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謝宜汝、李容珍/採訪報導】今年是宣教士馬偕來台150週年,也是宣教士彭蒙惠來台70週年。馬偕博士及彭蒙惠老師,都是飄洋過海離鄉背井來到台灣,看到這塊土地有什麼需要,他們就「因愛啟程」。他鄉作故鄉,把一生奉獻給台灣,「生命影響生命」,撒下福音與愛的種子,持續在台灣結出無數的子粒,生生不息!現今的基督徒如何跟隨耶穌的腳蹤行,從馬偕、彭蒙惠看到宣教士無私的愛?
一月21至23日,由《空中英語教室》、天韻合唱團與《全民大悶鍋》系列節目編導、全民大劇團團長兼編導謝念祖合作,製作《The Journey of Love因愛啟程》,以音樂劇的方式演出95歲美籍宣教士彭蒙惠老師飄洋過海愛台灣的生命歷程。會後引起熱烈迴響,許多人觀後都感動落淚 。
70年來跟大家成為一生的朋友
來台灣已經70年的彭蒙惠老師常常說,她的家在台灣,心也在台灣,她就是台灣人。高齡95歲的她仍然保持熱情,看到哪裡有需要,就去那裡,用生命實踐愛台灣,希望跟大家成為一生的朋友「A Friend for Life」。
彭老師表示,自己只是個平凡的人,「1951年剛來到台灣花蓮時,我也不知道要做什麼;但是上帝知道,所以我就跟著上帝。祂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事情做得很好、很大,都是因為上帝。是祂幫助我們,謝謝上帝帶領我那麼多年,我可以繼續努力做祂的工作。」
在三天的演出中,台下的觀眾隨著劇情又哭又笑,現場常常爆出如雷的掌聲。音樂劇謝幕時,95歲的彭老師驚喜現身舞台上,全場觀眾都起立鼓掌致敬。彭老師感謝大家前來並笑著說,如果知道今天會有那麼多人來看音樂劇,當初可能嚇得不敢上船了。
她說當初來到台灣時,看到此地人的需要,所以結合英文和音樂,讓台灣走入國際,也讓世界看見台灣。彭老師鼓勵現場觀眾,也要看到世上的需要,去幫助人並把福音帶給需要的人。
回到起初跟隨耶穌腳蹤的精神
救世傳播協會會長、天韻合唱團團長暨《因愛啟程》監製謝光哲說,許多像彭老師這樣的外國宣教士,例如馬偕、馬雅各等,他們離鄉背井來到台灣,把一生都奉獻給台灣,用行動展現對台灣的大愛。我們不只是感謝,更應鼓勵大家能學習這些宣教士愛人如己的精神,盼望生命影響生命,一起讓台灣、讓世界更美好。
他受訪時也提到,以救傳同工而言,藉由此部音樂劇回顧彭老師當初創辦《空中英語教室》、「天韻合唱團」的精神,也就是跟隨耶穌的腳蹤、走到人群當中。「藉著諸般的智慧走入人群,以大眾傳播傳揚福音」,這也是救傳的使命。
他說,彭老師就是不斷地分享,七十年來,無形中影響許許多多的人。從起初的原住民到各行各業的人,甚至是企業家或政府官員,還有身邊所有的人。這也是在她身邊廿多年,看到她每天所做的事。
他也提到,透過這齣音樂劇描寫彭老師的故事,特別是自12歲到現在,從小時候、年輕時,演到七、八十歲時的彭老師。她離鄉背井獻身宣教背後,一些關鍵性的決定過程,包括要不要離開父母?要不要與男友結婚?透過音樂、舞台和演員的呈現觸動人心,也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宋逸民牧師、陳維齡師母:期許一生為主而活
宋逸民牧師觀賞後在臉書留言說:「彭老師分享說,她這一生和自己最多的對話是『神要我做什麼?』而不是『我要做什麼?』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再只為自己,而是一生只為主活。」
陳維齡師母在臉書上也寫道,她看完後哭了一晚,談到彭老師:「她很清楚的知道這一生所有的一切,都只為了成就神要做的事……。在這當中,父母相繼離世無法再見,讓她常常以淚洗面無法入眠。但彭老師說,她要擦乾眼淚,因為以後會在更美好的家鄉『天家』,再和父母相見……。她忍痛捨棄了好姻緣,但她並不後悔,因為她知道她愛耶穌,她不能夠忘記她和神的約定……。」
張茂松牧師:看到需要 因愛啟程
「70年是從嬰孩變銀髮族的歲月,而彭蒙惠老師,已經委身在這塊土地這麼漫長的歲月,用生命和行動愛台灣,這是極美的見證!」新店行道會創會牧師張茂松受訪說。
他表示,無論是彭蒙惠老師還是馬偕博士,都是因愛啟程及委身服事的宣教榜樣。他們除了是傳揚耶穌救恩及福音大能的宣教士外,另外一個值得台灣的教會及有志於獻身跨文化宣教的信徒學習的就是:「看到宣教禾場的需要,找到福音的切入點」。
像是彭蒙惠老師來台灣,看到戰後美援時代的台灣,很多百姓,特別是年輕人有學習英文的需要,她就創辦《空中英語教室》。
