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提醒,下週起,台灣將進入疫情高峰期,包括雙北、桃園、新竹、台南與高雄等縣市已宣布,下週(五月23日至29日)高中以下(國中小、幼兒園)全面停實體課,改採遠距線上教學。面臨充滿不確定性的疫情發展,家長與孩子該如何因應?
格瑞思心理諮商所所長莫茲婷老師受訪表示,近來陸續接到兒少家長們反應,因為孩子的班上有同學(或其家長)染疫,學校及班導師前一晚臨時宣布停課,讓他們必須在這樣突如其來的震撼中做出應對,而深感焦慮。像是五月23日起,改為線上遠距學習一週,家中有9歲以下(國小中低年級、幼兒園)兒童的家長,若是沒有家庭後勤支援,此刻都已慌亂,需要身心靈的調適及關顧。
莫茲婷:先定下心 盤點資源 親子共同面對
既然孩子線上遠距學習已是既定事實,家長該如何陪伴?莫茲婷老師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先讓心靜下來,為自己的情緒找出路(詩篇卅七篇5節):
莫老師建議,陪伴、協助孩子線上學習的家長,請先把自己的心和情緒安頓好。建議可以把自己心中的焦慮、甚至是憤怒,跟配偶及信得過的支持者(教會傳道人、輔導、諮商師)傾訴。即便是基督徒家長,都要承認「面對這樣的突發狀況,我是軟弱、無能為力,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勝過的」。適時的抒發情緒,知道自己是有限的,其實是勇敢的。
二.清楚察覺及正向面對所處的環境及面臨的困境,盤點自己可連結的資源及奧援。(羅馬書八章28節)
莫老師說,台灣這波的Omicron疫情目前非常嚴峻,且12歲以下沒有打疫苗的孩子,染疫及病況是中重度的確診者與日俱增,多數是國小階段學齡的孩子。下週起是疫情的高峰期,讓稚齡兒童留在家裏,避免頻繁進出公共區域,以防增加染疫風險,對孩子及家庭的防疫,並無不好。
會因為學校驟然停課感到焦慮且憤怒的家長,多半都是因為「沒有後備支持系統」,以及「先前已經頻繁請防疫假,目前已無假可請」。但她要提醒與鼓勵家長,先盤點自己能夠掌握的資源;像是夫妻規劃各自請假照顧孩子的分工,不要把壓力都押在同一人身上。她建議可以把孩子一週線上學習的時間,至少選一、兩天,請家中長輩或親友協助。若是有提供臨託的安親班(包括教會),都可以考慮。
若是原生家庭也沒辦法提供奧援,有團契生活或是加入夫妻小組的基督徒夫妻,也可以邀約有相同學齡孩子的家長輪流排班,在做好防疫準備的情況下,以「互助群養」的方式來照顧。
三.不要把所有的重擔都往自己身上攬,要自我肯定,但不要被完美主義所捆綁。(馬太福音十九章26節)
莫老師說,台灣現在的職場,有一定比例的雇主,已經讓員工分流或居家上班。但居家上班的關鍵字是「上班」,只是工作場域在辦公室以外的地方。從去年三級警戒期間的經驗,很多家庭(夫妻、親子)之間的衝突,多半也都是發生在家長居家上班,且孩子居家學習的家庭當中。
莫老師提醒,父母若不是請防疫假,就需配合上司的指派及(臨時)開會的要求。若工作及陪伴孩子學習無法兼顧時,不要把情緒發洩在職場同仁或孩子身上。
她建議,家長一定要先「放過自己」,若工作負荷過重時,要跟主管回報,尋求彼此都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解決。家長也可以跟孩子討論怎麼安排時間自主學習、爸媽可以提供的協助是什麼?哪些事情是力有未逮的?從旁協助孩子也能夠學習處理,這也是增進親子正向溝通的契機。
愛傳協會:教會家長可互助 同舟共濟渡難關
中華愛傳資訊媒體發展協會執行長曾獻瑩受訪表示,因他本身有就讀國中、小學齡階段的孩子;在台北真理堂所牧養的,也是家有小小孩(國小低年級、幼兒園)的夫妻,所以對於家長未來的因應方式,他提出了幾項建議如下: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沒有筆電或是平板供應孩子線上遠距學習的家長,會讓孩子使用手機來進行學校遠距上課。但由於課程時間從早到晚長達數小時,手機的螢幕太小,孩子學習的果效差,且容易分神,甚至連上非課程的網站及社群。
他建議,家長若是沒有平板、筆電及桌機(電腦),現行規定都可向學校借用。而且上課時耳機採用頭戴式,會比耳塞式的,更讓孩子專注。
二.同學齡的家庭相揪一同共學、照應:
像是團契、小組或是RPG成員的家中,若有同樣學齡(國中小)的孩子,家長之間就可以彼此互助、相互支援;若是有五對夫妻參與,就可以每對夫妻輪流照顧彼此的孩子一天、減輕壓力。
他建議要採取這種互助共學模式的家長,彼此要先溝通好管理孩子的一致性,建立共同的上課秩序。在硬體的設備上,也要確立網速及IP分享器的穩定性。
三.遠距線上教學,家長要為孩子設立界線,多用愛之語鼓勵:
曾獻瑩說,特別是國小中低年級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仍強,所以家長跟孩子在家中密切接觸的時間長了,孩子很容易鬧脾氣,或是沒有辦法照著父母的期待去學習。這時家長就不要用血氣去對待孩子,造成關係的緊張。他建議家長多對孩子說肯定的言語,多抱抱孩子,親子有身體的接觸。若是覺得孩子做得好,可以適時給孩子鼓勵、送孩子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