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李容珍/高雄採訪】面對疫後新時代,新生代將面對更多變動和更大挑戰,教會如何培養未來領袖?未來領袖應該具備和加強什麼能力?
「領袖不是菁英,乃是願意付上代價的人」、「新生代領袖也不應該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高雄武昌新世代教會主任牧師鄭賢智表示,我們對領袖的培育,常放在知識和技巧上,但他認為,領袖最重要的是關乎本身的價值觀、態度和品格。
後現代孩子對家沒有歸屬感
在這世代中,有三個很嚴重的現象:「家沒有歸屬感」、「生活沒有體驗感」、「生命沒有意義感」。「家沒有歸屬感」是因為人們的生活過於強調自主和獨立,逐漸造成每個人都過自己的生活;尤其是透過手機和電腦,人與人之間可以不用連結;父母也把小朋友交給3C產品,所以兒童或青少年都不屬於家,屬於手機。
他認為,這世代單親家庭太多,忙碌的父親或母親壓力太大,他們想給孩子最好的,忙碌中無法顧及孩子,以致於孩子對家也失去歸屬感。因此我們必須讓他們在教會找到歸屬感。體驗感也是一樣;由於資訊來源豐富龐大,很多孩子到教會,對信仰沒有經歷,只是宗教行為,在家裡或在教會也看不見榜樣,因此即使很多父母都是基督徒,但孩子卻不是。
鄭牧師談到,教會要培養未來的領袖,應該關乎有沒有清楚的歸屬感、生活的體驗感、生命的意義感,這才是領袖最重要的三件事。
把人帶到神面前 而非領袖面前
在「歸屬感」方面,他說,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屬於主的,也是屬於教會的,而不是哪一個人的追隨者,或是屬於家人或自己。教會常很容易「把人帶到領袖面前」,而不是帶到神的面前。一旦領袖出問題時,人設就崩壞了。給人「歸屬感」,應該聚焦在神和教會。
「體驗感」方面,關乎一個人的信仰經歷,以及教會的文化。他說,不論活動如何精彩,生命的改變和真實,永遠是最重要的。
「意義感」方面,關乎使命、價值和異象。他說,教會一切活動背後的價值,來自於使命和異象。因此他認為,教會不要只在意受洗的人數,或教會裡面活躍的會友數。教會應該在意的是「門徒的人數」。唯有使命、價值和異象,才能讓人持續在信仰中委身。
教會不能沒有信仰和生命
如果教會沒有讓人有「歸屬感」、「體驗感」和「意義感」,教會只剩下活動和人數,而沒有信仰和生命。要培養未來的領袖,也必須從這三個核心開始,但要以神的話和神本身來作根基。
鄭賢智牧師說,教會有很多課程,不論是知識性或技巧性都很好,許多時候,我們會培育「只會做事,但不會做人」的人;我們要培育的不是做一個好人,乃是做一個對的人。對於「歸屬感」的培育,最重要的是領袖生活。
「教會領袖生活,最重要的是靈修生活。」鄭牧師說:「若沒有神的話,人很難有歸屬感。」教會領袖的生活,常常看重的是敬拜、讀經和禱告,這三件事雖然都重要,但他更鼓勵領袖和弟兄姊妹,寫靈修筆記。他帶領的教會,從小組長、實習小組長、牧養團隊的同工,不單每天敬拜、禱告,還要寫靈修筆記,並且交給他們的屬靈領袖;不僅成人如此,小朋友也是如此。
靈修筆記須從小時養成
鄭牧師說,當小朋友會寫字,就要鼓勵他們將讀經心得寫下來;尤其已經讀小學的孩童,就要開始做。這不是要求小朋友寫很長的日誌,只是一個訓練過程。若是小朋友沒有培養這個習慣,他們到青少年時就很難培養,而且最好從父母親開始。
因為孩子最會看榜樣,最重要的是帶領他們的領袖,有沒有做到?鄭賢智牧師說,他的教會常會要求小朋友,敬拜、讀經和禱告,最重要的是要他們寫靈修筆記。
談到「體驗感」,鄭牧師認為,在教會成長過程中,弟兄姊妹「生命的故事」永遠都是最重要的。「生命的改變和信仰的真實,永遠勝於任何的活動」。
「體驗感」最重要的是透過「門徒訓練」,「門徒訓練」又以神的話為根基。改變一個孩子的價值觀、態度和性格,不單只是知識和技巧而已。教會常重視的是「如何帶小組、帶敬拜」,或是如何成為好同工?但是門徒訓練不僅如此,應該包括價值觀、性格和態度。假若門徒訓練無法改變這三部分,再多的知識和技巧,都只是宗教行為而已。因為其他宗教對於提升人的技巧和知識,同樣可以做得很好。
知識無法改變生命 唯有神的話能
因此,門徒訓練不只是課程,還要透過一對一或小團體,帶出一個信仰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目的。我們深信,知識無法改變一個人的生命,唯有神的話可以改變。
談到「意義感」,他認為,異象和文化才能帶出使命感,才會使人願意委身。若要帶出「意義感」,他鼓勵弟兄姊妹參與團隊事奉,而且不是有時間才事奉。事奉神是因為人經歷了神的恩典,所作出的回應。「事奉神不是兼差的義工」,乃是即使沒有空,甚至犧牲時間,依然順服歡喜去做的事。鄭牧師也會提醒弟兄姊妹,事奉的焦點是三位一體的神。我們是為神的榮耀,做耶穌基督的事工。若我們事奉的動機是為肯定自己,並不是事奉神,那就只是事奉自己而已。
鄭牧師表示,武昌新世代教會的兒童「夢夢國」的領袖,帶領他們的精兵;由一群哥哥姊姊帶領一群願意付上代價的小朋友參與事奉,當他們進入青少年時期,自然便可以走在正確的方向當中。
他說,現今社會強調自我、自由,給孩子過多的選擇。若是在他們年幼時,就引導他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以榜樣和信仰的真實,來吸引他們,未來必能培養出優秀的屬靈領袖。
「夢夢國」的使命、異象和文化,與教會成人、青少年完全一致,所做的和成人、青少年一樣,唱的詩歌也一樣;如此一來,當小朋友要進入青少年,甚至進入成年時期,就不會有落差。
各年齡層分開 不是發展不同的教會
鄭牧師表示,過去教會開始人數變多時,便將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會眾,切割為三個區塊。這可能是為考量兒童、青少年和成人各有其獨特性,讓他們能各自發展,但如此一來,容易發展出三個教會,造成兒童未來不願意離開兒童的聚會,無法進入青少年聚會;青少年未來也不想離開,無法進入成人的聚會,就容易衍生出問題。
他認為,關乎異象、文化和使命,不論在任何年齡層都應該一致,如此當兒童進入青少年,或青少年進入成人,才能順利接軌;如此父母才能與兒童,或與青少年同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