至今直接或間接因為《空中英語教室》學英文,並且接觸到福音的海內外華人,應該至少超過千萬人。彭蒙惠老師也看到透過傳播媒體及文化宣教,進行福音撒種的影響力,所以成立了救世傳播協會及天韻合唱團。非但在教會內帶來堅固信徒的祝福,更深深影響教會四牆之外的城市、國家及社會。
他在彭蒙惠老師、馬偕博士以及台北基督學院創辦人賈嘉美宣教士的身上,都看到宣教士愛台灣的佳美腳蹤。
張茂松牧師說,每當他差派出宣教士的時候,他會引用約翰福音十二章24節勉勵及提醒他們,宣教不是一時感動,而是立定心志要「埋骨」在宣教工場的委身,講白了就是「去了!就不要再回來了!」(返國述職、募集資源除外)
張牧師說,他很喜歡這齣舞台劇的名字「因愛啟程」,因為一個立志要把福音傳遍萬邦的宣教士,若是沒有愛神、愛人、愛土地的心志和行動,是沒有辦法持續,甚至是埋骨在宣教工場,除了宣教士自己先被耶穌的愛激勵。
顧其芸牧師:福音不單是宣教 更是生活體現
新生命小組教會主任牧師顧其芸牧師受訪表示,彭蒙惠老師一生投入英語及媒體與文化宣教,不但放棄了自己進入婚姻的機會,而且過去的70年裡,都用行動奉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一個宣教士能夠做到這樣「比台灣人還台灣人」,怎不令人感動?
顧牧師說,彭老師的宣教和傳福音,從當初創辦《空中英語教室》及救世傳播協會,就是一種看到需要,並且採取創新方式的先驅者。就像當年的馬偕,1872年從淡水上岸後,除了蓋教堂,更是透過醫療、農業、以及辦學等方式,讓台灣的百姓既可以聽聞福音,生活也能得著幫助。馬偕的佳美腳蹤,像是馬偕醫院、真理大學、淡江中學等,至今仍深深影響台灣社會。
無論是彭老師或是馬偕博士,起初在推動這些創新的宣教作為時,都碰到很大的攔阻,但他們就是憑著信仰及對主耶穌的信靠和信心去行,這提醒台灣的教會,宣教從來就不是因循過去的做法,而是要去看見人民及土地的需要,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去做。「凡事不要怕失敗,勇敢試了才知道!」
「求主在台灣興起,更多像彭蒙惠老師及馬偕博士這樣有信仰、委身且與時俱進的宣教士」。顧牧師說,他從馬偕博士及彭老師的身上都看到上帝的呼召,以及對宣教的工場非常的委身。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當地人的需要,並且要融入宣教工場的文化及人群當中,效法耶穌道成肉身,接地氣給人溫暖。
柳子駿牧師:網路媒體是最新宣教禾場
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柳子駿受訪表示,他在看完《因愛啟程》後,神給他很大的感動及提醒就是「看到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是宣教的契機」。他認為,在現今的世代,包括網路媒體,就是台灣教會最需要耕耘的宣教禾場。
柳牧師分享在開場前,他提早到去為劇組禱告,遇到彭老師,她抓著他的手說:「這部音樂劇絕對不是為了我,是為了榮耀神。」柳牧師跟彭老師說:「我知道、我知道,但是因為這部音樂劇,會興起更多台灣的年輕人走上跟你一樣宣教的道路!」
鄭忠信執行長:宣教士的偉大是奉獻生命的那顆心
「《因愛啟程》深深震撼我的心!」亞洲論壇影響力中心執行長鄭忠信說:「最大的感動是,看到彭蒙惠老師是一個真正跟隨耶穌的人,全然擺上、為台灣犧牲,連婚姻、父母都放下了,就為了要使福音廣傳。在這樣的榜樣前,我覺得我們很渺小。」
「我相信《因愛啟程》雖然講述的是彭老師的故事,但其實她代表的,是歷史上每一個為台灣無私奉獻、獻上一生、獻上生命的宣教士們。」鄭執行長表示,看見彭老師一生的見證,他要向每一個來台灣的宣教士致敬、獻上最大的祝福。
鄭執行長表示,還有許多從國外來到台灣傳福音的宣教士,雖然沒有那麼出名,卻是默默地奉獻一生。他們有些人前進偏鄉,進行福音事工,一生傳福音,過著勤儉的生活。也有很多宣教士死在部落、鄉下,卻有如一粒麥子落在土裡,結出許多的子粒來。
還有一些宣教士做著危險的事工,必需隱姓埋名,相信這些默默付出、不為人知的宣教士,他們的偉大不是因為豐供偉業和成就,而是他們願意回應神、願意奉獻生命的那顆心。
鄭執行長鼓勵每一位基督徒,都要看重上帝所吩咐的大使命,看重宣教士的事工,幫助、關懷這些用生命宣教的人,或許是代禱,或許是奉獻,讓主的心意被滿足。也盼望《因愛啟程》可以在神的帶領下,巡迴台灣各地演出,讓福音的種子進到人們的心中,邀請更多人「因愛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