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編譯陳貞元/報導】【特約編譯陳貞元、編譯余友梅/報導】美國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球隊明尼蘇達維京人隊(Minnesota Vikings)老闆之一的馬克.威爾夫(Mark Wilf),另一個身分是北美猶太人聯合會(The Jewish Federations of North America,簡稱JFNA)主席。雖然NFL年度會議即將召開,但身為猶太人的他,腦子裡想的不僅僅是橄欖球。
日前他放下球隊管理的事務,帶領JFNA這個人道救援團體,前往波蘭和烏克蘭的邊境,為烏克蘭難民提供救助。剛返國的他於22日接受CNBC的採訪,他說:「需求簡直是排山倒海而來!這是一個混雜著疲憊、震驚以及難民下一步去向的綜合感受。無論事情將從政治面或軍事面的方向結束,這個問題都將長期伴隨著我們。」
威爾夫談救援行動
威爾夫的父母都是納粹占領波蘭時的大屠殺倖存者,他個人一直是猶太團體的主要捐助人,包括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他說,他們計畫返回該地區進行更多的人道援家。目前JFNA已經為烏克蘭人募集了4千萬美元的援助,資金將用於支持那些在難民營和收容所中沒有食物、藥品和衣物等基本需求的猶太難民。該組織估計,他們已經能夠幫助4萬多名老年猶太難民和 2500名猶太兒童。
威爾夫說:「他們只是想讓自己的生活恢復秩序。他們整個生活都被連根拔起了!」他補充說:「他們因為目睹的暴力和死亡,飽受心靈創傷。」
而在12日時,JFNA曾宣布,捐出2450萬美元(約6.99億新台幣)救助烏克蘭猶太人;預計將有5到20萬人受惠。該組織並統計,至三月15日,已安排650名烏克蘭猶太人,前往以色列定居。
以色列預估將接收多達五千名烏克蘭猶太人,並對兩萬名非猶太裔烏克蘭人提供臨時庇護。
前往以色列的猶太難民大多會經過羅馬尼亞,而前往西歐和美國的猶太人,則會朝波蘭前進。據《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至少有三千名烏克蘭猶太人已進入鄰國摩爾多瓦,還有另外約三千人已進入波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
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截至三月21日,約有超過355萬名烏克蘭難民,在俄軍擴大地面攻擊後,被迫逃離自己的國家,其中有九成是婦女和孩童。而曾在烏克蘭這塊土地生活超過千年的猶太人,自然也相當關注受到俄軍圍攻下的烏克蘭。
納粹大屠殺逾百萬猶太人在烏國慘遭殺害
許多美國猶太人的祖先都是來自烏克蘭,因此他們對於那塊土地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即便其中牽渉到一段迫害史也是一樣。在納粹大屠殺時期,約有120萬至160萬名猶太人,在烏克蘭慘遭殺害。
三月13日,另有一批來自美國紐約地區的拉比,共18人,登上飛往波蘭華沙的航班,前往波蘭和烏克蘭邊境運送物資,並為逃離烏克蘭的難民提供醫療支援和安慰。
這趟48小時到波蘭的任務,是由紐約的猶太聯合勸募協會(UJA-Federation)所組織,也是許多為幫助猶太人和其他烏克蘭難民而迅速成立的眾多事工之一。
約爾.莫斯巴赫拉比從機場出發前
紐約市改革派的猶太教堂──沙阿雷特菲拉(Shaaray Tefila)的約爾.莫斯巴赫(Joel Mosbacher)拉比,是當天出發前往波蘭的拉比之一。他表示,他想要得知愈多關於戰事的消息。「因為我們能夠帶來安慰、見證和資源到達邊境,並將重要的見證故事帶回家鄉,讓人們聽見。這就是我們此行的最大動力。」
