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連線報導】「宣教既是教會必做的事,為何福音未得之地,極少有人投入?」曾獲選台灣十大傑出青年的舊鞋救命事工創辦人楊右任弟兄,於一月12日上午的「未來教會線上座談」中指出,一般教會對宣教容易用投資報酬率的心態來看,這需要調整。並且需思索在資源缺乏的地區辦佈道會,為什麼有許多人決志信主,背後所代表的意涵是什麼?不論是跨文化宣教、門徒訓練,或建立教會,都需要時間無法速成。
福音要傳遍地極 不能看投資報酬率
他說,從創世記到啟示錄,神的心意就是希望把「福音傳遍地極」。不論教會要做甚麼事工,必須要做的也是「福音要傳遍地極」。但是談到宣教,投資報酬率很低,可能一下拿50萬元,放在宣教短期看不到成果,但若是辦社區活動,就可以馬上看到很多成效。 然而教會固然要辦社區活動,但是任何人也都需要福音。若只用投資報酬率來看待所有的事情,風險是沒有人要把福音傳到未得之地。
34歲的楊右任說,當很多人聽到他在非洲服事時,都會好奇地問他,在電視看到非洲大復興一次有幾萬人信主,非洲這裡有百間教會快速興起,那裏也有許多教會建立,這是真的嗎?大家對非開發國家的教會倍增運動充滿好奇並印象深刻。但他認為,不是任何事工都能快速發展,尤其是「宣教」。
楊右任說,他創辦舊鞋救命之後,所有物資進入非洲不同國家,也開始在當地蓋學校、挖水井,參與人道救援工作,還有很多社區發展,養雞、農耕,甚至參與家庭教會的建造。他們也開始從台灣訓練、差派宣教士。當他和捐贈者溝通時,譬如他提到這地方挖一口井需要90萬元,對方卻聽說其他地方90萬元可以挖兩、三口水井;他必須跟對方解釋,這地方是沒有其他族群進去過的,光車程要花一兩天時間才能到達,挖的深度也要很深才有水。對方提到的地方,是比較有建設的地方,水井也不需要挖到很深。
但是相較之下,捐助者會認為那個地方「投資報酬率」較高。對會友報告時,同樣的奉獻可以挖兩、三口井,似乎較有成效。但他心想,水資源不就是要投入在最乾燥、最需要的地方嗎?即使花費比較貴一點。然而在現實運作上,我們對宣教的思維,也常會陷入這樣的思考。
宣教資源多投入在已有教會地方
他提到,全世界教會的奉獻、人力、資源和宣教士,有99%是投注在已經有教會的地方,或已經發展出基督教信仰的地方。然而全世界有幾十億未得之民,他們沒有管道認識基督,沒有宣教士進入當地,也沒有翻譯過當地版本的聖經。他們得到的基督教資源僅有1%。至於我們會把資源投放到已經有水的地方,認為這樣才會有高投資報酬率。事實上,把福音傳到未得之地,相對需要投注的時間較長,資源需求較多,得到回應也比較慢。
三個跨文化宣教不會這麼快的原因
楊右任以他在宣教現場的場景觀察,他認為跨文化宣教不會這麼快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融入文化需要時間:在不了解當地文化的真實狀況,我們分享的信息不知會被解讀成甚麼說法,因此在跨文化宣教要花時間了解當地語言、文化和世界觀,才有辦法了解我們所做的事。
很多人受洗 需了解背後文化原因
很多國外牧者喜歡到非洲辦佈道會,活動常看到許多人參加,之後決志受洗的人也很多;在不了解當地文化之下,就以為佈道很有收穫。但其實住在當地的人知道,他們之所以會受洗,可能是因他們沒有身分證或ID,唯一獲得身分的證明是受洗證書,上面寫著受洗者名字,孩子也可以因此報名上課,家長也可以去找工作。
楊右任說,他們到未得之民地區,找一名翻譯,向當地族人傳福音,對方也願意接受耶穌受洗。有可能真實的狀況是,對方是泛神論者,自己多信了一個外國的神──耶穌,平常若想要賺更多錢,就拜這神,想要求雨,就求另外一個神,想要洗罪,才來求耶穌。
宣教、門訓需要花時間陪伴
二、門徒訓練需要時間:我們不可能期待短宣隊一次性的活動,就能完成使命。他提到一個加拿大短宣隊,進到非洲貧民區傳福音,一次受洗一、二十人。但當短宣隊回去後,受洗的人全都回去喝酒,過原來的生活。但是短宣隊回到加拿大後,持續分享他們在非洲精彩的見證。還有一位在北美專門從事戶外傳福音工作的知名牧者,到世界各地傳福音,並帶領許多人信主。然而當這個北美團隊到非洲短宣兩週離開後,同樣的,決志信主的人繼續喝酒,回到原來的生活。
楊右任說,在台灣受洗的人,我們尚不能期待他們,靠自己就會長得很好。他們還必須接受過門訓,有牧者陪伴輔導,好讓他們接受好的教育、學習成長,並有神學的學習和人格培養。在台灣門訓需要時間,在非洲也是如此,在未得之民群體更是如此,必須有榜樣帶領他們成長。
跨文化宣教 把迷羊找回
三、建立教會需要時間:我們常聽到非洲家庭教會的崛起,過去七、八年間,他的岳父在非洲三、四個國家,創建了120間家庭教會,幾年之後發現,家庭教會因為快速成長,內部資訊混亂,甚至有的人信主沒多久,就在家裡另開一間教會。他們也意識到必須有完整的門訓,凡是建立健康的教會,都需要花時間。
為何很多未得之地未曾聽聞福音?
楊右任認為,那些多半是在政治不穩定、戰亂頻仍或未開發的地區,也是困難宣教的地區,比較沒有人去。跨文化宣教牽涉到文化和距離的問題。有些地區要在當地建立基礎建設,還需顧及安全問題,需要投入很多的資金和時間。也有的未得之民,可能是在島嶼、部落等未開發地區,可能花十年時間,接觸到的人只有一、兩千人。
從做商業投資的角度來看,跨文化宣教投資報酬率低,不是一筆好生意。但楊右任呼籲,請用耶穌找尋迷失的羊的角度、用家庭親情的來看。若有一個孩子不見了,我們會想盡辦法來尋找。現在仍有二、三十億的未得之民,沒有機會認識信仰,我們是不是也應該以迫切的心「把他們找回來」?
神最終的心意是要萬民、萬國、萬邦,所有人都來敬拜祂。所以,我們不是該把活水送到最需要水的地方嗎?即使要花更多錢或心力。然而我們是否願意投入時間、金錢、人力、資源,把福音傳到地極?回應神給我們的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