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作為《巴黎氣候協定》進入實施階段後首次召開的締約方大會,十月31日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意義十分重大。大會聚焦在全面有效實施《巴黎氣候協定》、已開發國家履行金援承諾,以及促進公平、包容的氣候行動等議題。
明年底前須提碳減排額度
經過兩週的折衝,COP26在延長一天後,終於在十一月13日傍晚畫下句點。與會的197國代表達成協議,通過一項對抗氣候暖化的全球性協議;但是缺乏「抑制暖化不超過1.5℃」所必須採取的嚴謹措施,可以說是好壞參半。因此會議結束後,沒有歡欣鼓舞的慶祝場面。
本次會議最主要的成果是完成《巴黎氣候協定》的實施細則,奠定落實執行氣候協定的基礎,開啟全球因應對氣候暖化的新旅程,也是首份提及必須減少化石燃料使用的聯合國氣候協定。
協定要求各國在2022年底前提出強化的碳減排額度,以符合2030年全球碳排減少45%的階段性目標;逐步減少未經碳捕捉技術處理的燃煤使用,及化石燃料補貼;已開發國家要在2025年前將共同資金增加一倍,幫助發展中國家能源轉型及適應氣候變化的衝擊。會議中有百餘國代表就減少甲烷排放、停止森林砍伐達成共識,數十國就2040年之前停止使用燃煤作出承諾,都是重要的進步。
中印美宣示成為意外亮點
會中有二個意外的亮點。第一個是會議甫開始,印度總理即宣示在2070年達成淨零碳排、2030年將再生能源占比增加至50%;因為印度的年碳排放量約有26億噸,佔世界第三位,這是減碳的重大突破。
第二個是會議進入尾聲,中美兩個嚴重對立的碳排放大國,竟然發表聯合宣言,宣布雙方未來十年將為減緩氣候暖化共同努力,包含加速達成《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解決甲烷排放問題,以及啟動「20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小組」,推進兩國間氣候行動的具體合作細節。
中美兩國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43%,肩負著無可迴避的國際責任與義務,兩國願意暫時放下雙方的緊張關係,攜手為減緩氣候暖化努力,不但對中美雙方都好,更有利整個世界。
這次COP26在談判最後關頭,在印度積極要求之下,針對燃煤發電原本草案中的「逐步淘汰」(phase out)改為寬鬆的「逐步削減」(phase down),是最大的遺憾與敗筆。
此外,受到以美國和歐盟為首的已開發國家的抗拒,協議最終對任何具體的金援機制都略過不提,僅承諾未來會針對此課題進行對話。對碳排放量低、反遭受氣候極端變化而損失慘重的開發中國家而言,當然十分的沮喪與失望,也是國際因應氣候變化的不公義現象,未來必須加以補救。
因為已開發國家在過去兩百多年來排放了巨額的溫室氣體,才獲致了今日的富裕成就。可是溫室氣體會在大氣層中停留數十至數百年,過去累積的溫室氣體未來還會持續影響地球氣候;這個歷史排放責任不能夠推卸,必須在財政及基礎建設援助方面,大力的扶持那些弱勢的未開發國家,甚至一些島國的遷移避難,才是公平合理的作法。
具體金援機制 惜略而未提
隨著COP26會議的結束,出爐的《格拉斯哥氣候協定》可說是《巴黎氣候協定》的更新版。然而從目前的進展看來,各國最新的碳減排承諾根本沒有達標,會讓地球邁向升溫2.7℃的境地;就算會議中所補強的碳減排目標,如禁煤、減少甲烷排放、停止森林砍伐都能夠全部到位,也僅能使溫升的幅度下降至2.4℃。因此這次所達成的協議,距離避免危險升溫不超過1.5℃,以及協助各國適應極端天氣變化或補償災難所招致損害等,仍是遠遠不夠。
不論如何,會議的喧鬧已逝,協議也通過,我們只有盡力奮勇向前邁進。就像聖經舊約申命記卅章15節摩西對以色列人的警告,這是「生與福、死與禍」的嚴肅選擇。希望全球各國,包括臺灣,都能立即用實際的行動實現減碳承諾,加大彼此的團結合作,增強對開發中國家的支持,共同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的進程,齊心保護好人類唯一且珍貴的家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