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後現代牧養難?不難?」中國主日學協會教育事工組主任馬秀蘭傳道,日前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中會教育部舉辦的教師高峰會中談到,後現代兒童的牧養,關注的不只是學業、才藝和品格,及和諧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給孩子寬闊的生命格局,讓他們有能力去聆聽上帝,「幫孩子們認識自己的恩賜」,才能更靠近神的命定。
馬秀蘭談到後現代兒童的特徵:依賴電腦、手機等3C電子產品,從網路接收大量資訊、情感與思想開放,能接納不同意見、文化和生活方式、高度重視個人選擇自由、希望人們坦誠對話、相信自己看到的,相信同儕所認同的,不再信賴權威人物,並且挑戰權威 (聖經,老師、父母)。
優秀的孩子,先給世界用?
她說,我們要重新回到造物主創造的心意,重新思考神要我們牧養出怎樣的孩子?
曾經有位敬虔愛主、在教會服事熱心的執事,被問到對孩子將來的規劃時,他這樣說:「老大成績好,心地又善良,應該去當醫生。老二反應快,夠精明,可以當律師。老三平庸老實,當牧師剛剛好。」
「優秀的孩子,先給世界用?」這就是基督徒父母內心的掙扎與矛盾。
馬秀蘭傳道問:「我們要孩子相信上帝、依靠神,但又像一般人一樣,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點,想要讓孩子從小就更優秀,希望他們好好讀書學習,比別的孩子有競爭力,帶領孩子進入好學校,找個好工作,娶個信主的好老婆,買個好房。若能飛黃騰達,光耀門楣、榮耀主名就更好了。
我們敬畏神、愛耶穌,目的是使我們的人生盡都順利,信仰只是用來服務我們的慾望嗎?」她表示,我們必須思考,以這樣的格局來教養孩子,和基督信仰是不是吻合?
帶有對孩子「領導特質」的信任感
她也以一段體操女孩的訓練影片為例表示,不論是父母、老師都希望孩子別輕易放棄,但又不忍看他們傷痕累累,無數個要不要?好不好?該不該?對不對?是在他們心中不斷擺盪的問題。
她表示,建立權威並不是外加、強制的,而是出於一種帶有「領導特質」的信任感,讓孩子因此而相信你,所以願意跟隨你。教師家長想建立這樣的領導力,就必須謙卑自己,在青少年所面臨的(切身)問題上,以愛心來引導他們。
信仰怎麼教?父母身教影響大
馬秀蘭說,很多時候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現的信仰態度,往往對兒女有更大的影響力。在生活中,父母關心什麼?把時間、金錢花在哪裡?看哪些書?哪類節目?為什麼忙碌、焦慮、發脾氣?如何回應困境、混亂、痛苦?最終,父母是否選擇討神喜悅?
然而,現在的父母帶著兒女東奔西跑,學這學那,為的就是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不僅如此,還要他們快跑,甚至遙遙領先。於是孩子、父母都很累,因為對「上好的渴望」和「次好的渴望」的認知顛倒了。
在體制內求上帝給恩典度過
當耶穌說,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是渴望親近上帝。當把孩子的生命連結於上帝,他們才不會盲從世界,因為知道神要他們作世界的光和鹽。我們學習不單只是為了自己的成就,而是為了上帝,為了治理世界,為了服務人群,為了恢復上帝所設立的美好秩序。
馬傳道指出,對影響孩子最大的,往往是電影、電視劇、卡通、流行音樂、電玩、小說等等,我們能面對它們的影響嗎?上帝不見得要我們脫離體制,祂甚至把我們放在不盡如意的體制中。譬如摩西出生在埃及的體制內,保羅也置身於法利賽人的體制中,甚至約瑟,尼希米,以斯拉,以斯帖,但以理等人,都在帝國的體制內工作。
「在體制內,我們求上帝給恩典度過。」她說,我們靠著聖靈帶領,自由地面對生命中的各種處境。使生命有韌性有張力。父母是孩子面對問題的堅強後盾,無條件的愛與支持,也是幫助他們勇敢面對的力量。困境中,正是我們與孩子一起禱告,經歷上帝的時候。
後現代牧養具體做法的四個F
談到後現代牧養的具體做法,馬傳道提出易學好記的4個F:家庭(Family)、樂趣(Fun)、食物(Food)、團聚(Fellowship)。
(一) 家庭(Family):
指家人和諧的關係。她說,家庭就是土壤,孩子如同種子,愉悅的氣氛就是養分,有好的養分,孩子的生命就能健康開展。這對於孩子的智力、情緒發展和人際關係,都有很大的助益。
華人的父母比較嚴肅;父親認真工作,母親專心顧家,但是很少在孩子面前曬恩愛,以致於孩子也很難自在地表達愛。有的時候甚至很難接受別人示好。所以家庭中的每位成員,首先要學習表達愛之語包括肯定的言詞、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精心的時刻和身體的接觸。
(二)樂趣(Fun):
心理學家的調查發現,其實孩子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玩伴。父母不當孩子的玩伴,不教孩子怎麼玩,孩子只能跟手機玩。
信仰傳給下一代 最好的產業
她建議,可以和孩子們一起組織家庭樂團,用湯匙當麥克風,筷子當指揮棒,寶特瓶內裝米充當沙鈴,鍋子當小鼓等,小小樂團配搭敬拜的詩歌。跟孩子玩的時候,不妨加些新鮮的點子,讓的孩子在玩樂中體驗信仰。不一定花很多錢,才可以很快樂。
(三)飲食(Food):
任何一個文化與飲食都有密不可分的關聯。當孩子與父母和長輩們,在餐桌間歡樂談笑時,孩子就能親身感受到家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有研究指出,常和父母用餐的孩子,會有較好的社交技巧,也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因為圍繞著餐桌,一起用餐會滿足我們內心歸屬感的需要。教會的愛宴,也是凝聚弟兄姊妹情感所在。
(四)團聚(Fellowship):
關係上的交流,美好的家庭傳統生活形態、信念、價值與思維方式,都讓我們的家人有很強的凝聚力。
「我們將基督信仰傳遞給下一代時,那才是我們給兒孫們最美好的產業。」馬傳道說,年節時候,家族聚會一起數算主恩。過生日時,每個人都輪流對壽星說祝福的話,或說出最欣賞壽星的哪種品格。家庭成員之間彼此感恩,更表現家人之間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