頂的重量承接、轉向、分散到梁木與牆壁的接觸界面,用摩擦力抵銷。
在現今的建築結構學,稱此為「負載承受容量」(Load Carry Capacity),用梁木的架構來抵銷。
這是我常思想的,一個團體(公司、基金會等),董事會的成員,如何彼此以強補弱,截長補短,撐住團體的壓力,又不傷害這團體,不讓梁木插入殿牆,造成日後的龜裂、漏水、傾斜與提早老朽。
我就想到上帝的這句話,在責任的壓力下,管理者還有足夠的張力、彈力,與其他的成員彼此配搭,一起來承負。
新時代,許多人強調管理的新思維,我卻退到那古老的經文,求主給孩子光照,期待符合祂的心意。我承認木頭巧妙連結,撐住聖殿屋頂,已經很不容易了,何況是人,豈更不容易?
同學,真實的信仰,不是個人主義,而是與人配搭。合主心意的配搭,是與人合作,又在主裡。這兩種論點要合一,是弔詭嗎?不,配搭是旁屋的梁木,互相配合,梁木擱在殿牆坎上,不插入殿牆。
(本文取得張文亮教授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