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如果兒童主日學能教成功,大概教會的事奉,沒有什麼做不到的!」台灣浸信會神學院院長譚國才牧師,七月16日應邀在亞太兒少事工論壇之夜,以「基督兒少──信仰中養兒育女的價值觀」專講時,開場這樣期勉。他說,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人世,教會服事兒少,其實就是在服事基督!
「小朋友的注意力能夠持續整個主日學的時間,不容易,耶穌作兒少的時候,給當代的孩子們什麼榜樣?」譚院長以一張模擬耶穌若生在這個時代,12歲青少年之齡的耶穌,穿著潮T,背著背包,拿著筆電,腳下踩著滑板的圖片,引用路加福音二章41-52節提到,耶穌必然經過兒少時期,那是耶穌道成肉身不可少的一段。
基督從嬰孩到三十而立 不斷預備自己
譚院長說,在聖經的記載,較多著墨在耶穌30歲之後,走遍各城各鄉傳福音的經歷,那時的耶穌各方面都已經預備好了,擁有智慧、能力、滿有聖靈、可以跟當時的政治人物、宗教領袖以及各階層的百姓周旋、對話,把本於上帝的真理傳講出來。但三十而立的耶穌,也是從馬槽的嬰孩、青少年到三十而立,「智慧和身量,以及神和人對他的喜愛,都不斷增長!」
「每個兒少都有成長的歷程,連耶穌也不例外!」譚院長說,主日學就是要模塑來到教會的孩子,成為基督兒少,但他們能夠像耶穌到什麼程度,這就是每個主日學同工所要承擔的責任。求神給主日學的同工,看到孩子們的潛能的眼光,成為陪伴孩子成長及學習的重要他人。
「基督兒少,就在你的家裏和教會裏,孩子活在基督裏,基督在孩子的生命裏做王掌權,要長成基督的身量!」譚院長說,耶穌基督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基督是顯在人前的上帝,基督顯在門徒彼得、雅各、約翰的眼前,也顯在父母約瑟及馬利亞的眼前,啟示馬利亞「耶穌是彌賽亞,是上帝的兒子」。基督的成長,顯出上帝認同的愛,30 歲前的耶穌,就是道成肉身生活在人群當中,耶穌預備了自己30年的時間,基督看世人為祂的兒女,道成肉身的基督,看似是血肉之體,但其實祂是上帝。
「服事兒少,其實是在服事基督!」譚院長引用馬太福音廿五章40節表示,耶穌認同所接觸到的每個人,小孩子是耶穌特別願意親近及認同的,即便看似是小屁孩的兒少,同樣有基督的形像在他們的裏面。在上帝的眼中,未來有著無限的可能,成為活在世上的基督的延伸,誠如使徒保羅所說:「我活著,就是基督!」
每個兒少及主日學同工都很重要
「兒少及青少年的服事,不是教會角落的服事,每個主日學老師在做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服事!」譚院長提醒,主日學的孩子有無限的潛能,因著主日學老師的帶領、照顧,可以長成基督的樣式,「主日學老師就是那個關鍵的人物!」
人可以在上帝的面前活得像耶穌,教會要幫助主日學的孩子,成為上帝喜悅的兒少。譚院長鼓勵教會,小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大,他們可以被塑造。哥林多前書十一章1節中,使徒保羅就勉勵哥林多教會「你們要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
效法就是見賢思齊。譚院長強調:「孩子在模仿你(家長、教會牧師、信徒、主日學老師)非常快」,大人每個講話的口氣、動作孩子都在學,可能是刻意的學習,但更多時候,是不知不覺中「生命影響生命」的潛移默化。
他提醒每個作兒童青少年主日學服事的同工,孩子可能看不見那位道成肉身的基督,但他們是效法耶穌還是遠離耶穌,關鍵是在於主日學同工。上一代的你我,要先活出基督的樣式,下一代才能見賢思齊,力行「我活著,就是基督」。
