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3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愛使悲傷之地化做幸福聖堂 北門嶼教會與烏腳病紀念園區將小鎮悲痛轉為愛的記憶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謝宜汝 追蹤
「烏腳病紀念園區」讓許多對這裡有感情的人們,帶著下一代進到教會。(圖/林冠宏攝影)
在烏腳病盛行的1950年代,患者末梢血管阻塞、雙足發黑、腐爛、發出惡臭,使得烏腳病患者,被視為詛咒,人人避而遠之,直到這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

【記者謝宜汝/台南報導】有「烏腳病之父」之稱的王金河醫師,自日本東京醫科大學畢業歸國後,於北門故居設立金河診所。他當時深深感受這些烏腳病患者的痛苦,因此請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宣教師幫忙,於1960年在北門嶼教會旁設立「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免費診所」,又稱「憐憫之門」。由精通外科的謝緯醫師每週四從南投來為病患動手術。而擅長內科的王金河醫師則負責診斷病情以及手術後的照護工作,同時也為當地貧苦患者看診感冒、懷孕、生產等各式疾病。

「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免費診所」,又稱「憐憫之門」。(圖/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金河診所。(圖/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自此之後,孫理蓮、王金河及謝緯三人被稱為臺灣早期烏腳病醫療的「鐵三角」。他們免費醫治患者,照顧著貧苦百姓的需要,最高記錄曾一次收容八十幾位住院病患。

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新展完整呈現醫療史。 (圖/台南市政府新聞及國際關係處)

王金河醫師更會鼓勵患者至診所旁的北門嶼教會作禮拜、參加團契、唱詩歌,有些病人行動不便,王金河醫師更直接把病人從二樓病房揹到樓下的禮拜堂,帶領他們認識上帝的愛與醫治,讓詩歌與從上帝而來的喜樂,充滿診所。

而夫人毛碧梅女士,則是為這些截肢患者爭取謀生機會,不但為他們開設手工藝工廠,教他們編織草蓆的謀生技能,更將這些產品推銷到其他的教會,送到百貨公司寄賣,使這些患者得以藉著手工作品賺錢養活自己。

醫療照護的工作,直到1996年王金河醫師80歲退休,將最後一批烏腳病患者送往新樓醫院後才結束。

王金河醫師2007年於醫療紀念館的身影。(圖/謝宜汝攝影)

白色幸福教堂承載60年愛的故事
如今漫步於北門嶼教會、烏腳病紀念園區,會感受到歐日風格兼具的建築風華。北門嶼教會更因其吸引人的白色外牆和紅色磚瓦步道,受到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管理處的重視,經與教會協商之下,重新規劃成「白色幸福教堂」、「白色聖堂」的重點觀光景點,是新人拍婚紗的首選。

北門嶼教會有「白色幸福教堂」、「白色聖堂」之稱。(圖/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而從北門嶼教會與憐憫之門相連的小路走進去,則會看見素有「北門小白宮」之稱的純白病房,讓人彷彿置身國外。而另一面掛著「金河診所」招牌的建築入口處,凸顯出其日式風格的建築特色,與烏腳病免費診所共同見證著台灣這段烏腳病血淚史,及大時代下的族群記憶與上帝醫治的愛。

素有「北門小白宮」之稱的典雅病房。(圖/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雖然烏腳病已走入歷史,痛苦已逐漸被人遺忘。但是這份受到教會、海外宣教師、王金河醫師、謝緯醫師幫助的情感,到現在都還是北門小鎮的重要記憶」,北門嶼教會潘亞欣牧師說道。

潘牧師表示,雖然因著社會變遷,北門這個濱海小鎮的年輕人都外出工作,只剩下老人、小孩;教會固定來作禮拜、參加活動的民眾也不多。但是隨著「烏腳病紀念園區」的成立、修繕和重建,許多對這裡有感情的人們都仍會回來,帶著下一代進到教會,讓下一代認識這塊土地曾經受到教會的照顧。

