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8 好牧人

為什麼脾氣不好?

檢舉
劉曉亭 劉曉亭 追蹤

◎劉曉亭(牧師)

脾氣不好大概是許多人共同的煩腦。

然後大家就很困擾,不都是高知識份子嗎?

不都是能力很強的人嗎?

不都是很好的人嗎?

不都是基督徒嗎?

怎麼就控制不住脾氣呢?

想找出答案,就要先悟出一個簡單的道理——情緒是怎麼來的?

答案是「差異」。

所以快的人跟慢的人生活在一起,二個人都會有情緒。

懂的人跟不懂的人共事,彼此壓力都很大,就出現情緒。

包括婚姻很難的主因也是因為雙方對婚姻的期待有差異。

然後愈親近的人愈難接受差異。

例如父母成績都很好,當然就比較難接受不會讀書的小孩。

很多人會建議降低標準,問題是怎麼感覺有點「逃避」呢?

例如:「只要先生不打我,我就滿足了...」這種誇張的標準跟「自我催眠」有啥二樣?

所以,比較好的建議其實是「理解差異」。

上帝能夠包容我們不是一再降低標準而是理解差異,只有理解差異才能恆久忍耐。

上帝知道我們的本質不過是塵土,但是祂並未降低標準,因此耶穌才會說「你們要完全,像天父完全一樣」。

這在我們來說是很難的。

所有的父母對孩子都有很高的期待,希望他們不但知書達禮而且文武雙全,我們就很本能地把自己當作低標,期待他們一定能超越我們,這很正常卻很不切實際。

如果每個人的兒女都比自己優秀,我們聽的就不該是貝多芬的音樂而是他兒子的...不不不!是孫子的...比周杰倫更出名的,應該是他兒孫才對...

可見,很多正常的預期都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理解差異」就變成控制情緒的關鍵了。

唯有父母理解兒女跟自己的諸多差異,才可能平心靜氣。

夫妻之間更是只有理解差異,才不會對關係失望。

夫妻之所以離異的原因不是某個事件,而是受不了彼此性格的差異。

但是為什麼很多差異很大的夫妻撐得下去呢?

那就是因為他們知道怎麼處理差異的情緒。

「差異」本身幾乎是無解的。

試圖讓差異縮小的努力有可能白費功夫。

在「不可能改變」的現實下,我們很可能因挫折與不耐而暴怒。

只要有辦法處理這種「無可避免」的負面情緒,關係就保住了。

怎麼處理?

就是「因理解而息怒」。

看清楚對方是怎樣的人有助於我們調整自己的期待。

理解後我們也不必降低標準,只要尊重對方用自己的方式跟節奏去成長,我們不必過多介入就好了。

下次再生氣,想想差異,然後把期待交託給上帝,應該會改善的!

(本文取得劉曉亭牧師授權)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