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林詩敏
對很多父母而言,教養是每天上演的大小戰爭,每位父母都希望可以優雅教養,而市面上有許多教養書,其中「教養不是作戰」 一書幫助了許多父母,讓教養不再是每天上演的戰爭,而能成為孩子的情緒導師,並與孩子共同展開了一場獨特的心靈旅程!
你的可靠度 決定你帶給孩子的是信心或不安!
書中一開始提到,若將家庭比喻為一艘船,我們總是期待船長是個值得信賴的人,而身為船長的父母,如何能在面臨狂風暴雨般的溝通過程中,扮演一名沉著、自信的舵手?
若船長告訴大家:「沒有問題的,我能處理,請大家放心!」身為乘客 就會對掌舵的船長充滿信心及安全感;反之,若船長在面對驚濤駭浪時變得慌張、不知所措,相信乘客也會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並可能懷疑船長是否有能力帶大家平安抵達目的。
我們期待船長在行經暴風雨或冰山周圍時可以冷靜面對及處理,負責讓船一帆風順,讓人感到安全又放鬆,事實上,這也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如果父母可以扮演好冷靜船長這個角色,將能讓孩子感受到愛及平靜,孩子也會明白他們可以依賴父母平安地度過驚濤駭浪,父母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孩子徹底了解自己的情緒、引導孩子適應未來的種種挫折及度過未來生命中的挑戰!
維持權威第一步 保持穩定與冷靜
每天的清晨之戰,在讓孩子起床上學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孩子情緒不佳,連帶影響著家裡氣氛的時候,親子間的溝溝不良往往讓為人父母深感無力,書中提到:「保持父母權威的第一步,即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保持冷靜。」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穩定、冷靜的父母,若船長容易緊張、情緒暴躁,遊客也會容易焦慮,然而,堅守冷靜船長的角色並不容易,特別是有一個孩子以上的父母,書中也提供了以下技巧,值得借鏡!
惹惱你的是孩子? 還是你的「過度期待」?!
讓父母感到心煩意亂的原因,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父母對這些事件的看法,首先檢視自己無法冷靜的核心思想,找到「應該」及「不應該」這些期待,並進一步確認是不是這些想法讓人脾氣暴躁、血壓上升?! 以下提供一些常見的生活例子
1、「應該」:父母認為孩子在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但孩子並沒有。
「我兒子應該10點前上床睡覺…」
「我第一次叫女兒來吃飯的時候,她就應該在餐桌坐好!」
當面對4點下課的孩子一直嚷著肚子餓,而已經辛苦煮好飯菜的媽媽把菜端上桌時,孩子卻又自顧自地玩起別的事,這時媽媽心中的莫名火就會上來…
2、「不應該」:父母認為孩子不應該做什麼,但孩子卻做了
「我不在家時,先生不該給孩子吃垃圾食物!」
「女兒不應該一直抱怨…」
很多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心力,而孩子不知道感恩就算了,還常常抱怨,這讓父母心裡產生不好的感受…
冷靜的父母 才能幫助孩子梳理情緒
上述諸多的「應該」、「不應該」的期待,常讓父母失去冷靜、失去控制,並針對孩子、挑起孩子的防禦心及抵抗後,父母又採取更激烈的方式來管教…事實上,每個孩子都需要尊重、引導,父母需要花點時間關心孩子、表達跟孩子並肩一起的立場,而不是成為一個只顧急著改變孩子行為、讓自己感覺良好的瘋狂父母。如此一來,孩子也會比較容易接受父母、把父母的話聽進去。
當父母釐清並檢視是什麼的想法左右了自己,便能學習保持冷靜,讓負面的想法不要過度發酵或誇大事情的嚴重性,這樣才能在孩子面對情緒風浪時幫助孩子、引導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正確表達自己及適應生活上的挑戰!
面對孩子的情緒風暴 別急著管教、請先溫柔接住他
設想在工作上碰到棘手的問題,在還沒找到合適的方法前,父母的頭腦也無法冷靜,這時候若碰到孩子狀況不好,也容易一觸即發,特別是傍晚時刻,父母與孩子在一天之中各自碰到不同的事情,若彼此狀況都不好,就會是衝突的時候,因此,父母需要學習管理自己的生活壓力,大多的父母認為,當孩子的情緒像暴風雨時,就是管教的時機,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先去了解孩子及一起等候風暴結束後,再去跟孩子深入聊聊他們所面臨的情緒風浪。
關係需要刻意經營 愛好自己才能愛家人
很多時候,我們忙碌於生活瑣事上,卻沒有花時間經營親子、婚姻關係,鼓勵所有的父母在每一天都盡可能安排重新出發的時間,花點時間自我沉澱、覺察內在,並檢視自己對孩子是否有很多「應該」、「不應該」的期待。
我們都需要把很重要的事情刻意地安排在生活中,而不是讓工作及生活佔滿行程,當我們花時間在重要的事情,即使生活依舊忙碌,但仍會感到滿足、家庭關係也會比較穩定。
父母們必須讓自己真正地沉澱下來,可以吃頓美食或是刻意的安靜時刻,好好照顧自己,當父母內在狀態越好時,就越容易保持冷靜,才能成為好船長、好舵手,讓家庭這艘船可以繼續往好的目標前進!
本文由 古典音樂台《愛的記事本》節目授權重新編輯整理 ~ 收聽本集內容 (本文由果子傳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