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3 基督教論壇報 / 台灣教會

如何改善牧師過勞現象?牧師的回應與提醒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

拿神院長王乃純牧師:
設立服事界線  盤點教會資源訂目標

在出任拿撒勒人會神學院院長前,於樹林教會牧會十年的王乃純牧師受訪時表示,台灣絕大多數的教會都是主日聚會人數百人以下的中小型教會,在會友金錢奉獻有限的情況下,通常教會領薪水的全職同工只有牧師一人,而師母或是師丈,則通常是「不支薪的on call(待命)義工」。若是牧師凡事都要攬在自己的身上,諸事親力親為,長期下來,非但會影響到睡眠品質,自身的身心也會失衡,甚至是累垮。

王乃純牧師

王院長說,一個會把教會各樣大、小事都攬在身上、累垮自己的牧者,通常都具有「責無旁貸的使命感」,大小事都要一手包。另一種牧者則是「不放心別人去做」。

這其實都不是很健康的心態和做法。過去他牧會時,教會同樣只有他是領薪水的全職同工,但他的作法是盤點教會的人力及財務資源,務實訂出哪些事工,「是教會應該做,依照資源也做得到的」,哪些是「教會(或牧師)想要做,但按著現實環境及資源,是窒礙難行的。」

王院長舉例,像過去他要在教會推動「課輔班」事工,在召聚有能力且有意願擔任課輔老師的弟兄姊妹商議時,他就言明老師是志工職、「無給職」的服事,需能甘心樂意且持之以恆;並且答應之後,不可以半途退出。這不是做給牧師看的,而是為神而做的。

王院長提醒,現在網路社群發達,無論是偏鄉還是都市教會,資訊的取得都很便捷,特別是中小型教會的牧者,在推動教會事工時,千萬不能看「A教會有,所以我也要有」,而是要盤點自己能否從教會內、民間或公部門找到穩定服事的人力及經費。

若是發現沒有資源及團隊可以一起推動,那就是神的時間還沒有到,「可以先行暫緩,繼續禱告尋求,求主開路!」

面對弟兄姊妹期待牧師在自己有需要(幫助、禱告及安慰)時,可以不分晝夜「隨傳隨到」,造成牧師疲於奔命;王院長則從自己牧會的經驗建議傳道人,「設立應有的界線,並且跟弟兄姊妹言明,牧者也是人,能力和體力有限,同樣需要信徒的關顧和體諒。」一般來說,大多數的信徒都能諒解。

王院長舉例,像是過去他臨時接到一對老夫妻請求關懷的電話,他先初步了解對方的需求及急迫性後,就跟老夫妻坦誠相告,「現在真的無法抽身,但會請住在他們附近的信徒先去關心。」當他忙完手邊的工作後,就透過電話及探訪,持續關心這對老夫妻的需要。

此外,王院長也建議傳道人,可以跟信徒明白告知「哪幾天、哪些時段來教會,是可以敲門進來找牧師輔導、談話」,哪些情況及時間,牧師無法隨傳隨到。因為唯有牧師有足夠的休息,以及主裏安息的時間,牧養及服事才會有品質,可以帶領教會繼續前進。

板橋聯禱會主席何有義:
按照恩賜建立服事團隊 不用凡事挺身而出

板橋牧者聯禱會主席、貴格會板城教會主任牧師何有義牧師受訪時坦言,台灣教會長期的傳統,就是大小事都要主任牧師或是主責傳道人親自前來,甚至是隨call隨到的高配合度。

對於牧師可以「365 天、一週七天、每天24小時,可以犧牲睡眠、家庭和休假」去服事教會和信徒,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中小型教會的牧者「都已經過勞了!」

何有義牧師

何牧師舉例,像他剛開始牧會的時候,神學院邀請他去教書(兼任教師)。他為了回饋母校,也兼顧當時信徒的牧養及關懷需要,就排星期一的教會輪休日去上課。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將教會的各樣大小事一手包,星期一不是在教書,就是排滿會議,全年無休,人也耗竭了。

隨著教會人數的增長,何牧師從以弗所書四章11節領受到按照各人不同的恩賜,彼此分工、合作,團隊事奉,才能把教會和信徒照顧好,自己也不會累垮的重要性。

在教會弟兄姊妹的支持下,現在他所牧養的教會的協談、夫妻、學生、青年、新朋友接待與跟進,以及銀髮關懷事工,都有不同的傳道人以及專職的行政同工來主責,他就不用凡事站在第一線,同工也在服事中被裝備造就。

「好牧人要牧養群羊,但不必事必躬親」,何牧師提醒。他知道很多中小型教會,特別是雙北都會區教會的傳道人,都很怕自己對信徒「照顧不周」,會讓信徒認為「牧師不愛我、不關心我」,一氣之下就換到其他的教會。

所以從會友家中的婚喪喜慶,兒孫出生到彌月,都必須親自前往。事實上,這連分工更精細的巨型教會牧師都做不到。牧師要讓會友明白,牧者也有不足和力有未逮之處。唯有讓最合宜的資源及關懷者介入,才能適時幫助到信徒的需要,建造靈魂體整全的生命。主任牧師不一定要「捨我其誰」挺身而出。

桃基盟副主席韓蕙慧:
保養顧惜自己身體 服事路才能長遠

大桃園基督教聯盟副主席、桃園市府靈糧堂主任牧師韓蕙慧受訪時表示,牧師和信徒一樣需要「安息」,累了及病了就要休息。就如她現在就因為菌血症引發膽道發炎,在醫院打點滴休養中,教會裏其他的牧師及同工就會自動補位。

韓蕙慧牧師

身體是聖靈的殿,一個懂得保養顧惜自己身心靈狀況,且能跟團隊一起事奉的牧師,服事路才能長遠。

韓牧師說,她曾經遇過一位姊妹,因為身體緣故要從桃園轉院到台北,來電希望她到場關懷、為她禱告。她請適合的同工就近關懷,並也透過電話為其祝禱。事後那位姊妹以韓牧師沒親自到場,不但出言責怪,甚至因此離開教會。

韓牧師說,很多教會牧師應該都遇到過這樣的情形。但她要鼓勵傳道人「凡事親力親為,非但不能興起團隊一起事奉,人的需求就算是牧師累垮了,也不可能完全滿足的」。所以當牧師累了、病了,就要放心、放手讓同工承擔責任。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