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陵(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
1872年五月24日,一個誠心發出的禱告,點亮夜晚的星空:「祢是真神上帝,在幾個月前阮並不認識祢,幫助阮能夠更加認識祢。因為阮知道阮的同胞所服事的偶像,並不能拯救他們的靈魂。從阮心底深處,感謝祢將偕牧師帶到臺灣來。請聖靈幫助阮,幫助阮來使許多人歸向耶穌。阮的了解很貧乏,但是,上帝幫助阮,這是阮心所願!」
馬偕首位學生與得力助手
這個禱告,從嚴清華 (1852-1909)的心底發出,是真切的,也是緊張的。嚴清華,是馬偕牧師的第一位學生,也是他所倚重的助手。馬偕在臺29年的歲月,他口中的「阿華」,一直陪伴他「南征北討」,追尋拯救失喪的靈魂。這一夜的禱告,是阿華的第一次有聲的禱告,馬偕興奮且詳實地記下當晚的景象:「晚上的時候,我要求阿華禱告,當時他坐在一張舊的竹椅上,那張椅子只要輕微的移動,就會發出嘎嘎作響的可怕聲音。阿華立刻屈膝跪下,將椅子由一邊推向另一邊,然後開始每一個句子。」
禱告是對神的感恩、讚美、認罪與祈求。阿華感謝能認識上帝,讚美祂是真神,認罪脫離偶像,也祈禱更多來自上帝的幫助。阿華對禱告的認識、對上帝的崇敬,除了是自身的追尋,更多來自他身邊這位,被本地人稱為「黑鬚番」的偕牧師。
蒙神悅納 結出初熟果子
1872年三月9日,馬偕乘船來到淡水,踏上這個舊稱「滬尾」的港岸聚落。人聲鼎沸,碼頭上的販夫走卒,絡繹不絕。一個月後,一位21歲的年輕人首度拜訪馬偕,這個人就是阿華。當天他們談了許多,阿華也問了很多問題。
馬偕在日記寫著:「離開的時候,我送給他一本聖詩,當他要走出房門時,我不知道為什麼,感覺非常喜歡他。當晚禱告的內容,大部分是為他禱告,因此我睡得很少,也思考很多要如何影響他來接受福音。」
使徒保羅曾經勉勵教會信徒:「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哥林多後書八章12節)馬偕的禱告,上帝實在聽到了,不但聽到,還悅納;不但悅納,還賞賜。賞賜救贖恩典給這位年輕人:阿華。
阿華之後帶了不少讀書人,來向馬偕討教。有人鄙視馬偕口中的這位真神上帝,有人恐嚇馬偕,不准再傳這位耶穌基督。
阿華呢?他自己說:「我已經決定只要能學習這屬天的道理,我願意忍受任何的痛苦。你(馬偕)所讀的適合我,噢!我喜歡這些話,是那麼的安慰人心,我已經對偶像和迷信厭倦了。」
無懼恐嚇 受洗見證上帝
那天之後,阿華跟隨在馬偕身邊一點一滴學習,像是幼苗吸取養分,日日成長,漸漸茁壯。結出第一位初熟的果子後,馬偕陸續帶領一些學生,訓練他們認識羅馬拼音,可以閱讀聖經,可以唱誦詩歌。
他們常去雞籠海邊,沿著淺灘石岸,認識魚貝珊瑚,還有創造自然萬物界的真神;他們也爬上觀音山,俯視山腳下的淡水河,述說神的榮耀,傳揚祂的手段。
隔年(1873年)二月9日,首場洗禮在詩歌中揭起序幕。這也是馬偕人生第一次,為他人施洗的重要日子。嚴清華、吳益裕、王長水、林孽、林杯,一共五位接受洗禮。偕牧師輪流詢問他們幾個信仰問題,他們則以宏亮堅定的語氣應答。接著,面向擾嚷的群眾,阿華等人表明自己的信仰,輪流講話。
馬偕說:「阿華顯出他的機智與力量,讓人覺得鼓舞。在群眾咆哮聲中,他第二度站起來進行最有力的演講。」雖然過程令人緊張與焦慮,但是神的道不被捆鎖,神的道是大有能力的。許多人離開後,竟然還說:「這是一件好事!」
偕牧師和阿華等人進入屋內,合唱了一首聖詩〈我認救主不驚見誚〉。歌詞是這樣的:「我認救主無驚見誚,好膽干證道理;報揚耶穌恩典奧妙,歡喜趁祂教示。」在人面前,不怕人的恐嚇或羞辱,因為主耶穌為我們撐腰。猶如上帝曉諭以賽亞先知:「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以賽亞書四十一章10節)
北臺灣佈道建立本地教會
馬偕的陪伴與上帝的供應,是嚴清華得力的來源。就在首場施洗日後的第九天,他們師生出發前往對岸的五股坑佈道。當地信徒每個禮拜都需要搭船到滬尾參加禮拜,偕牧師認為他們太辛苦,決定差派阿華前往當地,成為北臺灣第一位傳道師,在當地建立佈道所。
那裡的慕道友確實熱情,熱誠的出來迎接偕牧師一行人;他們還為阿華預備一個地方,可以對著一群人佈道。不久,阿華在這兒親自監督施工,以及落成設立「五股坑教會」,是北臺灣第一間有形的教會建築。
偕牧師的異象,是本地宣教工作應由本地人從事,所以他刻意培訓本地傳道者。偕牧師說:「每個學生都訓練能唱歌、講道與辯論,成了很有效率的工人。」他們師生常去拜訪會友和未信的人家,學生們也常被朋友邀請去家中作客,這就成了佈道傳講真理的好時機,阿華當然也參與其中。1885年五月17日,嚴清華與陳火被封立為牧師,成為北臺灣第一位本地籍牧師。
馬偕的接班繼承人吳威廉牧師,曾經在給加拿大教會的報告裡,讚譽阿華的表現:「我認識阿華越久,越是喜愛他,越信任他的誠實,以及尊重他的判斷。有麻煩的時候,總是委託他到出事的地點去處理。他回來的時候,從他微笑的臉,就可以看出他已經將爭端完滿解決。」
1909年六月2日,嚴清華蒙主恩召。辭世那一天,正是他的老師偕牧師的忌日,如此巧合。我猜想,在最後的日子,阿華心底或許想念:「老師,你去的所在,阮嘛準備欲去,這是咱最後的住家,也是阮心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