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從疫情升溫後,無論是防疫工作或照顧確診病人,對醫護人員及其家人來說,身心靈加乘的壓力是難以避免的。」由臺北榮總醫院附近十間不同宗派的教會所成立的榮總事工委員會,多年來支持臺北榮總牧師室關心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
已在臺北榮總牧師室服事有五年的主責傳道陳建萱坦言,在疫情期間,牧師室在關懷醫護人員方面,主要以陪伴、堅固團契內的醫護人員為主,使他們能夠在所屬單位有好的情商、好的見證、好的工作品質,並為該單位禱告,若有轉介來的需要,自是竭力幫助,先使醫院能有一股穩定人心的力量,藉此來影響基督徒身邊所及的人。
關懷醫護要從平常建立關係
陳建萱傳道表示,關心醫護人員,平常就需要與他們建立起好的關係。她說,剛來醫院任職的時候,先是參與原來已經有的團契來陪伴他們,之後又陸續建立新的小組,讓週一到週五都有一、兩個時段提供給院內人員參加,目前共有八組。除了可供選擇的時段,也可選擇同質性的小組,如同一科別或同一年齡層,有以資深主治醫師為主的「榮耀小組」,有以年輕的醫護人員為主並取了一個很有創意的名字的「北榮祢作組」小組,或是跨職類所組成的小組,亦有專為關懷神經再生中心患者和家屬所設立的「神在小組」,每週五晚上以視訊方式進行聚會,解決距離及交通問題,無論是否住院,患者及家屬間都可彼此鼓勵及分享經驗。
另外,疫情期間也成立了跨院到關渡分院的關愛小組,除了透過小組長個別關心願意加入小組的醫護人員外,有的是來自總院的家屬也透過LINE視訊來傳遞安慰人心的詩歌、禱詞及聖經經文等。這個小組也曾關懷過牧師室所轉介的病人,使病人信主。
醫護也染疫 承受多重壓力
在疫情高峰期,醫護人員相對也身處高風險的環境,確診的情況也一一發生,當醫護人員本身確診時,除了原有的工作要移交給其他同仁,在心理層面也帶著加諸給對方工作量的歉意,掛心自己有沒有傳染給醫療團隊、病房的人或自己的家人?若醫護人員是單身,也要考量同住醫院宿舍的室友,通常就是拿了藥品及快篩劑,趕緊找防疫旅館或是其他地方隔離,自行照顧自己;若是已婚,就要考量如何安置家中的孩子,孩子若是學齡前的幼兒,在安排照顧上更具挑戰;若家中還有未染疫的其他孩子,更需要靠家族的照顧協助。
由此可知,當醫護人員長期身處第一線面對染疫的患者,除了染疫風險加倍,還要承受家人被染疫的照顧壓力,一旦發生家中任何人確診,勢必要面對蠟燭多頭燒的困境。身為他們的親友,若要成為有效的幫助者,除了需要克服負面的思維與情緒,也需要更多的體諒,學習處變不驚的淡然與泰然,從旁分擔醫護人員的生活瑣事及照顧安撫孩子,避免帶給對方含有焦慮不安及壓力的關懷。
換位思考給予空間冷靜因應
陳傳道也表示,我們若非醫護人員,在關心醫護人員時,首先要體諒的是這是前所未有的疫情傳染情況,任何一家醫院無論每年如何預演大量傷患醫療救助,或模擬當年SARS的情境,應該也極少預料到疫情猖狂肆虐全球。除了先信任台灣醫護人員具備國際水準的專業與技術,也需肯定主責團隊及各大醫院、診所都在盡其所能地解決現況及守護國人的健康,包括衡量及體恤自己醫護同仁的承受力。
從換位思考的角度來說,面對突來的危機與失序,提供給專業團隊一個可專注及冷靜的時間、空間,有助於更快找到可因應解決的辦法並有效率的執行,若是還要花時間去處理各式各樣的焦慮不安及各界的質疑與批評,其實,也消耗了醫護人員的精神體力,並減少了防疫及診治醫療患者的時間,所以默默的禱告、正向的言論支持與配合防疫政策也是切合實際的幫助。
另外,民眾疑似染疫或不是重症確診者,建議可先聯繫附近診所協助,先不急著跑去大型醫院就醫,這有助於將大型醫院的醫療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急重症患者。
「不要以為我們醫護人員都沒有眼淚,只是在當下我們必須壓抑自己的感受與情緒,先處理專業的問題。」陳傳道說,曾經有一位資深醫師在她培訓關懷人員的講座中分享:「當我所照顧的病人病逝時,我和團隊也是非常沮喪及難過的,也很想跟著喪親家屬一起哭,只是在當下還需要照顧其他的病人,所以只能隱藏悲傷的情緒,繼續工作,這是一般大眾看不到,也是醫護人員不輕易對外呈現的。常被誤解為冷漠、無情或麻木…」說著說著,他當下哭了起來,無法忍住累積多年也是壓抑多年的情緒感受。
不要隨非專業醫療聲音起舞
因此,陳傳道也提醒我們「不要隨著非專業醫療團隊的聲音起舞」。譬如早期外界一直討論,要打哪一種疫苗比較好?或不打疫苗可能比較好?因為打了疫苗便猝死了……。每個言論都有其事實根據,而任何疫苗也都有類似的風險與情況,這也是事實。當弟兄姊妹受到片面的消息影響而帶來不安、質疑,甚至帶負面情緒批評時,這對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都會造成困擾,對醫療本身也沒有幫助。
「若我們深信生命及平安的源頭來自於創造天地萬物的神,除了盡其防疫的本份,何不將自己的一切交託給祂帶領及看顧,有助安定自己,也讓所處的氛圍減少了一份焦慮。」
換言之,若社會大眾有機會給醫護人員一個鼓勵、肯定、安慰或當下的感謝,是可以逐漸形成及推動一個好的影響力、好的關懷互助及友善的社會風氣,如此可減輕醫護人員不少壓力與避免血氣的應對。若是大家多可以透過文字,善用網路社群媒體或至各醫院網站,留言感謝他們,為他們加油打氣,相信對醫護人員是很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