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亭(牧師)
如果你問我:基督徒最弱的一環...
我會說...「生活教育」,大家同意嗎?
我所熟悉的基督徒群體幾乎不缺聖經教導,也勤於傳福音,更忙於各項活動。
但是要實踐信仰的時候卻很容易漏洞百出。
從小在教會長大的孩子知道聖經故事,會背誦十誡,但是出了教會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呢?
這是個大家都不想碰的問題。
聖經有一個絕佳的例子,就是跪在耶穌腳前那位「年輕的官」。
他從小遵守誡命,又在朝廷為官,並且家財萬貫,加上年輕有為,類似於今日的品學兼優與高學歷的基督徒官員(很可能是富二代,不然年紀輕輕,怎麼會產業很多?)他跪在耶穌腳前詢問「如何承受永生」,這種靈命根本是基督徒的典範,誰都想把女兒嫁給他,但是......
最後他卻憂憂愁愁地走了...
我們不禁要問:好不容易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基督徒,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對我來說,答案就是:生活教育!
一個人不管知道多少聖經知識,花多少時間禱告,參加多少的聚會,最後只有一個目的:活出來!
一個人當然可以把自己關在世外桃源讀經禱告,但是不食人間煙火就無法做世界的鹽和光,這樣的信仰也失去了意義,因為十字架不只建立人跟神的關係還包括橫向人跟人的關係。
人跟神的關係是靈命,人跟人的關係就是生活教育。
耶穌給這個年輕人的挑戰是:跟著我深入民間。
顯然這個優秀的高端年輕人對耶穌走訪基層沒有興趣(除非他要選舉)。
耶穌邀請這位優秀的基督徒跟著他一起把信仰活出來卻遭到了拒絕,原因也很清楚,耶穌已經明說了:財主進天國,真難!
言下之意就是這位青年基督徒很可能是成功神學的信奉者,他的人生就是追求榮華富貴跟權力地位。
正是所謂「高端享受過人生,風風光光進天國」,此生無憾。
可惜闖關失敗。
耶穌在登山寶訓的核心論述結尾說的是「聽了這話要去行...」,也就是生活教育。
基督徒習慣把禮拜天聽講道視為信仰的核心,卻很少去分享落實的心得。
就算小組設計了一些題目要大家討論,也都是輕輕帶過,點到為止,然後就用「彼此代禱」作結束,我們樂意分享對於某段經文的看法,甚至為不同的神學而爭辯,卻甚少敞開自己實踐信仰遇到的困難。
到最後有可能委身於教會幾十年還是憂憂愁愁的走了。
我們把信仰的焦點放在台上,耶穌卻是在散會後才帶著彼得去海裡打魚。
我們把眼光放在教會界位高權重的人,耶穌卻關注投入兩個小錢的無名寡婦。
我自己到底是個怎樣的基督徒?
這個問題真的不能問別人,只能問自己,信仰有幫助我提升抗壓性嗎?信仰有幫助我知道怎麼跟人相處嗎?信仰有幫助我成為有禮貌的人嗎?信仰有幫助我不那麼自我中心嗎?
我到底知不知道我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信仰,就是這麼嚴肅!
(本文取得劉曉亭牧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