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編譯蘇嘉俐/報導】每年約有3000人接受挑戰,沿著阿帕拉契山徑(Appalachian Trail)徒步3,500公里(約2,200英里)。他們是所謂的「通徑徒步旅行者」(thru-hikers),在長達數月的艱苦旅程中穿越了14個州。
阿帕拉契小徑是美國東部著名的徒步路徑,自1976年以來,成千上萬的徒步旅行者從喬治亞州的斯普林格山(Springer Mountain),徒步走到緬因州的卡塔丁山(Mt. Katahdin);途中經過8個國家森林和2座國家公園。由於大部分位於荒野,徒步旅行者能沿途欣賞野生動植物和不同地形,也有小部分是穿越城鄉、公路和河流。
旅遊文學著名題材改編過電影
阿帕拉契山徑在徒步旅行者間十分著名,美國知名旅遊文學作家比爾.布萊森所寫的《別跟山過不去》(A Walk in the Woods),便是記錄他在阿帕拉契山徑縱走期間的趣事見聞;2015年被改編成電影,由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尼克.諾特(Nick Nolte)、艾瑪.湯普森(Emma Thompson)等人主演。不少徒步旅行者嘗試不停站地走完整條路徑,當到達賓夕凡尼亞州的德拉瓦水峽(Delaware Water Gap)時,會在當地教會設立的徒步旅行者中心(the Hiker Center)駐足,尋求從身體到精神層面的支持。
《別跟山過不去》電影預告
開拓教會牧養徒步旅行者
雪麗.布萊克曼牧師(Rev. Sherry Blackman)說,她看到過各年齡層的人,在這條山徑上徒步旅行。「我相信人們來走這條山徑的理由,總是懷有潛在的信仰因素,即使其中有一些人不明白為何他們會如此做。」她發現,徒步旅行者通常正面臨某種人生的轉捩點,想知道未來會是如何?或是他們正經歷人生的某種「失去」而悲傷,像是失去愛、家人、機會等等。同時,許多徒步旅行者正走在經歷離婚的過程,或是剛離婚後試圖振作;因此不少人在這趟徒步旅程中尋求「饒恕」,想知道如何能饒恕他人甚或自己。
自2014年以來,布萊克曼牧師就一直在山丘教會(Presbyterian Church of the Mountain)牧養這些徒步旅行者。她表示,牧養他們是她開拓教會的初衷。針對旅人的需求,教會提供庇護所、水、淋浴、床舖,甚至心理諮詢服務。
布萊克曼牧師先前曾當過記者,她說自己被這座每年接待1400名徒步旅行者的教會深深吸引,因而在此開拓事工。
正在山徑上徒步旅行的奧斯汀,來自佛羅里達州,今年27歲,是一位餐廳經理,在山徑上的綽號是「海盜」。今年四月下旬,他從喬治亞州開始徒步,現在即將抵達緬因州。當被問及是否在旅程途中遇見上帝時,「海盜」表示,在山徑上確實感受到祟高的力量,且這裡的徒步旅行者之間流傳著一句名言:「山徑供應你一切的需求。」他也在旅程中接受了鄰近居民的免費食宿接待,讓他因為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慷慨相助,而想繼續完成山徑的旅程。
快被工作掏空 山徑旅行感受靜謐平和
31歲的瑪姬在山徑上的綽號是「彩虹糖」(Skittles),她於2019 年與丈夫一起徒步完成縱走。她回憶說:「我是一個護理師,當時整個人快被工作掏空;在山徑縱走時,我們不必與人打交道,而是完全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讓我們感受到真正的靜謐與平和。」她表示,徒步旅行回來後,她比以前更愛她的丈夫, 「這是一生只有一次的冒險,我很高興能與另一半一起參與。」
山丘教會備有雙層牀舖和淋浴間,在夏季的每個星期四,還會為徒步旅行者提供免費伙食。布萊克曼牧師說,「我們是採一人帶一菜的方式備餐,社區和教會裡都會有人帶餐點過來,每次大約有50人一起聚餐。」
每走一步得到一點釋放
當徒步旅行者沿著阿帕拉契山徑,到達賓州德拉瓦水峽這個古樸小村落時,他們已經長途跋涉1000多英里。布萊克曼牧師說,這裡是山徑南北向的中途點,也是很關鍵的地點。她認為,旅人每走一步,就得到一點釋放,就如同靈魂得到釋放,把重擔一點點地放下;有時,一個人得步行1000英里之後,才會得到真正的釋放。
例如有位男士從從喬治亞州徒步到德拉瓦水峽。「他告訴我,當他走到我們教會時,他終於原諒了先前妻子的不忠,但他很高興接下來還要完成另外900英里的路程,他想確定饒恕的信念已經深植他心」,布萊克曼牧師說。
他表示,在1970年代,山丘教會的聚會人數一度縮減至只有大約15人,但教會放眼山徑上來來往往的徒步旅行者,服事的對象也擴及旅人。
她說,徒步旅行者無論是懷著冒險之心、想挑戰自我,還是為了尋求深層的個人療癒,山丘教會都像是個「荒野大教堂」,經常把這些勇敢的探險家帶向唯一的神,神會滿足他們內心的需要。一位知名的年輕陶藝家曾說:「當你覺得生活快被世俗掏空時,你來到山徑旅行,當你抵達終點卡塔丁山時,了解到自己一直在尋求的就是耶穌,而且只有耶穌。」(資料來源:CBN News)