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2 好牧人

《浮生不若夢─談傳道書15》傳道者的奇幻旅程(上)

檢舉
劉幸枝 劉幸枝 追蹤
雖然我們的人生不可能從頭來過,但最起碼,傳道書已經先從人生的終局來提醒我們,我們要如何經營自己的生命呢?

◎劉幸枝(牧師、華神推廣教育處長)

經文:傳道書十一章7節至十二章8節

台南奇美博物館陳列了一幅十九世紀畫家約瑟夫‧柯爾特(Joseph Désiré Court, 1797-1865)所繪的名畫:〈生命之線〉(Moirae)。它的原意來自Μοίρα這個希臘文,意思是「命運的配給」。

"Moirae", by Joseph Désiré Court

"Moirae", by Joseph Désiré Court

未知死,怎知生?
這幅畫完成於十八世紀,畫家透過希臘神話傳說,描繪人的一生好比是三位命運女神掌管的三個階段,右邊最年輕的是比擬幼年階段,她拿的是紡線,人生才正要開始;中間那位拿的是紡錘,在歲月中逐日編織出人生的作品;最左邊那位拿著剪刀,當人生編織到一個時間點,她會咔嚓一聲無情地剪斷!

類似畫面在藝術的世界中並不陌生。像高更畫的〈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以三段式構圖組成,從右而左安排了三個主角──嬰兒、採果實的年輕人以及老婦人,輪流向我們訴說出生、壯年與死亡的過程。然而,聖經中的傳道者卻用倒敘方式,鼓勵我們從死亡往前推,從人生終點思想自己要如何經營一生。

"Where do we come from? Who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by Paul Gauguin, 1897

"Where do we come from? Who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by Paul Gauguin, 1897

傳道書十一章7-9節說:「光是甜美的,眼見日光是多麼好啊!人活多少年,就當快樂多少年,然而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為這樣的日子必多,所要來臨的全是虛空。年輕人哪,你在年少時當快樂;在年輕時使你的心歡暢,做你心所願做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上帝必審問你。」(和合本修訂版)

首先,傳道者以「光」來形容生命的美好,以及人生可以享受的福樂(十一章7-8a節)。但他也不諱言談到,再好的人生都有吹熄燈號的時候,因此作者以「黑暗」來象徵生命的終結(8b節)。接著他又鼓勵年輕人要讓心歡暢,行你心所想做的,看你愛看的(9a節)。但他又語意一轉,一針見血地提到:你今生所過的日子,有一天是要向你的造物主提出交代,因為祂會審問你所做的一切(9b節)。

認清存在的本質
上個世紀美國知名小說家馬克吐溫曾說:「如果我們能夠出生時八十歲,然後逐漸接近十八歲,那麼人生一定會更美好。

1920年,被譽為「爵士時代桂冠詩人」的費茲傑羅從這句話得到靈感,完成一部短篇小說《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主人翁班傑明巴頓成為名符其實「逆齡生長」的人,以逆時鐘方向開始他的人生──始於八十歲的老叟,終於零歲的嬰孩。

費茲傑羅以奇幻小說的方式實測馬克吐溫的想法,至終發現:不管是從年老作為起點邁向出生,或是從出生邁向年老,任何的出發點都是邁向終點。不管從哪個方向開始,都一樣遭遇喜怒哀樂,都是在中途經歷盛年,在終點步入衰微。

正因人生苦短,所以傳道者提醒人:「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十一章10節)

真能掌握享受人生?
讀到這兒,或許你會疑惑,到底傳道書十一章7-10節是在教導我們要享受人生,還是不要呢?其實,傳道書的經文讓我們看到,上帝並不是要祂的孩子們過苦行僧般的生活,祂很樂意我們享受人生;這種人生不是徒勞無獲,而是經過辛苦耕耘之後,嘗到了勞碌得來的果實。

但是,傳道書讓我們看到,這樣的人生還不夠完滿,因為這種人生跟野獸也沒有太大的差別(三章19節)。野獸經過搏鬥與掠食,辛苦享受牠們的獵物,但人卻不同。因為人會思想:我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我如此辛苦是為了什麼?我生命的意義為何?

可惜的是,許多人在尋找答案的過程,放棄繼續追尋真理,而選擇將人生建立在無止盡的慾望循環之中。

聖經從未禁止人享受勞碌得來的果實,但是聖經引導我們思想,在自以為可以掌握人生、享受人生的同時,我們必須面對一個現實的挑戰,就是「人其實是很脆弱的」。生命很輕,輕到猶如水氣;當然,生命也充滿重量,壓得人喘不過氣。

生命的輕與重
我們從新冠肺炎疫情起起伏伏的死亡數字;2021年日本靜岡縣土石流毀掉許多人的家園;同年七月,加拿大西岸攝氏49度的高溫,造成四天內兩百多人死亡;以及今年西班牙、法國南部嚴酷的熱浪……,凡此種種看到了什麼叫「虛空」,因為有成千上萬男女老幼的生命瞬間人間蒸發。

雅各書就說:「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原文:一場水氣),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四章13-15節)

聖經這番話無非是點出一個重要事實,人在面對生命的時候,態度要謙卑;而謙卑之道就是先從生命的終局思想人生。傳道書十一章9節就提到:你們可以「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上帝必審問你。」「審問」的意思就是,有一天我們都要在上帝的審判台前,交代我們的一生。

從終局思想人生
將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催生了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用語:「超前部署!」許多人喜歡說,「如果人生可以從頭來過,我就要如何如何……」,說這句話的人,可能是人生已走到盡頭而發出感嘆。雖然我們的人生不可能從頭來過,但最起碼,傳道書已經先從人生的終局來提醒我們,我們要如何經營自己的生命呢?

當我們關心吃什麼養生,喝什麼養顏,不斷為這將來必朽壞的身體做投資時;我們何曾思想,如何在有生之年好好預備自己與神的關係,為自己的永生作好準備?

傳道書十二章1-7節,就是傳道者從人生都會面臨的老年狀態來提醒我們,要為寶貴的靈魂進行投資。傳道者用一連串眾所周知的物質,比喻人的身體無法勝過歲月的消磨,好像是拍電影的蒙太奇手法,用不同的畫面來剪接構圖,突顯身體的老化與腐朽。他鼓勵人要趁早認識上帝,「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雨後雲彩反回。」(2節)

日、月、星都是發光體,對應了前面提到的內容「光是美好的」(傳道書十一章7節),雨後雲彩返回指的是烏雲密布。傳道者提醒我們,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人的生命活力再充沛,總有衰敗的時候。(未完待續)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