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宜汝/採訪報導】十二月5日台南聖誕晚會現場,台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 Onini竹音樂團帶來一首首撼動人心的族語、英語曲目,讓在場每一位觀眾都為之動容。
「西拉雅族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中最早接觸基督教信仰的族群,做為一個與上帝有這個深厚關係的族群,我們認為回應上帝的創造,是獻上我們的感恩,這是我們推動西拉雅語、西拉雅正名運動的初心。」甫獲第32屆傳藝金曲獎最佳作詞獎的Uma Talavan(萬淑娟)呼籲教會一同關注西拉雅正名運動,希望西拉雅正名釋憲能有好結果,也期待政府能於政策上有積極作為。
台灣各族群 猶如一顆鑽石不同切面
萬淑娟表示,以信仰來看,上帝創造人類本來就是豐富且多姿多采,像一顆鑽石,隨著鑽石切面不同,有不同的光芒展現。西拉雅族是上帝的創造,也是上帝的光芒,若從歷史上掩蓋,就是掩蓋了這道光芒。
長期投入西拉雅正名運動的萬淑娟,是總統府原住民歷史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原轉會)南部代表,她表示,台灣最早的城市是由荷蘭人在1624年間,於台南安平建立的「熱蘭遮城」,當時就有宣教士隨著荷屬東印度公司一同來到台灣。
三年後,台南即將建城滿四百週年,而摩西也是帶領以色列百姓於四百年滿出埃及,相信台南建城四百週年也將是宣教史的大事。
萬淑娟表示,基督信仰最早進入台灣,是1627年時傳入,當時宣教士以安平附近新港社西拉雅族為宣教對象,傳揚至各社,結果有超過五千名西拉雅人接受基督信仰。
當時來到台灣的宣教師將近三十名,其中有荷蘭籍、德國籍宣教士,當地人開辦幼兒園、學校、神學院,甚至用羅馬字將口傳的西拉雅語文字化,並撰寫西拉雅語福音書和基本教科書。
後來隨著鄭成功、清領時期、日治時期的時代更迭,當時因著統治政權的管理需要,將西拉雅族與其他在地理上易施以漢化的族群稱為「熟番」,其他靠近山區的族群稱為「生番」,並設「番界」,將番界與漢人之間的中介土地,令「熟番」守隘;在諸多歸化政策與政令下,西拉雅等平埔族群漸漸地消失了傳統文化。
西拉雅族原是台灣原住民的一支,與現在官方認定的16族原住民同屬「南島語系」族群,只因漢化政策,在過程中首遭土地、文化語言的流失。
西拉雅語幾近消失 在上帝手中恢復
「感謝主,雖然在歷史的演變下人們幾近遺忘,但是上帝沒有忘記,祂仍然為西拉雅人保存了語言!」
萬淑娟表示,關於西拉雅語結構與復原,都取材於《馬太福音》的譯文,並獲得荷蘭學者K. A. Adelaar的研究。由於萬淑娟與來自菲律賓的先生萬益嘉,發現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西拉雅語近似菲律賓目前還存在的比薩亞族(Bisaya)之語言米沙鄢語,在文法和句型結構上雷同,而字彙方面也有許多相似之處。
「對我先生而言,米沙鄢語是母親,西拉雅語就好像『母親的姊姊』,有一種熟悉感。」萬淑娟表示,西拉雅語復振之路,原以為只能從馬太福音和一些荷蘭文獻來研究,沒想到2019年,又有一位學者找到西拉雅語與荷蘭語對照版本的《約翰福音》。先生後來在丹麥的皇家圖書館下載下來,今年年底臺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也會出版西拉雅語《約翰福音西拉雅字彙集》。約翰福音的西拉雅全文分析亦將隨之出版。
從聖經、音樂、詩歌恢復西拉雅語
「從聖經去復育族語,相信是上帝為西拉雅人的預留,要給這個族群一線生機。將近160年以上沒有使用的語言,在上帝的帶領下,要重返往昔榮耀。」
萬淑娟表示,台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 Onini竹音樂團於今年獲獎,相信也是上帝的帶領。她與先生都在神學院受過扎實的音樂訓練,也因此很願意將音樂用於復育西拉雅族群的歌曲;無論是古調傳唱、經典合唱,或是新歌創作。
「我去到菲律賓AILM學院時,同時感受到當地各邦各族,以及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在菲律賓做禮拜及音樂活動時,用不同族群的語言、文學和舞蹈敬拜獻上給神,深刻感受到上帝的榮美。我當時不禁自問:我有什麼可以獻上給神呢?』」
因此當萬淑娟夫妻回台灣定居之後,開始認真尋找西拉雅文化的根,用音樂發展文化認同與宣告,成立Onini竹音樂團。「Onini」意思是聲音,也是唱出族群之聲的意思。加入許多年輕人以後,西拉雅語從老中青三代,藉著歌曲創作、詩歌創作,開始在台灣各地發酵、受邀演唱,展現西拉雅語焚而不毀的生命力。
萬淑娟表示,原住民站在台灣歷史的開端,是最早代表台灣面對荷蘭統治、面對日本人、西班牙人、法國等歐洲人、漢人等的一群人,相信原住民族群的興起與復育也是國家應當重視的議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