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嘉蔚/採訪報導】近年來,「物價漲,薪水卻沒漲」不斷地被講述,這句話反映了物價飛漲、通膨快速的問題,也造成台灣就業環境的變遷。
據主計總處公布的「110年家庭所得及支出統計」,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從6.13倍擴大至6.15倍,創10年來最高紀錄,可見貧富差距的問題不斷在擴大中。
台灣的低薪現象與就業環境,讓不少上班族想卡位外商或大公司,年輕人也興起出國求職的念頭。本報訪問幾位在海外工作的基督徒青年,談談選擇出國工作的原因,以及對台灣職場環境的觀察後發現,促使年輕人想要出國求職的原因,主要為「國外企業較注重職涯發展」、「薪資水平高」及「追求自我實現」等面向。
出國工作優勢多 吸引青年前往
目前在某家知名旅遊電子商務品牌上海分公司,從事設計工作的陳姊妹指出,最初自己在國內工作時,接觸到許多國外客戶,溝通過程中體會到,在自身所屬產業上,國外確實發展的比國內來得快而完整,因此產生去海外工作、吸收當地的工作經驗並開拓眼界的想法。
從事專利法律工作的陳弟兄則表示,以自己工作的產業為例,台灣接觸的案子多以本土市場為主,相較之下,在國外工作比較能遇到高預算、高知名度的案子。
面對求職環境變遷,以及年輕一代在職業類別的選擇上逐漸變得多元,本身是基督徒的數位人才媒合平台Yourator共同創辦人洪駿之受訪時表示,台灣青年求職者選擇到海外求職,其實是挺有優勢的。「整體來說,台灣人的工作能力和態度,相對於外國人較積極;且年輕人本身的學習能力好、有不錯的資質,在全球化的發展下,去國外拓展機會自然是很棒的選擇」,洪駿之說。
勞資雙方須同步成長與改變
而留在台灣就真的沒有「前途」和「錢途」嗎?洪駿之認為,台灣其實有很多數位領域的工作發展,並不亞於國外。「過去台灣的傳統產業勞力密度高、成本較低較有優勢;但是現在台灣的優勢在於技術密集、與品牌加值的產業。」洪駿之鼓勵年輕人,如果選擇技術導向、數位化或行銷類型的工作,未來要轉換產業與工作會相對容易,因為技術與經驗是帶得走的,較不容易被綁死。
洪駿之也給求職者一項建議:「如果想找海外工作,不一定要出國;現在許多國外的工作機會,是可以遠端跨國工作的,這對於想要出國工作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利基,本身只要克服語言的問題就能有錄取機會。」
許多青年重視職涯發展和前景,台灣許多企業在進修、訓練或升遷制度上較不完善,因此在招募上容易遇到瓶頸,甚至也會造成現有人才的流失。陳弟兄針對自己的經歷進行分享,他表示台灣的企業比較沒有長期的員工栽培策略和預算,「專案成果像是曇花一現,沒有後續的規劃,有時候工作起來比較沒成就感。」
洪駿之表示,資方需要體認,勞資雙方的就業市場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近幾年因為缺工,招募的難度提升、且各項成本也比以往高,「資方需要了解職場環境變遷下所造成的影響,並做出體制內的改變,在招募的手法、公司福利、工作內容與制度等,都需要改善」。
「前途」比「錢途」更有價值
然而,國外的月亮也不見得比較圓。海漂族隻身在外,也會面臨文化與生活穩定度的挑戰。陳姊妹指出,到歐美國家工作,畢竟不是母語人士,語言上的隔閡,仍會導致升遷的瓶頸。「文化上也有很多需要適應,即便都在亞洲,不同國家也會有不同的工作習慣和形態」。陳弟兄則說:「雖然國外高所得令人嚮往,但是國外的稅率、醫療和一般消費水準也很高,這點在選擇到國外工作前,也都必須衡量。」
雖然薪資待遇也是青年選擇出國工作的誘因,但是有些國外的工作機會,其工作內容對於培養專業能力與未來職涯規劃,並非完全有加乘效果。洪駿之鼓勵有意願出國工作的年輕人們,秉持「穩紮穩打」及「投資自己」的原則。特別是在剛出社會前十年的黃金期,把時間投注在自我成長上,長期來說,去國外工作才更有助於自己的發展。
同樣的原則也能套用在工作職務的選擇上。現今年輕世代有許多可以立即取得「快錢」的機會,海內外都有許多薪酬待遇看似非常誘人的工作,且網路上也有許多運用虛擬貨幣一夜暴富的故事。洪駿之表示,這些途徑所獲取的金錢來得快、去得也快,倘若在挑選時保持謹慎的態度,並花幾年的時間培養自身專業,就能避免許多危險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