北門嶼教會六十年來陪伴無數人成長。(圖/翻攝自北門嶼教會臉書)

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
「北門這裡的長輩都對北門嶼教會很有感情,北門嶼教會六十年來陪伴無數人的成長,許多長輩也都會進來教會回憶當年唱了什麼詩歌、參加什麼活動,與王醫師、謝醫師一起生活的故事,許多愛的故事仍然是這個社區津津樂道的話題。」

潘亞欣牧師表示,「烏腳病紀念園區」多處仍保留著原貌,以修繕、重新粉刷為主,不更改主體結構,並以現代方便取得的素材修補,代替過去傳統素材,保留老屋的樣貌與情感。二樓病房與病房之間有一道空橋,過去是讓醫師與護理師巡房時,可以快速連通的道路,因擔心年久失修,因此在今年拆除重建,用新的建材按原始設計重新打造更安全的空橋。

「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創立於2007年,保存許多王金河醫師長年照護烏腳病患的珍貴史料,為台灣公共衛生開始時期的重要場域,也是台灣少見以醫療史為主題的地方文化館,現由財團法人王金河文化藝術基金會及基督教長老教會共同營運。

2020年起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成大歷史系謝仕淵副教授帶領研究團隊,深入北門進行田調訪查,並啟動更展計畫,期以更全面的視角,呈現這段醫病同心重生的重要歷史。

「烏腳病紀念園區」保留老屋的樣貌與情感。(圖/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內部。(圖/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當年的手術檯,即是一張小小的木桌。(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完整呈現醫療史與編織草蓆脈絡
「『台灣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醫療展暨『藺一種織事』特展」,由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攜手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團隊策畫。這次特展以王金河醫師的醫療文件及藺草編織重現生活雙主軸呈現。

其中「王金河醫師醫療展」,藉由王醫師及相關見證者的口述歷史及收存文物,呈現仁醫返鄉執業,投入烏腳病醫療的生命歷程;「藺一種織事特展」則以術後照護的視角,記錄王金河醫師結合基督教芥菜種會及各界資源,帶領患者以編織工作安身立命,呈現北門地區因弱勢扶助而開啟製鹽以外的產業發展脈絡。

「王金河醫師醫療展」展出口述歷史及文物史料。(圖/烏腳病紀念園區提供)

「藺一種織事特展」教孩子如何編織。(圖/烏腳病紀念園區提供)

認識藺草的特性。(圖/烏腳病紀念園區提供)

潘亞欣牧師表示,很開心能看到「王金河醫師醫療展」、「藺一種織事特展」能讓下一代更全面認識這段醫療宣教史,更認識孫理蓮、王金河醫師與謝緯醫師。特別是許多人並不知道謝緯醫師,他是醫師也是牧師,信主後以醫療宣教為職志,奉獻一生醫治許多貧苦患者。

「現在北門嶼教會的事工主要是老人和小孩,因此開辦繪畫班、合唱團、長照A點等事工。在社區居民的心目中,這個教會仍然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信仰不同的人進來,就唱了一段聖詩,說是小時候在這間教會學的。」

潘亞欣牧師指出,在北門這個小村莊,海邊的信仰長期以王爺為主,但是大家都很尊敬教會。

「有些長輩帶孫子來教會,告訴我他沒辦法改變信仰,但是帶孫子來教會,希望他未來有選擇信仰的機會。」潘亞欣牧師表示,他也深被這些居民感動,看到很多上帝的愛的故事、愛的傳承,也願藉著這次特展,讓更多人看見這段美麗的見證。

完整展出「王金河醫師醫療展」、「藺一種織事特展」。(烏腳病紀念園區提供)

北門嶼教會有「白色幸福教堂」、「白色聖堂」之稱。(圖/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Index
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北門嶼教會
地址:台南市北門區永隆里北門31號
時間:星期四∼星期日 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