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龐君華會督,衛理門徒培育中心提供,經文採用和合修訂版
尼8:1-3, 5-6, 8-10眾民聽律法書的宣讀
【經文】
8:1 那時,眾百姓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門前的廣場,請以斯拉文士將耶和華吩咐以色列的摩西的律法書帶來。
8:2 七月初一,以斯拉祭司將律法書帶到聽了能明白的男女會眾面前。
8:3 他在水門前的廣場,從清早到中午,在男女和能明白的人面前讀這律法書,眾百姓都側耳而聽。
8:5 以斯拉站在上面,在眾百姓眼前展開這書。他一展開,眾百姓都站起來。
8:6 以斯拉稱頌耶和華至大的上帝,眾百姓都舉手應聲說:「阿們!阿們!」他們低頭,俯伏在地,敬拜耶和華。
8:8 他們清清楚楚地念上帝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
8:9 尼希米省長、以斯拉祭司文士,和教導百姓的利未人對眾百姓說:「今日是耶和華-你們上帝的聖日,不要悲哀,也不要哭泣。」這是因為眾百姓聽見律法書上的話都哭了。
8:10 尼希米對他們說:「你們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因為今日是我們主的聖日。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
【默想】
耶路撒冷的城牆修建完成,百姓聚集在水門前的廣場,聆聽文士以斯拉宣讀以色列的律法書,從清早到中午,一邊宣讀,百姓們一邊以「阿們」回應,有的俯伏在地,有的低頭啜泣。這一幕猶如在當年出埃及後,在西乃山下,上帝向他們頒佈律法,當他們再次接受律法時,他們也再次與上主立約,成為子民。這一幕為日後的以色列、猶太人的信仰奠定了根基,此後,他們重修聖殿,編定經典,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民族」。這次的「復興」,硬體的建設是城牆,使他們居住所在,與外面的族群有所分別,並且可以有一些保障防禦。軟體的建設是律法的宣讀及教育,被擄回歸的百姓,再次有出埃及回到應許之地的經歷。今日當我們想到教會的復興,往往不能只著眼於硬體的建築,也需要軟體的建構。上帝的話需要在上帝的子民當中被尊重,遵行。若是個人靈性生命的復甦也是如此,上帝的話必須成為我們一切價值的核心,以及實踐的力量。請問你如何將上帝的話放在你生命中重要的位置?如何體現你是上主的兒女?
詩19:1-14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
【默想】(請閱讀經文後,安靜默想,有哪句話或哪一個詞你特別有感觸,就以此領悟作為祈禱)
林前 12:12-31a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
【經文】
12:12 就如身體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身體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基督也是這樣。
12:13 我們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並且共享這位聖靈。
12:14 身體原不只是一個肢體,而是許多肢體。
12:15 假如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於身體」,它不能因此就不屬於身體。
12:16 假如耳朵說:「我不是眼睛,所以不屬於身體」,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屬於身體。
12:17 假如全身是眼睛,聽覺在哪裏呢?假如全身是耳朵,嗅覺在哪裏呢?
12:18 但現在上帝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一一安置在身體上了。
12:19 假如全都是一個肢體,身體在哪裏呢?
12:20 但現在肢體雖多,身體還是一個。
12:21 眼睛不能對手說:「我用不着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着你。」
12:22 不但如此,身上的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缺少的;
12:23 身上的肢體,我們認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我們不雅觀的,越發裝飾得雅觀。
12:24 我們雅觀的肢體自然用不着裝飾;但上帝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
12:25 免得身體不協調,總要肢體彼此照顧。
12:26 假如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假如一個肢體得光榮,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12:27 你們是基督的身體,並且各自都是肢體。
12:28 上帝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醫病的恩賜,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
12:29 難道個個都是使徒嗎?難道個個都是先知嗎?難道個個都是教師嗎?難道個個都是行異能的嗎?
12:30 難道個個都是有醫病的恩賜嗎?難道個個都是說方言的嗎?難道個個都是翻方言的嗎?
12:31 你們要追求那更大的恩賜。
【默想】
跟隨基督的群體所組成的教會,為要過群體的生活以及為要見證我們的信仰,上帝透過聖靈在教會成員中,有不同的恩賜,發揮不同的功能,然而這卻不妨礙我們為一個整體,也就是一個身體,而且是彼此相互支援的整體。跟隨基督的群體,越是成熟,越是以基督的心為心,越是效法基督,他們的恩賜就越多,配合度也更高,成為合一的見證,這種合一的見證,正是榮耀這個身體的頭,也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相反的,靈性越空洞,愛心生活形式化,雖然活動熱鬧,但每每衝突也越多,明爭暗鬥,甚至使主的名受羞辱。請問你如何在教會中與其他同工合作?雖然你很有把握,但是當你的看法不為大多數同工認同時,你會如何處理?請切記這些不是社交技巧的問題,也不是組織分工的問題,是我們與基督的關係的問題,這是靈性的問題,因為我們是基督的身體。
路 4:14-21耶穌在會堂讀經
【經文】
4:14 ( 太 4.12-17 可 1.14-15 )耶穌帶着聖靈的能力回到加利利,他的名聲傳遍了四方。
4:15 他在各會堂裏教導人,眾人都稱讚他。
4:16 ( 太 13.53-58 可 6.1-6 )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他長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素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
4:17 有人把以賽亞先知的書交給他,他就打開,找到一處寫着:
4:18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宣告:
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看見,受壓迫的得自由,
4:19 宣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
4:20 於是他把書捲起來,交還給管理人,就坐下。會堂裏的人都定睛看他。
4:21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聽見的這段經文,今天已經應驗了。」
【默想】
耶穌回到自己家鄉的會堂讀經,為何會引起如此的敵視呢?仔細看耶穌讀的經文,就是引自以賽亞書61:1-2,但是耶穌並沒有讀最後一段的文字,就是「上主報仇的日子」。猶太人一直注意上主為他們向外邦人,特別是欺壓他們的人報仇,但是他們忘記了上主的恩典,祂的好消息是有關貧窮的(經濟上需要援助的)、被擄的(不得自由)、瞎眼的(或有病痛的,過去以為這是犯罪的結果)、受壓制的人(活在各樣的壓制下不得自由,看不到希望的人)。這些人在猶太人中仍然存在,這些原本都是遵守律法的社會所不應該存在的,可見他們並沒有遵守律法的真意,他們只是關心外人如何遭報,但是卻忘了自己與上主的標準仍有一段距離。所以當耶穌未提到上主向外人報仇的經文時,就會引起民眾的憤怒。有時要求自己的群體反省是極不容易的,自己人點出自己人的盲點,往往不會得到讚賞,有時還會受到敵視,這是需要勇氣的事。你可有勇氣對自己,以及對自己所在的群體提出反省嗎?最後,請留意,這段經文往往也被視為耶穌作為彌賽亞的的使命宣言,請仔細看看在他所採用的經文中,有多少社會的向度?有多少內在的向度?兩者之間的關係又如何?
(本文取得龐君華牧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