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龐君華會督,衛理門徒培育中心提供,經文採用和合修訂版
傳 2:1-11我勞碌所成的功都是虛空
【經文】
2:1 我心裏說:「來吧,讓我用喜樂試試你,使你享福!」看哪,這也是虛空。
2:2 論嬉笑,我說:「這是狂妄。」論享樂,「這有甚麼用呢?」
2:3 我心以智慧引導我,我心裏探究,如何用酒使身體舒暢,如何抓住愚昧,直等我看明世人在天下短暫一生中,當行何事為美。
2:4 我大興土木,為自己建造房屋,栽葡萄園,
2:5 修造庭園和公園,在其中栽種各樣果樹,
2:6 挖造水池,用以灌溉林中的幼樹。
2:7 我買了僕婢,也有生在家中的僕婢;又有許多牛羣羊羣,勝過我以前所有在耶路撒冷的人。
2:8 我為自己積蓄金銀,搜集各君王、各省份的財寶;又為自己得男女歌手和世人所喜愛的物,以及一個又一個的妃嬪。
2:9 這樣,我就日漸昌盛,勝過我以前所有在耶路撒冷的人。我的智慧仍然存留。
2:10 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克制它;我心所樂的,我沒有不享受。因我的心要為一切的勞碌快樂,這是我從一切勞碌中所得的報償 ( [ 2.10] 「報償」或譯「福分」;3.22,5.18,9.9同。)。
2:11 後來,我回顧我手所經營的一切和我勞碌所做的工。看哪,全是虛空,全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
【默想】
「虛空」、「補風」都是無法掌握其規律或意義的意思。傳道者想要試驗(第1節),人間認為的喜樂與福份,可否有著終極的意義與滿足。喜樂、福份與成就(勞碌所得),傳道者在之後的經文中(2:24-26)也提到這是「出於上帝之手」,但卻無法由人所掌握,且若把人生的意義建立在其上,終究難免也要失望,如「虛空」(蒸汽)與「補風」,無法從中建立人生終極的意義,或令人感到滿足。傳道者希望我們思考,什麼才是我們可以掌握的?什麼才能令我們感到終生滿足,且不會動搖,無須依賴外在的擁有,卻能實實在在的滿足與喜樂?新的一年方始,就讓我們將思想從現實與日光之下的想像,提升到一個更高的省思,什麼是你人生最有把握,提供你生存意義的最終的福份呢?
詩 29 耶和華的聲音發在水上
【經文】
29:1 上帝的子民([29.1]「上帝的子民」或譯「強有力的」或「諸神」。)哪,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都歸給耶和華!
29:2 要將耶和華的名的榮耀歸給他,要敬拜神聖榮耀的耶和華([29.2]「要敬拜…耶和華」或譯「以聖潔的妝飾敬拜耶和華」。)。
29:3 耶和華的聲音在眾水上,榮耀的上帝打雷;耶和華打雷在大水之上。
29:4 耶和華的聲音大有能力,耶和華的聲音滿有威嚴。
29:5 耶和華的聲音震碎香柏樹,耶和華震碎黎巴嫩的香柏樹。
29:6 他使黎巴嫩跳躍如牛犢,使西連跳躍如野牛犢。
29:7 耶和華的聲音使火焰分岔。
29:8 耶和華的聲音震動曠野,耶和華震動加低斯的曠野。
29:9 耶和華的聲音驚動母鹿落胎,樹林也脫落淨光。凡在他殿中的,都述說他的榮耀。
29:10 耶和華坐在洪水之上為王;耶和華坐着為王,直到永遠。
29:11 耶和華必賜力量給他的百姓,耶和華必賜平安的福給他的百姓。
【默想】(請閱讀經文後,安靜默想,有哪句話或哪一個詞你特別有感觸,就以此領悟作為祈禱)
林前 2:1-10 上帝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
【經文】
2:1 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裏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講上帝的奧祕。
2:2 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2:3 我在你們那裏時,又軟弱,又懼怕,又戰戰兢兢。
2:4 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委婉智慧的言語([2.4]「委婉智慧的言語」:有古卷是「委婉的智慧」;另有古卷是「人委婉智慧的言語」。),而是以聖靈的大能來證明,
2:5 為要使你們的信不靠着人的智慧,而是靠着上帝的大能。
2:6 然而,在成熟的人中,我們也講智慧,但不是今世的智慧,也不是今世有權有位、將要滅亡的人的智慧。
2:7 我們講的是從前隱藏的、上帝奧祕的智慧,就是上帝在萬世以前預定使我們得榮耀的智慧;
2:8 這智慧,今世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若知道,他們就不會把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了。
2:9 如經上所記:「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2:10 只有上帝藉着聖靈把這事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上帝深奧的事也參透了。
【默想】
十字架是個簡單(不複雜)的記號,但是其中所蘊藏的奧祕,卻是眼睛所未曾見過,耳朵所未曾聽過,心裡所未曾想過的內容。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上主的靈而不是憑著自己的洞見才能感悟到的奧秘;再者,這也意味著只是旁觀,而不投入(委身)去體會,這是無法真知道其中的奧祕與榮耀的的滋味。你或許已經接受基督信仰有一段時間了,但是你卻不一定經歷過上主的十字架,及其中生命轉變的奧妙;請不要猶疑,你就開始把十字架當作你默想的課題與未來生活的挑戰吧!保羅說:「我定意在你們中間並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的十字架」。
(本文取得龐君華牧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