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台灣新生兒出生數迭創新低,少子化趨勢已是必須面對的真相。
由於孩子生得少,常見「六打一」(一個孩子有父母、爺爺奶奶、外祖父母)關顧,家長更願意挹注資源在孩子的栽培與增能,「雖然生得少,但更重視能夠教養得好」。
在少子化浪潮席捲而來的時刻,教會如何乘浪而起,與時俱進,培育、興起時代的少年大衛、小但以理?
「我希望我們的孩子生活和信仰是一體的,沒有任何落差!」台北靈糧堂兒少牧區區牧長朱施美妃牧師表示,她在教會全職牧養兒少32年,不變的異象就是「培養教會小領袖,讓孩子可以自己遇見神、經歷神、委身於神!」
全人教育訓練培育教會小領袖
由於事工經年增長,已經無法精算兒童聚會人數的台北靈糧堂兒少牧區,著重為來到教會的孩子,建立起崇拜、禱告、牧養、培訓及教育的環境;使其在一貫的聖經真理與事奉實踐中,養成對上帝全然倚靠的「全人教育訓練」。
朱施美妃牧師說,兒少牧區遵照教會編排的經文靈修,及總體落實牧養,匯入每週牧養、裝備、訓練、禱告的教案(材),「卅多年來,從未重複過一份內容」。
朱施美妃牧師說,兒少牧區全力遵照教會(台北靈糧堂)編排經文靈修及總體落實牧養,匯入每週牧養、裝備、訓練、禱告的教案(材),「30多年來,從未重複過一份內容」,從團契轉型到小組化教會,後進入G12策略等逐一擬定實施辦法,從標竿「跑壘」,成全個人從細胞小組教會協力實施親子IGC小組,成全並造就家庭到事奉G12功能小組帶動事工動力持續發展。
在師資、課程、教材以及教學方面,每週前置作業就有「核心素養題材」:第一輪牧養對象是成人、青年、家長團隊同工;第二輪牧養對象是兒少領袖;第三輪牧養對象是全體人員;到了第四輪「代間團隊」,合作師徒同行,在主日全體一起進行親職崇拜及小組牧養。
何謂「代間團隊、師徒同行?」,朱施美妃牧師說,學者Roberts, Richards & Bengtson 曾提出「代間連帶理論」,研究家庭內親子與祖孫之間的代間關係,關注如何凝聚不同世代間的情感,以達到增進家族情感為目的。
美國學者馬克.克萊默(Mark Kramer)則指出,在師徒關係中,擔任師傅的資深員工,能提供兩類重要的功能,分別是職涯功能及社會心理功能。名師帶徒弟教學相長,達到職場上的代間團結。
五月的主日,台北靈糧堂兒少牧區在「家庭讀利未記」的主日習作中,就以「作父母親的,說真話」為題,輔以一張家長含笑保抱孩子的插圖,問了家長「還記得嫩嬰孩在你/妳手中時,心裏想什麼?」、「除了上學、分數、補習、上才藝課程,最看重的是什麼?」以及「你認真回應上帝,最看重兒女跟上帝關係的一件生活瑣事是什麼?」發人深省。
「不是有資源、能力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勤教嚴管的學校、才藝班,還是課程及教材很棒的兒主,孩子就有機會被模塑成卓越的領袖。家長參與陪伴與行在孩子面前的生命榜樣,才是關鍵!」朱施美妃牧師如是說。
教會及家長代間共同協力
培養教會小領袖,不單是教會的聚會及課程的安排,能夠與時俱進;身為各行各業專業人士的家長,也必須投入服事。不單是帶領自己的孩子更卓越,也分享經驗照管其他的孩子,培訓造就他們成為教會小領袖,這就是「代間團隊」師徒協力,「連結在基督的身體,所長成的身量」。
現今少子化世代的孩子,面臨的不但是同儕之間的競爭,更是原生家庭父母之間的「教育及教養的資源大戰」
朱施美妃牧師說,社會的價值觀一直在改變,每個年代的父母親,包括基督徒家長,對於生活的看法及品味不盡相同,每個家庭的消費方式,就對孩子產生不同行為價值的影響,特別是在現今少子化加上後疫情時代,更加凸顯。
朱施美妃牧師強調,仍持續中的疫情,衝擊全球政經,更劇烈改變教會群體長期習慣的運作模式與行為。朱施美妃牧師說,典型教會的生活,一定會被「化」(少子、全球、數位)所影響,必須作出因應。
這個「化」指的就是異於往常且已經改變的現象;而少子化的真相是「下一代的人口總數減少」。要成為孩子的陪跑者,教會和家長都要「進入孩子所處的年代」,在教育及教養上,尋求神的驅策與啟發。
疫情讓人們眼球的焦點都已經改變,教會、孩子和家長都還在適應,教會要思考的是,什麼會變成基督徒及慕道家庭都願意付上代價去投入、參與的優先事項?在低蕩的環境下,兒主能有逆勢上升的新局。
朱施美妃牧師提出三種行動的策略,提供大家「闖關」參考:
一、 重塑事工組合:
未必要針對事工做強烈的變革,而是「強化打底」,奠定兒主事工的基礎,且更貼近少子化趨勢下的家庭結構及需求,將既有的事工重塑其形象,有明確的定位及受益群體。
二、 常態進行的工作要與時俱進調整:
確保事工的服事跟要關懷培育的對象,都在正確的軌道上,才能提供受眾群體即時且數位化的訊息,讓家長可以參與委身。
舉例來說,過去一場兒主(實體)聚會時間60分鐘,現在因為疫情轉線上,教會就將信息畫分成八個區段,放到不同訊息的社群來放送。十年前這可能是標新立異,但2022年的此刻,恐怕已是基本功。
兒少牧區快速發展IG接觸10-15歲以上的孩子,同時加深經營臉書及Line群組即時連結孩子的父母。
朱施美妃牧師提醒,少子化世代出生的孩子,特別是在網路社群,沒有辦法連續60分鐘專注上課,所以用區塊的方式來傳送,效率明顯。
三、 能釋出透明且能贏得家長信任的訊息,非常重要!
訊息不對稱的時候,會產生很多誤會。教會需要建置功能性的代間團隊穩定服事,才能將經驗在真理的基礎上,正確的轉移,對未來兒童的教育及家庭的事奉,產生關鍵影響。
「基督徒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展現的活力,都是靈力,都是從聖靈而來的智慧和能力。」朱施美妃牧師說,不是家長把培育孩子成為領袖的責任交給教會,然後自己就去忙別的事,而是整個家庭都必須進到教會、連結於主。
少子化是得著下一代契機
少子化是全球先進國家的趨勢,而台灣是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朱施美妃牧師說,伴隨而來的經濟、教育還有人口變數的問題,都是教會培育下一代小領袖的挑戰,需未雨綢繆地應對。
少子化對教會是危機,更是契機。台灣的家庭以後六個成人教養一個孩子會愈來愈普遍,父母親會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兒主在社區裏的優化,能吸引更多的家長把兒孫帶來教會,代間團隊就是連結戰後嬰兒潮壯世代及年輕世代一起來交換價值、資源共享,將純正的道理帶入到培育下一代的教會小領袖。
「一主一信一洗,以聖經為基礎,少子化世代教會要跟家長協力,讓每個來到教會的孩子,成為與時俱進的領袖及人才,能夠成為祝福!」朱施美妃牧師這樣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