「基督兒少,可以活得像兒少基督」譚院長鼓勵,主日學同工要先有這個眼光和信念,就能看出孩子的珍貴及獨特性。培育他們成為領袖,而不單是讓來到主日學的孩子守秩序、不要鬧事,就好了。要相信孩子能夠像聖經裏的兒少基督那樣,是一個在各方面都很成熟的領袖。
譚院長引用路加福音二章46-47節提醒,基督兒少的智慧是在成長中,耶穌12歲的時候,已經可以跟耶路撒冷的教授對話,聖經中的智慧,就是看出一切關係的實然及應然,並參與其應然的實現。落實在生命的體現上,就是對生活有經驗、觀察及體驗,會有出於內在信仰及生命的反思,並且以行動去參與其中,觀察是對看見聽見的事物有體會和行動,而不單是學科及考試成績很好。聖經裏的智慧是有觀察和行動的,並且看重和上帝與他人的關係。
敬畏耶和華 是智慧的開端
為何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教會是得真智慧的場域?譚院長說,上帝創造萬有,教會是多元智慧豐富呈現的場域,敬畏上帝的人能和神所創的萬物,有對的關係;而教會是教育孩子智慧及身量與愛神愛人的心都長大成熟的場域。在教會可習得的多元智能,是在聖經真理為基礎下的數理邏輯、空間語文、肢體動覺、音樂、人際、內省以及自然。跟著教會可以經歷更多不同的體驗,然後逐漸長大成熟。
譚牧師說,他是基隆暖暖長大的孩子,因為從小在教會接觸到外籍宣教士,啟迪了對英文的學習和興趣,教會當中有很多的敬拜及活動,可以訓練肢體動覺。以前的孩子會到戶外去爬樹,現在的孩子可能在元宇宙裏爬樹。教會是操練人際最好的場域,他常鼓勵青少年說,在教會成長且委身的孩子,將來很容易成為各行各業的領袖。
「萬物靜觀皆自得,敬畏上帝使孩子能平靜地學習!」譚院長舉例,他從小在教會主日學長大,高三那年面臨聯考的壓力,每天早上讀經禱告親近神,讓他心情平靜,後來考上台大。他以自身經驗提醒家長及教會,一直受到外界刺激,但無暇反思去抓住關係和連結的孩子,智慧很難增長。「禱告是最好的反思操練」。一個凡事會禱告、且主動禱告尋求神的孩子,是能夠獲致成長的。
譚院長提醒,從夫妻關係到國際關係,從性別認同到天人之際,都要學習分辨,分辨必須先認識真理。上帝的話語,就是真理。兒少基督以上帝的話語與學者論辯,表明耶穌有求真的動機,所以是主動的學習,有上帝的話語為本,所以有批判能力。
「教育有智慧的孩子的優先順序,信仰第一,品格第二!」譚院長提醒,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小學上了六年的兒主,夠了!上了國中後,就以課業為重,不讓孩子參加團契,如此就會跟教會的群體脫節,就很容易「回不去了!」
基督兒少得人喜愛 從順服父母開始
「兒少基督得人的喜愛,是從順服父母開始!」譚院長表示,建立基督兒少的人際關係,要從主日學幫助他們順從父母開始。立底線是很重要的,兒少基督成長於敬畏上帝的親族中,及愛主第一的教會中。兒少輔導的三項服事包括兒少、兒少同工及兒少的父母。他引用提摩太前書四章15 節提醒,「父母要愛主,莫成為攔阻,要使兒女看出你的長進來!」
父母和教會要幫助兒少建立屬靈生命的核心,就是「天父意識」,讓基督兒少隨時活在與天父的關係中,也就是透過主日學幫助基督兒少,像聖經中的兒少基督,心中時時有主,活在愛主的意識中,這是屬靈生命建造的核心。譚院長提醒家長及主日學同工,「基督兒少可以從我們這些大人身上,看到愛主第一的榜樣嗎?」兒少耶穌就是從愛主的爸爸媽媽約瑟馬利亞學習敬虔愛主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信仰榜樣及啟蒙,是不可或缺的。
「當教會裏的父母及傳道人與信徒,先活出愛主第一的榜樣,再為主去愛兒少,新的一代的基督兒少們,就出現了!」譚國才院長說,當下一代的兒少領袖被培育、興起時,教會新一波的復興,就將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