他並且說:「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次事件比世界上其他危機,都還更帶有個人情感。我想我的祖先們會感到驕傲的,不只是因為猶太教仍然生生不息,更是因為我們不但沒有遺忘過去,更能走過傷痛,對需要的人們伸出援手。」
澤倫斯基是烏克蘭猶太人代表人物
由於新聞媒體不斷地報導同為猶太人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所展現的堅持與勇氣,這使得人們更加心向烏克蘭。
東歐和俄羅斯的猶太族群在蘇聯解體後,才緩慢得到復甦;即便是在納粹大屠殺後的許多年,大多數猶太人仍然無法對外展現自己的信仰,任何猶太教的活動都只能轉入地下化。直到近期,猶太教機構如會堂、學校、社區中心等,才慢慢地成長到一個新的高度。
當中最具代表性的猶太復興運動,就是「哈巴德運動」(Chabad-Lubavitch movement),勸人「重新回到上帝的身邊」。如今的運動領袖、第七代哈巴德拉比梅納凱姆.施尼爾森(Rabbi Menachem Mendel Schneerson),就是在烏克蘭出生,而後於1941年移民到美國。
在他的領導下,哈巴德運動蓬勃發展,成為當代世界最廣泛的猶太人運動。在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之前,施尼爾森拉比就開始派遣使者前往烏克蘭,在該地協助重建猶太信仰。
烏東聶伯城有全歐最大猶太中心
據哈巴德發言人賽利格森拉比(Rabbi Motti Seligson)表示,在二月24日烏俄戰爭開打前,有192對哈巴德猶太夫妻,在烏克蘭全國32處猶太中心工作生活。
烏克蘭第四大城,也是施尼爾森曾居住過的聶伯城(Dnipro),有著全歐洲最大的猶太社區中心。這座建築名為「燈台中心」(Menorah Center),因其建築形似七燈台而得名。
住在紐約的賽利格森拉比說:「猶太教之所以能在烏克蘭立足,都得歸功於哈巴德運動。」但在烏俄開戰後,許多拉比都已和信徒逃離當地。
哈巴德在烏克蘭的關係網正在全力幫助剩餘的猶太人離開。該組織已募集1200萬美元(約3.4億新台幣)協助猶太人逃離,並透過烏克蘭猶太救濟基金會(Ukraine Jewish Relief Fund)繼續提高預算。
目前哈巴德拉比也和其他居住在烏東地區的拉比一樣,取道羅馬尼亞撤離。仍然留在當地的拉比,則是試圖說服其他人一同離開。
救濟難題:如何讓留下來的人活著?
賽利格森拉比說:「許多住在烏東的猶太人仍然選擇留下,因此我們面對的挑戰是,該怎麼讓人們同意離開呢?要怎麼撤離他們?更重要的是,要怎麼讓留下來的人活著?」
仍然留在聶伯城對抗俄軍的烏克蘭猶太士兵 他的軍隊中還有一位拉比
仍和父親一起在聶伯城對抗俄軍的猶太士兵大衛.切爾卡斯基(David Cherkasskiy),就是一個例子。在戰爭稍歇之時,他們會一起唸著經文,向上帝祈禱!在他們的軍隊中,也有著一位拉比。
茱莉亞‧格里絲拉比(Rabbi Julia Gris)是烏克蘭唯一的女拉比。美聯社報導,牧養奧德薩進歩猶太會堂(Progressive Jewish Congregation of Odessa)的她和19歲的女兒伊佐爾達(Izolda),拖著行李箱、帶著兩隻貓,走了30公里後找到了安全的容身之處。
她們到達了波蘭邊境,在那裡等待了40小時,曾經歷沒有食物、飲水和廁所的困境。三月12日,她在波蘭華沙,帶領她分散各地的會眾,舉行第一場安息日的在線崇拜。格里絲點燃了她從烏克蘭帶來的安息日蠟燭,女兒在旁彈吉他伴奏。
她的會眾有的逃到摩爾多瓦,有的逃到羅馬尼亞,有的已安抵以色列;還有的人仍勇敢地留在奧德薩守護家園。敬拜之後,她親自為一群猶太難民主持了一場實體的婚禮。這些人被一對住在華沙附近的基督徒夫婦好心地收留著。(資料來源:Religion News Service, C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