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雪瀅台北報導】為主筆耕,透過文字發揮影響力!激勵年輕人為主寫作而創辦的基督教「雄善文學獎」,十月23日上午舉行第七屆頒獎典禮,本次芸芸高水準的作品中,6人獲得佳作獎、2人得優等獎、1人首獎,恭喜這9名文字精兵!
本屆徵文主題是「父」,文學獎創辦人施以諾教授分享道,今年主題的發想,除了是紀念逝世五週年的父親施達雄牧師,同時也希望呼籲台灣社會,在後疫情時代多關心社會各角落「父親」的心靈需要。
這兩年人類經歷百年一見的大疫,許多人不見得身體健康受影響,然而心理壓力與工作經濟狀況,更是一大挑戰。施以諾教授說,尤其在華人傳統文化中,「父親」被視為家庭的支柱角色,因而賦予了男性要維持剛強的外在形象。
作為醫學院職能治療教授的他,卻提醒說在面對疫情壓力中,許多父親承受了不少心理負擔,實在需要喚起社會關注。
得獎者分享創作故事
眾得獎者上台領獎時,皆感謝施以諾教授設立此文字平台,讓他們有發表的空間,也分享背後創作的感動。
其中李如玢姊妹以作品《你還能留下甚麼?》,追念已離世的牧師父親,現場感動的分享賺人熱淚。這是她首次投稿,並笑言自己沒有專業的寫作經驗,只是兒時父親以10塊錢銅板,吸引她開始寫日記,也對文字越寫越有感。
不過父親在今年離世後,她難過得不敢再提筆寫字。然而在追思禮拜上,她看見父親在地上一生的服事,幫助了許多人的生命。在社群平台中無意中看見比賽,主題深深觸動她,便鼓起勇氣再度拾筆。寫作過程中雖然淚流滿面,但同時經歷神的醫治,重新拾回這份與父親的連結,留下圓滿的記號。
以《我&父》獲得優等獎的徐凱恩姊妹分享說,寫作期間經歷和父親的爭執、吵架,拉扯已久的緊張關係,甚至讓她一度想要放棄停筆,不過她告訴自己,「既然已經開始就要堅持,將這些經歷成為美好的見證!」她感謝神在痛苦的過程中,二人看見彼此的不足,包容並試著了解對方,最後甘甜迎來這篇作品的誕生。
本屆首獎,由劉頌恩姊妹憑作品《我像我爸我驕傲》奪得。首次參與「雄善文學獎」的她,以散文寫出自己的生命點滴故事。她謙虛說,寫作過程中不認為自己是位「作者」,因為生命的最佳作者是上帝,祈願自己未來在寫作與性情上,能越來越像這位在天上的阿爸天父,最終如作品名稱一樣自信喊出:「我像我爸我驕傲!」
上帝使用任何背景
「雄善文學獎」是自2009年以來,首個持續針對海、內外基督徒青年(18-35歲)所創辦的跨宗派、跨地區的文字創作獎勵事工,每兩年舉辦一次;施以諾教授也對此感到相當珍惜。
提到「寫作事奉」,施以諾觀察到,過去華人教會極少鼓勵年輕人,透過文字事奉上帝;但觀看聖經的歷代人物,摩西在石板上刻下十誡、保羅以書信、大衛透過無數詩詞深深安慰人,這使施以諾堅信,基督信仰也需要以文字事奉帶下傳承。
曾有人問他說,為何要創辦文學獎?他套用台北醫學院創辦人胡水旺教授的話:「我是要用我的有限,開創無限」回應。一位醫生的能力有限,但透過醫學院的成立,能培育成千上萬的醫學生,受幫助的病人就無上限;他盼透過文學獎,激勵更多年輕人為主提筆,帶下無限的影響力。
平常熱愛寫作的他,也說自己不是一位專職作家,不過他深信上帝會使用任何背景的人,透過文字服事來事奉主。曾得過「雄善文學獎」的眾多年輕人中,有傳道人、監獄死刑犯、高中未畢業者等…,他強調事奉並不分背景,只要願意,人人都能使用文字事奉成為精兵,未來鼓勵更多對文字有感動的年輕人參與其中!
第七屆基督教「雄善文學獎」詳細得獎名單如下:
【首獎】
劉頌恩 《我像我爸我驕傲》
【優等】
吳雨儂 《在天堂,以汽水乾杯》
徐凱恩 《我&父》
【佳作】
何怡君 《父親是一本耐看的書》
李如玢 《你還能留下甚麼?》
黃宥芸 《回家——尋回父傷、負傷之禮》
陳晧 《地上的父》
廖亭羽 《父家》
陳恩沛 《那些父親教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