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每個孩子都是寶貝,但來到伯大尼前,卻是一個個讓人心碎的故事!」伯大尼兒少家園四月30日舉辦「只想有家」愛心義賣會,為打造全台灣第一個以夫妻為照顧者的「家庭式安置」支持系統,讓0-18歲、來自破碎失能原生家庭,失依失親受虐的孩子們,可以在來到伯大尼兒少家園後,在「家爸、家媽」(伯大尼對提供孩子關懷照顧者的稱呼)的關懷照顧及天父的愛中,得著醫治和恢復,重拾家的盼望。
重機騎士及藝人之家疫起送暖
這場在疫情中舉行的愛心義賣會,在「表訂」下午兩點開始前,現場就已經相當熱鬧。基督徒騎士團發起人呂路加醫師不但號召眾重機車友共襄盛舉,也認捐咖啡攤位義賣。藝人之家的主責長老答維正及藝人施心慧等人,也在洪善群長老的號召下,擔任義賣會的志工。洪長老也認獻救世傳播協會的義賣攤位,和藝人之家的志工們,賣力地叫賣著從各地捐贈的康乃馨、衣物及日用小物等愛心物資。而伯大尼院童參與的手繪口罩、環保袋,以及種植的盆栽,也是搶手的義賣商品。
看到各界「疫」外送暖的盛情,擔任機構董事長的洪善群長老受訪時感謝上帝,伯大尼兒少家園的新大樓,命名為「來樓」,就是要傳遞「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加福音十九章10節)的祝福。
洪善群:讓每個孩子知道 他們是蒙愛的
洪長老說,伯大尼兒少家園是全台首個以夫妻為照顧者的「家庭式安置」支持系統,每個來到伯大尼的孩子,雖然因著不同的原因,沒有辦法得著原生家庭以及父母完整的愛和照顧,但這裏的「家爸、家媽」以「小家」為單位,幫助孩子們找到被愛的感覺,「知道有人關心他們、為他們禱告」
每一個來這裡的孩子「伯大尼及主耶穌都在乎」。每個家爸家媽都會以視如己出的愛和行動去陪伴,幫助他們身心靈整全成長,讓他們的人生往正向及健全的方向發展。
這次舉辦「只想有家」愛心義賣會,希望社會各界及教會,看到伯大尼兒少家園的需要,有可以有錢出錢(奉獻)、有力出力(應徵擔任小家家爸家媽),或是為伯大尼兒少家園代禱,相信主耶穌都看顧,記念。
江秀圈院長分享,神的心意是「叫孤獨的有家」(詩篇六十八篇6節),沒有一個人不渴望有「家」,更希望擁有的是幸福的家庭。但隨著現今世代家庭倫理、觀念的解構,台灣的離婚率已在亞洲及世界名列前茅,失功能及破碎家庭的比例與日俱增,愈來愈多的人連想要有自己的「家」都不可得。伯大尼兒少家園建構以夫妻為照顧者的家庭式安置照顧模式,目前已有五對「家父母」陪伴照顧20位孩子。他們很多原本是外界眼中的「難置兒」(難以照顧),但來到伯大尼兒少家園後,在上帝及伯大尼家父母及同工的愛中,學習與自己及原生家庭和好,也學習重新建造關係和生命。
江秀圈院長:每個孩子都值得有家
談到為何用以夫妻為照顧者的「家庭式安置」支持系統?江院長說,看到原生家庭失去正常功能的失依兒童日漸增多,他們在原生家庭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雙親或家人的支持,加上常有不當管教、疏忽等狀況發生,使得孩子們在身心靈都傷痕累累。為讓孩子們可以經驗真正的家庭生活,學習經營家庭和親密關係,「家庭式安置」支持系統是沒有血緣的家父母夫妻共同擔任照顧者、生活空間獨門獨戶、家父母的親生子女會跟來到伯大尼的孩子一起生活,是一種家庭式照顧模式。不同於一般的安置機構,每一戶平均住4-6名孩子,由家父母擔任照顧者。
江院長說,伯大尼兒少家園的理念是,唯有讓這些因故不能享受家庭溫暖及照顧的孩子,像一般的孩子在正常的家庭中成長、學習,他們才能了解到什麼是「家」,以及家要怎麼樣經營和運作。這樣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會有見賢思齊學習的榜樣,等到他們長大,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時,才有可依循的模式和榜樣,不會複製上一代的「錯誤榜樣」,可以有嶄新的人生。
伯大尼兒少家園也聘請專業的諮商心理師,提供家園的孩子們長期且穩定的心理諮商輔導服務,對於孩子們的心理復原和情緒穩定會有極大的幫助。江秀圈院長說,伯大尼兒少家園的募款目標是新台幣四千萬元,並徵求有熱忱及愛心的基督徒夫妻,加入家園「家父母」的行列,歡迎大家一同響應「家」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