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台北採訪報導】周牧師受訪時談到,自己50歲曾罹患淋巴癌,但神多給了他31年的生命;60歲遇見戴冕恩牧師,讓他看見「關係比事工更重要」,也影響他後來的服事。
談到他如何走向國度連結合一?他記得21年前去以色列,結識戴冕恩牧師與趙仲權牧師;見兩人的關係像家人、兄弟,甚至戴牧師認趙牧師的母親為乾媽。他自認也是華人,更多看見「關係比事工更重要」,因此後來發起響應一連串的回家、合一運動,見證神奇妙的作為。過去,周牧師只要把全球靈糧網絡建造起來,不斷向外植堂,認為這樣擴展就好了。但是現在,他花很多時間來建立關係。
壯世代應該更多看重關係
「壯世代,應該是更看重關係的世代。」周牧師說,他有七個兄弟姊妹,父母親後來到美國定居。母親過世後,他們幾個兄弟姊妹每年仍會從各個國家飛到美國探望父親。有一次,幾個兄弟姊妹一起回來,父親很高興。有一天,兄弟姊妹中有一對夫妻爭吵,他們以為父親聽不清楚,就不以為意,沒想到父親要大家安靜,希望他們能彼此相愛,講著講著就哭了。這讓他明白父親看重的不是「子女賺多少錢,而是夫妻、兄弟姊妹的關係好不好」。這讓他想到天父也是一樣,當我們年紀愈長,就能愈了解天父的心。
周牧師說,整本聖經新舊約主要談的是「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其次是愛人如己。」這也是兩條最大的誡命。信耶穌不只是使我們得永生、上天堂,而是使我們與神和好,與人和好,人與人之間也彼此和好。
周牧師回顧50-65歲,是他在生命和教會服事上的突破時期。60歲遇見戴冕恩牧師,讓他看見「關係的重要」,展開與原住民、客家教會「同行」,並與其他不同宗派、地方教會牧者在一起。他說,帶出的影響力,比單獨做自己的事工影響更為深遠。如果「一加一」是「合一」,就大於二,甚至大於三、四;但是,若沒有合一的話,一加一甚至小於一。因此「合一」、「連結」非常重要。天父看重關係,不只看重人與人,也看重教會與教會之間的關係。
壯世代為父的心如何轉向兒女
70歲交棒給區永亮牧師後,周神助牧師有長達近兩年的時間,每天上午起床,坐在椅子上默想同一節經文:「叫為父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瑪拉基書四章6節)。他祈求神教導他「怎麼轉?誰先轉?」「轉的心態是什麼?」
周神助牧師說,壯世代自恃才幹、能力,還想繼續做些什麼,如此對教會和社會來說,不一定很好。若我們不看重「關係」,就會成為下一代的麻煩。
從兩代之間來看,「壯世代」如何成全下一代,成為下一代的祝福?這些六、七十歲壯世代的人,都是飽含經驗,個性也較成熟。然而當他們退休的年齡到了,教會也認為他們該退了。他們出來後,其實仍有付出的精力和時間,那他們又可以持續在家庭、教會和社會,貢獻些什麼呢?
使下一代做得比我們更好
周牧師認為,應該做一些對下一代有幫助的事,而不是「倚老賣老」,乃是成全、接納、了解,甚至去幫助下一代,「使下一代做得比我們更好」。
他還說,社會上常常看見新的市長上任後,馬上希望前任市長不要干涉他,甚至還要鬥前任的市長,抓他們過去的毛病,這都是不健康的關係。有些教會牧師也是一樣,新的牧師上任後,舊的牧師必須離開這間教會。照理說,如果舊的牧師累績了二、三十年的經驗,可以幫助新牧師做得更好,應該不是阻力,反而成為助力。人會變老,求主幫助我們不要做「老大」或「大老」,乃是要做「父老」;「父老」就是有顆為父的心,願意成全下一代。
有為父的心 與子攜手同行
保羅說:「師傅有一萬、為父的不多。」周牧師說,他起初不了解為何「為父的不多」?原來是具有「為父的心腸」的人不多。在一起同行旅程中,他也看見家庭、教會、族群、兩代之間的關係的重要。他認為,我們要結束一個「無父、無子」的世代,「無父、無子」不是沒有父親或是兒子,乃是父親不知道如何作父親,兒子不知道如何作兒子。如何有屬靈的父親和兒子,彼此關係又很好,教會或神國,兩代都能攜手同行。
他說,不論是教會,甚至七山中的家庭、媒體、教育⋯⋯,都有兩代,都能攜手同行發揮作用;這也是他過去一直在學習,在投入的事工。盼望台灣壯世代,能夠健健康康,事奉長長久久,與下一代或是同代,關係也維持良好。
未來要有「國度合一壯年同行」
過去有「國度合一禱告同行」、「國度合一藝術同行」,最近周牧師希望召聚更多已經退休的牧者,透過「國度合一壯年同行」,讓他們在國度裡成為有尊嚴,且是有貢獻的長者;成為台灣,甚至是華人教會的助力,能夠轉向「屬靈的兒女」,成全下一代的牧者,使他們跑得更快、更好。
周牧師求神祝福「壯世代」,使牧者們變老的路上,也變得更好,心胸愈來愈寬闊,去接納、成全下一代,一起同心同行,不僅祝福家庭、教會和台灣,也去祝福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